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人口紅利消失 美中經濟體 勞動力短缺 促工資通膨都漲

圖為馬利蘭州一家商店貼出「僱人啟事」。

美中兩大經濟體人口成長不僅都減緩,也都在老化,勞工短缺將促使工資和通膨都上漲。目前讓經濟和市場不安的通膨壓力在疫情消退、經濟重開後,或許會縮小,但長期來看,很難補回來。

世界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都面臨出生率下降與老化,人口紅利不但早就消失,人口「縮減」造成的勞動力短缺效應更不可逃避。

根據最新人口普查結果,2010年到2020年美國人口只增加7%,這是1930年代以來增加最少的十年,勞工部根據普查樣本推算,16歲到64歲勞動人口的增加率僅3.3%。

就算疫情消退,學校重開,失業補助趨嚴,逼人回去上班,有些人仍不會返回職場,因為嬰兒潮世代的退休潮來了。

要逆轉這趨勢,除非鼓勵生育、增加移民,偏偏這兩點現今都和美國背道而馳,移民甚至變成政治不正確的難題。

中國的人口結構問題比美國更嚴重。它的「一胎化」政策實施多年,又不接受移民,過去10年人口只成長5.4%,15歲到59歲的勞動人口還減少了5%或4500萬人;勞動力縮小的結果,工廠往內陸或勞動力更便宜的國家如越南搬移。沿海有工沒人做的情況已司空見慣。

經濟學家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和普拉德翰(Manoj Pradhan)在他們合著的「統計數字大逆轉─老化的社會、不公平、通膨復活」書中說,勞工生產多、消費少,他們的子女和退休長輩,則消費多、生產少。

他們說,這一趨勢已開始反轉,倚賴人口增加的速度遠大於勞動人口,而「倚賴人口本身就是通膨壓力」,因為越來越多勞動人口必須養家裏的老人;以中國為例,一個孫兒要養四個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可能兩個有失智症

兩位作者說,勞工力量式微了好幾十年,如今開始反攻,不是從勞資談判桌上展開,而是從選票上,而偏偏在人口趨勢有利勞工之際,全球化也受到民粹主義牽制。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