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能與孤獨相處 才能和靈魂相通

作者:

01

該落在你肩上的

誰都無法為你扛

英國作家毛姆說: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都是孤獨的。

這個世界熙熙攘攘,生旦淨末丑,你唱罷我登場,看似好不熱鬧,但是,夜深人靜,曲終人散,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孤獨的內心。

經常聽到一些諸如此類勸慰朋友的話:你看着比很多人都好,應該覺得知足才行,你身邊有這麼多人陪着你。

不管這個被勸慰的人是否因為位高權重還是身家顯赫,即便那些陪在身邊的人是真心地想要陪着他度過某些不快樂的時光,而事實上,所有該落在他肩上的一樣都少不了。

一個朋友群里有個非常熱心的群友,不管誰有什麼需求,他都會第一時間跑出來出主意,有時乾脆代辦,人緣因此特別好。

他也經常在群里招集人去吃吃喝喝,不時曬出吃喝玩樂的照片,從外地回到家鄉的人也喜歡找他到處「覓食」。

在一次夜店尋歡的過程中,其中一人因為撩妹起了事端,結果兩伙人都被抓進了派出所,這個熱心的群友在裏面呆了一個多星期。

出來後老婆鬧離婚,老媽氣病進院,家裏亂成一鍋粥,生意夥伴也跑了,家庭和事業一夜間陷入了困境。

昔日那些熱熱鬧鬧、前呼後擁的人群早已沒了身影,他甚至不敢在群里訴一句苦。

這樣一個整天熱熱鬧鬧、到哪都能帶起一團龍捲風的人面對生活的變故,一下無法接受,說內心無比孤獨,生活很是焦慮。

面對人生的種種,無論是抉擇還是承受,都只能是自己扛,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

02

與孤獨相處的能力

是生活的必備技巧

一個整日熱熱鬧鬧的人定不會有時間與內心獨處,思索真正的需求,當生活發生變故時便難以與孤獨相處,直視靈魂深處。

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重境界,不管是立決心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還是追索過程的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抑或是終成所願的最高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每一層境界無不是孤獨中追尋夢想、與靈魂相通的過程。

叔本華說:一個精神富有的人,追求的是寧靜和閒暇,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和儘量不受騷擾的生活。因為一個人內在越豐富,對外在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

叔本華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陪伴他的是一條叫「世界精神」的捲毛狗。

正是在孤獨里,才誕生了他的哲學思想。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學問,但與孤獨相處的能力卻是生活的必備技巧。

每一個可以忍受孤獨的人都有着過人之處,不只是毅力和耐力,更重要的是一種把自己從紛擾的塵世與眼前的困境抽離的能力,因此將活得更為豁達而自在。

細細觀察,身邊那些整日咋咋呼呼,呼朋喚友的人多半是沒有什麼內在,看着很樂觀,實則內心無比脆弱,一點小挫折就能讓他懷疑人生。

不會與孤獨相處,內心便沒有了可以洗滌干擾的機會,像一台被時刻催促的機器,停不下來,又跑不快,只是不停焦慮地拼命掙扎着。

03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

孤獨地過冬

作家劉亮程在《寒風吹徹》中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眾人喜歡熱鬧的原因多半是想讓自己能在簇擁下溫暖過冬,卻忘了只有扛得起嚴寒才能熬得過冬。

傳奇詩人狄金森從二十五歲開始閉門不出,棄絕了一切社交活動。

她說世界如此喧鬧不安,我要遠離它,退避到用自己的靈魂建築的小天地里。

在與世隔絕的三十年裏,狄金森留下了1800多首詩歌,這些深鎖在盒子裏的大量詩篇,是她在常年的孤獨里日積月累的思想點滴,是最真實的靈魂寫照。

作家周國平說:唯有在孤獨中,人才能與靈魂相遇。孤獨讓人陷入沉思,進而發現自己,洗滌心靈。

扛過人生的寒冬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有些事急不得,有些問題擺在面前有可能就是個坑,不動則已,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沒有經過沉靜的思量,閉眼一跳,正好就入了坑。

我的一個朋友,企業越做越大,以前雖然忙但也經常呼朋喚友出來到處去吃吃喝喝,打着聚會的名義一頭扎在熱鬧堆里。

後來慢慢的,越來越少見到他的身影子,除了很要好的一些朋友偶爾的聚會會出席。以為他是不是又做了什麼大項目忙不過來,但卻不是。

他告訴我說,感覺內心越來越空,事業就算是順風順水也感覺不踏實,表面玩得越是歡,那種不安就越嚴重。

學着獨處之後,他變得越來越篤定,內心越發地充實。

學會了和孤獨相處,才能在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後,不會有高處不勝寒之感,享受着孤獨,在獨處中,讓自己的靈魂變得無比豐盈。

04

發現孤獨的好處

才能與靈魂相通

據社會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60%的一線城市白領表示自己常常感到非常孤獨。

當孤獨成為一種常態,人們習慣選擇逃避,甚至會恐懼,有人因此迷失了自己,尋找各種刺激來排解孤獨。

真正懂得從孤獨中獲取力量的智慧的人會將之視為一個珍貴的人生歷煉。

思想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獨居三年,幾乎與世隔絕,只偶爾朋友會前來拜訪。

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兒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裏。

梭羅回答: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獨處使我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而在獨處時,我做回了自己。

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與自己對話,回歸真實的自我。

梭羅一個人走在林間,欣賞四季更替,看自然的山河壯美。在安然獨處中,他探尋自我,最終創作出被稱為「塑造讀者人生的25部首選經典」的《瓦爾登湖》。

在這本書里,他闡述道:人在思考或工作時總是孤獨的。當體會到了孤獨的好處,也就超脫了寂寞,也就不會再覺得孤獨了。

發現孤獨的好處才能與之靜心相處,因此獲得與靈魂相通的途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