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拜登是美國主流媒體心儀的人選

川普拜登受到更嚴厲的傳媒針對。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跟美國傳媒不時針鋒相對,在今屆總統大選更為明顯,民主黨對手拜登獲得的傳媒待遇卻寬容得多,例如沒被追問兒子亨特的"電郵門"風波。法新社分析認為,與兩人平日行事風格、傳媒自己有認可的候選人等有關。

紐約郵報》上周爆出"電郵門"醜聞,揭發拜登兩父子涉嫌在烏克蘭和中國有複雜的利益關係,但報道指傳媒的篇幅與其震撼程度不相稱,事件主角之一拜登也未被猛烈追問事件。

分析指事實上主流傳媒亦有認可的候選人,而大多數的心儀人選都是拜登,《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甚至《今日美國報》都是親拜登的美國報紙。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雷爾(Grant Reeher)指,問題"不是在於傳媒對拜登的溫和程度,而是對川普的嚴厲程度"。

這說法可以呈現在川普和拜登早前在電視台進行答問會,全國廣播公司新聞主播格思里(Savannah Guthrie)對川普咄咄逼人,而美國廣播公司新聞主持斯蒂芬諾普洛斯(George Stephanopolous)對拜登相當寬容,有形容更指像"一對老朋友的友好聚舊"。

川普不時發表爆炸性言論、直腸直肚的作風亦成為被重點關注的原因之一。南加州大學安嫩伯格(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 Annenberg School)新聞及傳理學院教授卡恩(Gabriel Kahn)表示,記者在川普身上更易得到回報及可利用的新聞材料。獨立網媒"傳媒觀察"(Press Watch)編輯弗魯姆金(Dan Froomkin)也直言:"在正常的選舉下,像拜登的問題("電郵門"醜聞),理應會有比現在多更多的報道。"

川普經常批評傳媒對拜登輕描淡寫,事實上傳媒要貼身採訪拜登也不容易。法新社指,只有20間美國及國際傳媒可以貼身跟隨和採訪拜登的競選活動,雖然官方指這限制是為了防範武漢肺炎傳播,但安排備受質疑。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前駐白宮記者貝內德托(Richard Benedetto)指,由於很難貼身訪問拜登,傳媒"會因為沒有得到太多資料而受挫,他們根本不能每天都與候選人接觸"。然而傳媒的投訴卻相當少,此舉也令拜登能進一步迴避記者問題。

貝內德托說:"如果每位跟隨拜登的記者,都有報道他在迴避,這就能讓大家都知道在發生甚麽事,否則沒有人了解實際情況。如果我是候選人,當得知我可以不必面對太多議題,又或不用定期回應問題也行得通的時候,那為甚麽我不繼續這樣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法新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