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關不羽:打仗 費錢啊

作者:

現代戰爭已經無比昂貴,沒有任何一場戰爭值回「票價」。

戰爭延續的是失敗的政治,成功的政治總是傾向於避免戰爭。

如果良心和道理都無法熄滅好戰者的野心,也許冰冷數字標註的生命和金錢可以喚起迷失理性。

世界又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時代,長期和平總是讓一些人對戰爭充滿了浪漫的想像。仿佛一場戰爭,就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就能打開世界金庫的大門大撈一筆。

「發戰爭財」的奇怪想法還停留在早期殖民主義帝國爭霸的模式中,他們沒有注意到,現代戰爭已經無比昂貴,沒有任何一場戰爭值回「票價」。

1帝國餘暉:馬島戰爭

從任何角度看,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軍政府之間的這場戰爭都是多餘的。

戰爭的焦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歷史就是一團亂麻,是18世紀混亂的殖民主義歷史的縮影。先是英國人和荷蘭人爭奪發現權,英國人成功勝出,並且率先在這堆無人島上移民。

而後爭端發生在西班牙人和英國人之間,你來我往熱鬧一番。19世紀初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中獲得獨立的阿根廷繼承了宗主國的志向,宣佈對馬島擁有主權。奈何實力不濟,反而讓英帝國正式把該島納入殖民體系。

這就是馬島之爭的由來。

和所有熱衷「地圖擴張主義者」的解釋一樣,位於南大西洋的馬島當然也是「地理位置重要……」——以「稱霸全球」SLG遊戲的角度看,任何一個地圖上標註了名字的地方都可以如此形容。實際上,馬島只是一個陰森、貧瘠、鳥不拉屎、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定居者的幾角旮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日落黃昏。英阿兩國在馬島主權問題上談談停停,並不十分熱心。相對而言,阿根廷人更為激動,畢竟前殖民地國家有着更為敏感的自尊心。

1981年,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達11.4%。如此慘澹的經濟業績要歸功於加爾鐵里領銜的軍政府糟糕的治理,這位前工程兵司令實在缺乏管理國家的能力,卻有着超乎尋常的軍事浪漫主義信仰。

▲加爾鐵里(中)

他認為,一場迅速有力的馬島戰爭帶來的「輝煌勝利」,會為他贏回國民的愛戴和國際聲望。

其實,不再追逐帝國夢想的英國政府在馬島問題上十分務實,當時主政的戴卓爾夫人對馬拉松式的談判已經厭倦。英國政壇的共識是,既然不可能再染指南美,馬島這樣所謂的「戰略要地」並沒有什麼價值。英國政府甚至已經準備好了撤離計劃,就等談判有個體面的結局。

這種「無所謂」的心態導致英國忽視了所有的戰爭跡象,包括1982年2月份談判破裂、3月初阿根廷人試探性的登島挑釁,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拉美組在3月30日卻仍然認為「侵略行動不會馬上到來」。

1982年4月2日,加爾鐵里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馬島實際上處於不設防的狀態,輕而易舉地被阿根廷奪走了。英國方面的反應是吃驚,繼而是憤怒,而後就是果斷有效的軍事動員和外交努力。

統帥加爾鐵里從未上過戰場,他無疑高估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阿根廷的軍事能力,也高估了外交形勢。當戰爭正式爆發後,他才發現此前所有的估計都是誤判。

首先是外交的崩盤。原來關係良好且支持阿根廷在談判中收回馬島的美國對其軍事佔領行動一臉「嫌棄」,阿根廷軍備主要的供給國法國也迅速斷供。

軍事上的困境也擺在了他的面前,阿根廷軍隊已經一百年沒有進行像樣的戰爭,原來把寶押在英國缺乏戰爭意志上的想法被現實打臉後,贏得戰爭沒有希望。英國已經不復昔日的光輝,但是在軍事實力和戰爭經驗上的壓倒性優勢依然顯著。

戰爭初期,阿根廷海軍明智地竭力避戰,但是政治形勢不容許他們貫徹到底。「鎮國之寶」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英軍「斬首」後,騎虎難下的阿國選擇了抵抗到底。

