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對孩子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他們不會學習

當今社會,教育可以說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做父母的都會想方設法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條件。

小艾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她和老公學歷不高,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考上名牌大學,彌補他們的遺憾。

自打孩子出生,小艾的心思就全用在孩子身上。除了上班,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陪孩子。幼兒園老師佈置的各種任務她總是替孩子出色完成,孩子也經常被當做小朋友的榜樣。

孩子上學後,她對孩子的照顧更是事無巨細,陪孩子一起上興趣班,陪孩子做作業,糾正作業中的錯誤……

可孩子的表現卻和在幼兒園時大不一樣,因為上課走神常被老師點名批評,學習成績急速下滑,性格也變得鬱鬱寡歡、不愛說話。

小艾很苦惱,為什麼滿懷希望卻事與願違?一切為了孩子難道錯了嗎?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意大利幼兒教育思想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所著的《蒙台梭利的教育》這本書會給你想要的答案。

《蒙台梭利的教育》是蒙台梭利經典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則的總結,被稱為「20世紀西方最卓越的兒童啟蒙教材」。

作者通過自己對兒童的細緻入微的觀察研究告訴我們,是我們忽略了兒童的巨大潛能,他們有着驚人的學習能力,

01兒童具備「有吸收力的心智」,有天生的學習能力。

意思是說,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的學習能力超強,可以像海綿吸水一樣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各種知識。

舉個例子,有不少孩子2歲還不會說完整的句子,家長很着急。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竟然念出了一首兒歌。

這就是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在他們還不會發音的時候,就在默默地吸收周圍環境中的各種語言、語音、語調。

從遲遲不說話,到說出整段句子,這期間是慢慢積累、發酵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所以,當孩子說話比較晚時,父母千萬不要着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說文明、規範的口頭語言。比如,給寶寶讀繪本時,不要用方言。平時也要正確發音,尤其不要說髒話。其他的,就是耐心等待了,該來的總會來。

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中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6個月的嬰兒可辨識世界上任一語言的150種聲音的區別。而成年人只能分辨母語的45種聲音。

是不是很神奇?而且這種吸收知識的能力,是成人不具備的。這就是為什麼年齡越小,學東西越快的道理。

這種天生的學習能力,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呢?

蒙台梭利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敏感期」。這種有吸收力的心智在兒童6歲前是通過敏感期表現出來的。

比如說,孩子在1到3歲,是語言的敏感期,他會不斷發音,模仿別人說話,這時候學習語言就特別快。

一檔綜藝節目中曾採訪過俄羅斯4歲小女孩貝拉,她小小年紀就掌握了7國語言,成為世界上最小的國際翻譯官。

如此超常的語言學習能力與她在聽覺異常敏感的年齡接受較多的語言刺激有關。

再比如說,在手的敏感期,孩子會不斷地用手抓東西。在音樂敏感期,孩子會在任何一個地方模仿「彈琴」的動作,在繪畫敏感期,孩子會不停地塗鴉,絲毫不知疲倦……

這時候就要給孩子一些材料和玩具,讓他們去抓握、去彈琴、去畫畫,而且不要打擾他們,這樣才能使這些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蒙台梭利在書中特別提出了兒童對秩序的敏感。她認為,兒童不是秩序的破壞者,而是秩序的守護神。

4歲的樂樂,每天回家都要按亮每一盞樓層的燈,等媽媽開了門,他再按亮家裏的燈。如果哪一天是媽媽按的,他就會哭鬧着要大人關了燈,再由他重新按。

2歲的東東晚上睡覺前必須把玩具放到原位,再把毯子方方正正鋪好,然後講一個故事才肯睡覺,否則就會一直糾纏下去。

還有的孩子,爸爸媽媽吃飯時沒有按照原來的位置坐就大聲哭鬧,直到父母糾正過來。

如果你認為這些做法是任性或無理取鬧,那可是冤枉了孩子,這其實是孩子對秩序的敏感。他們在有秩序的環境裏,才會感到安全和愉快。一旦這種秩序被破壞,他們就會不舒服。

當孩子因為一塊肥皂盒挪動了位置而大哭不止,因為爬樓梯沒有走在前面要重來一遍,正是孩子對破壞秩序的反抗。

我們都喜歡把家收拾得乾淨整齊,如果哪天家裏突然亂七八糟,自己心裏也會不舒服。但我們不舒服時可以說出來,而幼小的孩子無法說清楚,只好以哭鬧錶示抗議。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和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對着幹,而是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這種秩序感,這對培養他們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以及對規則的遵守是非常有好處的。

