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貧困大學生吳花燕去世 誰是真兇?

那個曾出現在各媒體頭條的「43斤女大學生吳花燕」,星期一下午因病搶救無效去世。她的死亡再次牽出貧富懸殊,貪腐,福利制度和人道關懷缺失等中國的政治及社會亂象。

因貧致病的貴州大學生吳花燕(視頻截圖)

貴州大學生吳花燕去世的消息再次成為中國輿論焦點,在廣受媒體和社會輿論關注之後,吳花燕為什麼還是無法得到救助?中國的弱勢群體為什麼越扶越弱?

那個曾出現在各媒體頭條的「43斤女大學生吳花燕」,星期一下午因病搶救無效去世。她的死亡再次牽出貧富懸殊,貪腐,福利制度和人道關懷缺失等中國的政治及社會亂象。

澎湃新聞網介紹說,吳花燕父母雙亡,與弟弟相依為命,生活上極度節儉,導致長期營養不良。23歲的她僅1.35米高,體重43斤。去年10月,吳花燕因心臟瓣膜損傷嚴重入院,因無錢治療在網絡眾籌醫療費。隨後,她的事跡被媒體曝光,獲得民間的重視和捐助。然而,就在外界以為這名女大學生不需再受苦時,卻傳出了她去世的消息。

43斤女大學生吳花燕日前離世,她曾經長期營養不良。這與中國要在2020年徹底消滅貧困的口號形成強烈反差。(變態辣椒

華府智庫「對話中國」副所長項小吉律師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政府推進實施「全民脫貧計劃」之際,吳花燕去世的消息顯得尤為諷刺:

「這種情況跟習近平王岐山反覆講的,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準扶貧等等形成矛盾。吳花燕跟美國一些貧困群體的情況不一樣,她不是精神、毒癮、拒絕幫忙的問題,而是純粹的貧困,政府機構沒有為她提供有效的救濟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新京報的報道則以《43斤的吳花燕走了,消費悲情的慈善亂象還在》為題,批評眾籌平台對吳花燕情況的描述煽情卻不實,這些平台和公益組織利用吳花燕的不幸當「資源」,做法不靠譜,質疑「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捐款到底有沒有匯聚到吳花燕身上?」

據了解,社會各界為吳花燕共籌得約100萬的籌款,但協助吳花燕的主要捐助組織「9958」回應說,為吳花燕的治療事宜只是轉出了2萬元,原因是鄉政府告知家屬不需要再籌款,而是由政府來負責。鑑於吳花燕病情反覆一直沒有達到手術條件,鄉政府和吳花燕家人要求把籌款留到手術和後期再使用。

項小吉律師認為,為弱勢群體提供救助,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

「民政機構要針對貧困人口有統計和調查,在社會廣泛關注的情況下還繼續出現這個問題,可見當地的民政部門嚴重失職。另外就是社會普遍文化的問題,慈善事業要保證有人道救援。」

今年24歲的吳花燕,是貴州省盛華職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三年級學生,因長期嚴重營養不良,她的身高僅1.35米,體重只有43斤。(Public Domain)

在美國的民間組織「中國婦權」創辦人張菁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表示,吳花燕事件的問題本質不在救助:

「政府的政策沒有對貧窮家庭的孤兒有所照顧,社會制度沒有落實扶貧,加上層層的盤剝,這種狀況不改變,類似的事件還是會繼續發生。而且中國的NGO組織是沒有辦法施展作為非盈利、非政府組織的作用,說真話就被政府認為是跟官方作對,和他們步調不一樣就取締你。」

張菁還表示,吳花燕事件並不是單一案例,中國擁有龐大的貧困群體,但由於中國政府的制度存在缺陷,貧富懸殊狀況越演越烈:

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設計方式,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當時大家以為這部分富起來的人能夠帶動另外的人富起來。但我們要注意,富起來的主要是官子弟,位子越高越富裕,富到最後進世界富豪榜,但也沒有像世界其他國家的富豪那樣做善事。在改革開放的發展過程中,農民付出的至少是兩代人的代價。」

她說,僅靠民間對貧困事件的關注和救助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相關政策制度必須徹底改變,政府要停止干預、限制民間組織,讓他們發揮應有的作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