但是,在現實的實力差距面前,堅定的意志也是枉然。作戰勇猛的阿根廷人,卻改變不了失敗的結局。6月20日,英軍接受阿根廷馬島駐軍的獻降。

阿根廷軍政府在不久後倒台,加爾鐵里等軍政府要員鋃鐺入獄。英國保守黨挾勝利之勢,贏得了1983年的大選。

但是,英國方面的代價也不小。如果進行經濟核算,至關重要的斬首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也不那麼划算。這艘巡洋艦是阿根廷政府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購回的二戰退伍軍艦,而英方撂倒它的兩顆虎魚魚雷就值一百萬英鎊。

馬島戰爭歷時74天,實戰時間僅一個半月。阿軍耗資10億美元以上,間接損失20多億美元。陣亡1000餘人,損失艦船11艘,飛機100餘架,海空軍的家底基本賠光。失敗就是失敗,無所謂有尊嚴的失敗,只有哭泣的母親和情人。

英方的代價也不低,耗資17億美元。死亡255人,損失艦船18艘,飛機30餘架。所謂勝利,就是保證了國旗還能插在南太平洋的荒涼島嶼上,以及更有承受戰爭損失的能力。經此一戰,帝國的斜陽更為耀眼,卻也不能阻止它降到地平線之下。

所謂勝利,也不過如此。

馬島戰爭是一場遠離經濟發達區域的局部戰爭,實際戰爭45天,平均每天兩國開支6000萬美元。大致是每條人命5萬美元——命不貴,但戰爭不便宜。

2巨人的出血點:蘇聯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照例「地理位置重要……」云云。然而,無論是波斯帝國,還是成吉思汗,沒有任何入侵者能從征服這塊土地中得到過任何好處。20世紀的尾聲,走進這篇「帝國墳場」的名單上還要增加一個巨人的名字:蘇聯。

蘇聯入侵阿富汗可能是二十世紀最大的烏龍事件。這場「巨人戰蚊子」的不對稱戰爭長期被國際社會理解為蘇聯「為實現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的野心使然,是長期準備的結果,然而這完全是誤解。

二戰之後的蘇聯從來沒有如此宏大的南下計劃,當時蘇聯的領導人勃烈日涅夫更沒有那樣荒唐的想法。

▲勃烈日涅夫

七十年代中蘇聯的意識形態輸出,影響了阿富汗的政局,卻是「無心栽柳」的結果。此前,阿富汗從未成為蘇聯政治局的議題,連KGB也對阿富汗興趣缺缺。如果不是意識形態部門慣性式的「業務拓展」,蘇聯不會涉足這個充滿血腥暴力、陰謀詭計的詭譎國家。一連串的誤打誤撞、所託非人,導致了阿富汗的局面混亂到無法收拾。

即便如此,勃烈日涅夫仍然不願意蘇軍直接介入。直到他的元帥和將軍們向他保證,軍事介入是暫時的,兩周、至多兩個月,局勢恢復平靜後就結束了,這位高齡、身體健康不佳的老人才勉強做出了蘇軍入侵的決定——這還要部分歸功於大劑量的鎮定劑造成了的失神狀態。

不過,將軍們的保證是誠摯且自信的。看上去貧瘠落後的阿富汗對十萬蘇軍而言,連做陪練的資格也沒有,只配做沙包。1979年12月,蘇聯推開了戰爭的大門。

三年後,勃烈日涅夫去世。戰爭還沒有任何最終勝利的跡象,卻已經賠光了勃烈日涅夫一生的外交成就——與世界另一半的和解與互信。

由於這場入侵,伊斯蘭世界的反蘇情緒激烈,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敵意陡升,和解的希望灰飛煙滅,代之以殘酷的代理人戰爭。阿富汗確實沒有與蘇聯抗衡的正規軍,但是無數游擊隊、軍閥武裝成了蘇軍的夢魘。巨人可以手搏獅子,卻對蚊群的騷擾束手無策。

1988年5月15日,蘇聯和阿富汗發表聯合聲明:根據日內瓦協議蘇軍從開始撤離阿富汗。

歷時九年多的戰爭結束了,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約合2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只能參考,蘇聯複雜的經濟體制下,沒有哪張賬單是準確的。

