新聞 > 科教 > 正文

新研究發現麻醉藥作用機制 看腦電圖可知藥效

手術室病人處於麻醉狀態示意圖。

麻省理工學院(MIT)引領的一項研究顯示,當麻醉藥起作用的時候,大腦內幾個關鍵區域之間溝通電波的頻率明顯被改變。麻醉師表示,這項發現意味着使用手術室內的腦電圖(EEG)設備,即可直觀地了解病人是否處於安全的麻醉狀態。

這份研究利用動物的大腦進行實驗,觀察一種常用的全身麻醉藥物異丙酚(Propofol)究竟怎樣影響大腦導致生物體失去意識。

主要研究者之一神經學教授米勒(Earl Miller)說:「人們想當然地以為麻醉藥就是簡單的『關掉』大腦,我們的研究顯示,異丙酚顯着改變了大腦區域之間用於溝通的波段。」

很多和意識相關的功能,比如視覺和判斷力等,都依賴於大腦各個區域之間協調的合作才能完成。位於大腦較深處的一個區域——丘腦(thalamus)和腦皮層之間的溝通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合作。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必須通過4~100赫茲之間各個波段的頻率才能實現溝通。

這份研究發現,在麻醉藥異丙酚的作用下,丘腦和皮層幾個區域之間溝通所使用的頻率被降低到大約只有1赫茲。在這種狀態下,生物體表現就是失去意識。

合作研究者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麻醉師布朗(Emery N. Brown)說,大腦各區域之間用於溝通的頻率通過腦電圖設備可以看到,而一般的手術室都配有腦電圖設備。這項研究的發現意味着,麻醉師通過觀看腦電圖,就能直觀地了解病人被麻醉的狀態:麻醉藥什麼時候起作用,醫生可以開始安全操作,以及藥效什麼時候減退,病人開始恢復意識。「用這個方法麻醉師可以更好地照顧病人。」布朗說。

不僅如此,研究組還發現,用高頻電流(180赫茲)刺激丘腦區域,則可以抵消異丙酚的藥效。研究報告說:「這種刺激能夠產生恢復意識的效果,腦皮層的活躍度增加,低頻溝通的強度降低。」

這份研究4月27日發表於《eLife》期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少維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