有的孩子不用老師提醒,總是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很整齊,吃完午餐會把小椅子歸位,從不拿別人的東西,不說髒話、不侵犯別人……這樣的孩子不會去破壞規則。秩序已經轉化為品質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成年人還有敏感期嗎?回答是否定的。兒童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敏感期的出現就好比人腦被打開了一扇窗戶,進去特別容易,但過一段時間窗戶就會關上。

所以,早期教育並不是培養天才,而是能在兒童的敏感期內給他們豐富的環境和刺激,讓他們去吸收、學習。

可以說,敏感期為我們教育孩子開啟了「機會之窗」。怎麼能利用好這寶貴的「機會之窗」,讓孩子的才能得以發展?

2為孩子提供適合他身心發展的物質環境。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比如,有的人擅長繪畫,有的人唱歌好聽,有的人運動能力強,有的人對文字特別敏感,寫的一手好文章。

這些天賦之所以得以發展和保留,是因為在相應的敏感期中,恰好有相應的發展環境。

比如,孩子在音樂敏感期,多給孩子播放優美動聽的樂曲,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這樣會使孩子的音樂才能成倍增長。

這樣的環境還有什麼要求呢?蒙台梭利認為一定要符合兒童的身體特點。

想像一下,如果孩子跨越房間門檻老摔跤,開門時門把手撞到了自己的頭,好不容易爬上高高的椅子卻發現還是拿不到喜歡的玩具,孩子會不會很沮喪?

蒙台梭利創辦的兒童之家,裏面所有的設施,都是按照兒童的身體特點來提供的,比如教室里物品的大小、重量和尺寸適合幼兒的身高和方便兒童自己取放。

適合孩子身體特點的環境,才是真正屬於他們的「小人國」。

在這樣一個環境裏,孩子行動自如,毫不費力,挫敗感就會減少,也才會有安全感。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容易,給孩子佈置一個兒童房就行了。是的,這並不難,只要有條件,幾乎所有父母都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

但是,為什麼仍有孩子悶悶不樂,仍有孩子不喜歡學習,仍有孩子和父母作對甚至與父母為敵?

3要讓孩子有自由的精神空間。

一個缺乏精神自由的環境,無論怎麼幹淨整潔,也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傷害。

比如,有的孩子吃飯慢,大人會去餵他,有的孩子穿衣服花時間太長,大人會去幫他穿上。

現在很多父母不是陪孩子孩子做作業,而是替孩子做作業,不僅指出孩子作業中的錯誤,還會替孩子改過來。

有的父母過多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因怕孩子受傷吃苦而什麼都不讓孩子做,或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一切。

這些過度干涉和包辦代替,是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它會使孩子從小受到束縛和壓抑,長大後變成缺乏獨立人格的「巨嬰」。

「虎媽式教育」很可能造就叛逆的孩子。控制型母親,大多會培養出「媽寶男」。

聰明的教育者,會給孩子自由的精神空間,不束縛、壓抑孩子,不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編劇。而小艾教育孩子的做法,卻是在不斷剝奪孩子自由的精神空間,使他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蒙台梭利指出,我們還有一個不正確的教育觀念,那就是認為,陪伴孩子,就是要不斷與孩子說話。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會不斷地提醒、批評。幼兒園和學校的老師會習慣性地對孩子進行說教和訓誡。

在兒童面前,我們總是忘不了教育者的身份,給孩子講過多的道理。

蒙台梭利認為,這些做法,都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使孩子漸漸失去精神上的自由。

如果孩子對某一事物的興趣長時間不被打擾,就會形成高度專注的品質。從專注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科學家的雛形。

而我們卻一邊打擾孩子的探索和遊戲,一邊指責他注意力不集中。

真正智慧的父母,在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會去打擾孩子,而是做一個耐心的觀察者和陪伴者。

比喋喋不休說教更有效的,是安靜地陪伴。

如今,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對於起跑線上的孩子,我們並不了解。

我們常常僅憑想像和經驗做出判斷,聲稱「打是親、罵是愛」,把「我是為了你好」掛在嘴邊。常常以為自己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但孩子卻不領情。

我們不了解童年的秘密,對孩子所知甚少,所謂的愛就會變成干擾甚至傷害。

教育是慢的藝術。當我們不了解孩子的時候,不如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安靜陪伴、靜待花開,與孩子一起享受量變累積的過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一笑1715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