兩年後,蘇聯解體。

在蘇聯最後的時光,這個龐大國家的戰爭機器要吃掉GDP的五分之一。豐富的石油資源也不能挽救蘇聯崩潰的經濟,一半的石油收入用來進口糧食,還不夠滿足國內食品供給。

在面對空空如也的莫斯科商場食品櫃時,人們不禁要問阿富汗的戰爭到底為了什麼?或許這場戰爭最大的代價就是這個——人心。

3正義的代價:海灣戰爭

馬島戰爭是一場南太平洋荒島上的局部戰爭,蘇聯的阿富汗戰爭雖然漫長,但也只是一個出血點。和海灣戰爭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在昂貴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語。

戰爭的一方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二戰後的地球上,很難找出比薩達姆更篤信戰爭帶來財富和威望的統治者了。1979年薩達姆上台,第二年就對伊朗發起了戰爭。

這場戰爭被「譽為」以現代化武器進行的前現代戰爭,民兵肉盾、人肉趟雷的場面一再上演,堪稱現代戰爭的底線。1988年,兩伊戰爭慘澹收場,戰果是回到戰前的邊界狀態……

當時一些媒體自媒體津津樂道的「薩達姆時代的繁榮富裕」,那隻存在於想像之中。八十年代伊拉克的人均GDP不過是全球平均水平上下,增長極為緩慢。經濟水平在海灣石油國家中墊底。黑金加持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卻遠遠談不上富裕。

更為嚴峻的是,經歷了長期戰爭的透支,伊拉克政府財政非常糟糕,六百多億美元的外債相當於伊拉克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按照任何國際標準,薩達姆政府都已經陷入了財政破產。

好在伊拉克的主要債權人是遜尼派兄弟的海灣國家,並無逼債之虞。1989年到1990年間短暫的和平時間,伊拉克的經濟開始快速恢復。

本該享受和平時期的石油紅利,薩達姆卻選擇了還債不如賴債、賴債不如「自助取款」的奇葩路線。弱小但富裕的鄰國科威特就成了薩達姆相中的「自動取款機」。

▲1990年4月,薩達姆向伊拉克軍隊發表演講

在伊拉克的軍事威脅下,被拖上談判桌的科威特毫無招架之力。談判場面也是壓倒性的,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竟然抄起水杯朝科威特埃米爾薩巴赫砸去,這位國家元首險些血濺當場。

雖然科威特埃米爾並沒有被水杯嚇倒,但還是在其他海灣國家領導人的勸說下決定息事寧人、讓步了事。科威特方面不僅同意了伊拉克莫名其妙的「賠款要求」,還答應豁免了伊拉克欠下的140億美元。除了割讓領土的要求外,科威特對伊拉克的要求幾乎照單全收。

眼看着開戰理由正在消失,「必有一戰」的薩達姆着急了,1990年8月1日伊拉克宣佈「談判破裂」,雖然薩達姆給出了不動用武力的口頭承諾,但還是於次日入侵了科威特,這就是科威特戰爭。

這場「戰爭」名不副實,因為力量對比過於懸殊,純屬單方面碾壓。科威特面積不到1.8萬平方公里,不到有「中國科威特」之稱的陝西省榆林市的一半面積,僅為伊拉克面積的4%。

薩達姆僅僅花了一天時間,就獲得了完勝。勝利成果相當豐厚,從銀行金庫到博物館文物,科威特的財富被大批運送到巴格達,這個彈丸小國也「榮幸」地成為「中東頭號強國、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伊拉克」(都是薩達姆自封的)的第19個省份。

如果故事就此結束,確實可以證明戰爭是可以帶來巨大利益的好生意。然而,這樣赤裸裸的恃強凌弱,觸犯了國際眾怒。

1990年8月2日下午8時,不祥之兆來了。美軍展開「沙漠盾牌行動」,協防沙特。這一行動最後帶來了兩艘航母和五十萬美軍。

同日,聯合國安理會以全票通過(也門沒有參會)了譴責伊拉克並要求其撤軍的660號決議。此後,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了11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以及1個授權對伊拉克動武的678號決議。

但是,打出自信的薩達姆似乎真信伊拉克的軍事力量可以位居世界第三,能夠擋得住獲得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海灣其他遜尼派「兄弟們」勸不住他,甚至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法國總統密特朗等重量級人物的勸阻也置若罔聞。

