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名醫」與普通醫生之間薪酬差距巨大

作者:

中國大多數普通醫生與少數名醫的薪酬差距巨大,根本原因在於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缺口很大。

作為曾在上海最好的公立醫院任職的頂級神經外科醫師,宋冬雷的醫術面臨很大的需求,以至於那時他在周末常常要飛到中國偏遠地區去做手術,這也讓他的年薪超過了400萬元人民幣(合57萬美元)。

他說:「就像打乒乓球一樣,要進一流的國家隊。我當時在醫院排名前五,這就相當於進了奧運會代表隊。」

絕大多數中國醫生的薪水都沒這麼高,據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數據,逾60%的醫生年薪不足10萬元人民幣。如此低的薪水不但造成醫生短缺,還導致農村地區出現醫生辭職潮。

這一薪資差距突顯了中國醫療系統中資源分配不均,大城市公立醫院擁有世界一流的專業人才,而小地方醫院的醫生往往水平不高。

行業內工資懸殊在中國很普遍——中國不同地方的富裕程度和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但工資懸殊在醫療系統尤為明顯,部分原因是「明星效應」所致,患者都一窩蜂地去看「名醫」。這進一步侵蝕了地方醫院普通醫生的收入。

中國患者十分看重醫院排名——比如由上海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等機構編制的排名,同時網絡論壇以及日益流行的醫療應用讓他們能精確地找到名氣最大的醫生。

有些偶然的治療也能讓醫生一舉成名。宋冬雷的成名緣於2009年他為著名喜劇演員趙本山治療了顱內動脈瘤。

55歲的北京居民吳守國(音譯),每年要接待四五十名來京看名醫的親戚朋友,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他的老家四川。他說:「他們來是因為當地醫生看不好。」

宋冬雷說,他任職過的上海那家醫院的患者有95%都是從外地來的。

而地方上的富人則能掏錢讓頂尖醫生上門治療。宋冬雷說:「中國醫生大部分收入不是在自己所在的醫院裏賺的。一旦你成名了,會有人請你去做手術。」

宋冬雷五年前離開之前任職的公立醫院,因為在民營醫院自由度更高。從那時起,隨着富裕病人的需求日益增多,頂級醫生的薪資也持續提高。

據業內人士稱,中國有幾十位醫生的年收入超過500萬元人民幣,還有十幾名精英醫生的年收入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根據ERI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的數據,紐約神經外科醫生的平均年收入為61.6萬美元,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但他們的情況是例外。安永(EY)大中華區醫療健康行業戰略及運營諮詢合伙人林江翰(John Lin)表示:「中國醫生的平均薪資是中國平均薪資的1.6倍,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數字在3倍以上。」

過去十年,中國政府在醫療上的支出從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左右提高到了近3%,推出了由國家支持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覆蓋了95%的人口。

根據《柳葉刀》(The Lancet)去年發表的研究,從2000年到2016年,中國在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改善上取得了一些「全球最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該研究同時表示中國的地區間差異也是最大的。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BMJ)今年的一項研究,中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低級別的城市醫療服務機構——只有10%的醫生接受過正規醫科教育。該研究稱:「中國衛生資源利用的相對效率正在下降。」

中國國家醫療保險僅報銷部分費用,而且報銷比例因地區而異。富裕地區的患者醫保報銷比例更高,這加劇了醫療人才向大中型城市的集中,因為報銷比例更高的保險意味着患者能承擔更貴的治療。有些患者別無選擇,只能自費看病。

農村的問題最突出。在黑龍江,今年6月有100多名鄉村醫生辭職,他們在一封信中表示他們每人都被國家醫保基金拖欠了上萬元人民幣。

券商華菁證券(Huajing Securities)醫療行業分析師趙兵表示:「中國缺乏優質的醫療資源,因此一些優秀醫生的工作比普通醫生多得多。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加強對基層醫生的培訓。」

與此同時,病人繼續尋求最好的治療。

當陳喆(音譯)的岳母被診斷患有晚期結直腸癌時,他找到了另一位醫學專家推薦的上海醫生李進。他說:「這是人們了解和判斷知名醫生的方式,通過口口相傳。」

李進每周最多看60名病人,他說患者經常早上6點就到了他的醫院,希望能夠預約上他的號。李進不認為想找他看病的人會減少,他說:「甚至有病人追我追到了學術會議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