在678號決議給出的最後期限1月15日過去時,美國總統老布殊決已決定由「沙漠盾牌」轉化為「沙漠風暴」,但是最後期限定在巴格達時間17日凌晨3點,給薩達姆在期限過後仍有一整天的時間來表明撤軍意圖,也算仁至義盡。

▲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多國部隊地面戰示意圖

然而,薩達姆還是沒有任何表示,「大風暴」來了。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電視播放的戰爭,場面極為壯觀,但戰事毫無懸念。

1月17日開戰後薩達姆的行蹤一度成謎,風傳他已經逃離了巴格達。然而,他其實就待在巴格達的總統府。在總統府地下十八米地下工事的絕對防護下,他在空襲中安然無恙。

不過,薩達姆並沒有像戰時統帥一樣忙碌。由於指揮系統很快就被摧毀了,他對戰事的了解也得通過電視轉播,看着自己的軍隊被包圍、消滅、投降,直到被徹底趕出科威特。

「沙漠風暴」歷時四十二天。伊拉克方面動員了120萬軍隊,僅在科威特就部署了54萬大軍,而39國組成的多國部隊60萬人,其中74%是美軍。

軍隊數量上雙方勢均力敵,但是結果卻是一邊倒的。伊拉克軍隊傷亡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17.5萬人被俘,坦克、飛機等裝備幾乎全損。而美軍僅148人陣亡,4508人受傷。其中僅10人是死於戰鬥,1500餘人是戰鬥中受傷。其他國家陣亡192人,受傷318人。

事實證明,「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伊拉克」和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之間相差至少兩個時代。

勝利是昂貴的,美國為海灣戰爭花掉的軍費近1000億美元,每天的花費近24億美元。要知道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僅花費了2500億美元,打了一年的朝鮮戰爭僅花了3200億美元。勝利是昂貴的,也是值得的。何況還有日本、海灣「土肥圓」們出錢,這個大賬單還能接受。

失敗同樣昂貴,卻是不值得的。科威特復國,伊拉克劫走的所有財富都物歸原主,而且還要負擔對科威特的賠款。截止到2001年,根據聯合國相關決議成立的賠償委員會決定伊拉克需要支付的賠款總額已達354億美元,其中120億美元已經支付給科威特。

其後因戰爭等原因,賠付一度停止。2017年,伊拉克的經濟狀況大幅改善、GDP超過了戰前水平,伊拉克政府正式重啟了對科威特的賠款。此時,薩達姆已經死去11年,這一龐大的戰爭賠款是他留給伊拉克人的沉重「遺產」。

令人唏噓的是,海灣戰爭勝利方的領導者老布殊因為國內經濟沒有改善失去了第二個任期。失敗者薩達姆卻沒有像倒霉的阿根廷同行們那樣黯然退場,而是繼續留在了寶座上,直到另一場很有爭議的戰爭終結他的政權。

給薩達姆蓋棺定論時人們發現,他在統治伊拉克時期幾乎一半時間是處於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另一半是被制裁的水深火熱,也是人間奇蹟。

更為奇葩的是,在享受長期和平、繁榮的中國,竟然有這樣一位統治者的粉絲,視之為反美英雄。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成為沙漠中累累白骨的自覺,或者願意承受嚴厲制裁下的艱苦生活,畢竟地下十八米的宮殿沒有多少席位。

4結語:追求戰爭,請準備付出高昂的代價

時至今日,世界上只有兩種國家有能力承受現代戰爭的昂貴代價——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和最落後、最貧困的國家。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讓很多人相信戰爭不可避免。然而,任何一場現代戰爭的起因都充滿了誤判和妄想,只能說戰爭延續的是失敗的政治,成功的政治總是傾向於避免戰爭。熱衷於求戰、宣揚「必有一戰」往往是政治失敗的開端。

如果良心和道理都無法熄滅好戰者的野心,也許冰冷數字標註的生命和金錢可以喚起迷失理性。

現代戰爭代價昂貴,誰能承受相應的代價?即便自信站在了正義的一邊,也得惦記一下賬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功夫財經(ID:kongfuf)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