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東林點將錄:民營金融28巨頭名單及持股圖全揭秘

為了對中國金融版圖上民營機構的站位進行相對全面的量化分析,以及繪製出一份完整的「民營金融時局圖」,新財富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進行了一番廣泛的收集,我們追蹤了全國近800家金融機構的股東情況,查閱了1000+份金融機構年報,匯總了相關金融機構的前十大股東名錄,其數量超過4000家。除了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之外,我們的統計範圍涵蓋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部分)、保險、信託、證券、基金、期貨、財務公司、金融租賃等典型持牌金融機構。

注釋:民營金融28巨頭名單及持股圖全揭秘,分別為明天系、海航系、安邦系、復星系、聯想系、錦龍系、沙鋼系、希望系、忠旺系、新湖系、美的系、富德系、萬向系、泛海系、京華系、涌金系、杉杉系、亨通系、泰豪系、三胞系、中植系、寶能系、華信系、新理益系、君正系、香江系、凱德倫泰系、世紀金源系。

自2014年7月騰訊旗下微眾銀行獲批籌建起,截至2017年6月末,已有17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其中絕大部分已經開業。

這並不是民營銀行的開端,更不是民營金融的破冰。發端於實業的民營資本,在完成產業積累之後,便有向金融業上溯的必然衝動,且先行者也不在少數。但是在國有資本絕對主導的中國金融領域,民營資本在其中的角色、地位,從來都是模糊的、非量化的,甚至是頗為隱秘的。

民營資本究竟佔據了中國金融業多少份額?究竟有多少金融機構由民營資本實際控制?誰是控制金融機構最多的民資代表?又是誰掌控的金融資產最多?

為了對中國金融版圖上民營機構的站位進行相對全面的量化分析,以及繪製出一份完整的「民營金融時局圖」,新財富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進行了一番廣泛的收集,我們追蹤了全國近800家金融機構的股東情況,查閱了1000+份金融機構年報,匯總了相關金融機構的前十大股東名錄,其數量超過4000家。除了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之外,我們的統計範圍涵蓋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部分)、保險、信託、證券、基金、期貨、財務公司、金融租賃等典型持牌金融機構。

揭開系列數據之後,民營金融的疆域版圖逐漸清晰……

作者:蘇龍飛

來源:新財富plus(ID:xcfplus)

中國的金融業在不斷發展,中國的民營資本於金融業的佈局也在不斷延展。14年前,新財富第一次進行民營金融版圖的分析時發現,入股2家金融機構以上的民企僅有8家,單家民企入股金融機構的最高數量也僅僅7家。

14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做類似的統計時,已然發現,入股2家金融機構以上的民企,已經超越百家;持股5家金融機構以上者也已多達29家,而單家企業入股金融機構的最高數量更是高達44家。

在此,我們對持有5家以上金融機構股權的28家民營資本集團,進行了一次全景式掃描,儘可能詳盡地列出了各家的系譜,並總結了各家的基本佈局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印襯了中國民營金融業的整體變遷歷程。

下表是新財富所統計的28大民營資本系族持股金融機構情況的數據概覽。本文按照入股金融機構數量排序,相關股權比例基本為截至2016年年末數據。

NO.1明天系

持股機構:控股23家,參股21家,合計44家

佈局特點:全能型混業金融

關於明天系的資產版圖,新財富曾做過詳細拆解。當時的調查結果顯示,明天系掌控9家上市公司,控股、參股30家金融機構,但由於資料所限,我們不能肯定,「這就是明天系的全貌,沒有任何遺漏」。

如今,我們經過對800餘家金融機構股東的全面統計,對明天系持股金融機構的情況有了新的發現,其通過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及大量的中間影子持股公司,所持股的金融機構從此前的30家增加至44家。其中,銀行17家、保險9家、證券8家、信託4家、基金3家、期貨2家、金融租賃1家。截至2016年末,明天系所控股的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合計已超過3萬億元。

明天系可以說是典型的全能型混業金融機構,其幾乎在每個金融分支都擁有旗艦型企業。其控股的旗艦銀行當屬哈爾濱銀行(06138.HK)及包商銀行,這兩家銀行的總資產已分別突破5300億元及4300億元,規模在全國城商行中居於較前位置;其控股的旗艦保險公司為華夏人壽及天安財險,二者各自的總資產超過3900億元及3000億元,在全國險資公司中屬中上水平;其控股的旗艦信託新時代信託,總資產(含信託資產)近3600億元,在全國68家信託公司中相對靠前;其控股的旗艦證券為恆泰證券(01476.HK)及新時代證券,不過這兩家在全國的券商中排序較後。

金融滲透五階段

明天系能夠入股如此多的金融機構,與其實控人肖建華甚早佈局金融業不無關係。早在2000年左右,德隆系操控金融機構的巔峰時期,明天系也開始着手入股金融機構,只是那時候還不顯山露水。從時間上來看,明天系向金融機構的滲透,大致可分成五個階段。

明天系能夠入股如此多的金融機構,與其實控人肖建華甚早佈局金融業不無關係。

第一階段:1998-2001年,加入第一波城商行改制潮。1995年,國務院決定撤併全國數千家城市信用社,吸收地方財政、企業入股,組建城商行。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各地城市信用社掀起第一波改制設立城商行的熱潮。明天系是最早參與這一大潮的民企之一,其控股包商銀行、泰安銀行,正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這兩家城商行,一家地處明天系控制人肖建華的妻子周虹文的老家內蒙古包頭,另一家地處肖建華本人的老家山東泰安。

第二階段:2001-2004年,主攻證券、信託機構。明天系控股恆泰證券、新時代證券、長財證券、太平洋證券(601099)、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皆在此階段完成。當時的背景是,證監會根據金融業分業經營的原則,對證券業進行清理整頓,包括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的信託投資公司、財政系統經營股票業務的財政證券公司與國債服務部等證券經營機構,必須與銀行、財政和信託業徹底脫鈎。另外,2001-2005年的A股大熊市,也令大量的證券公司處於破產或破產邊緣狀態,急需社會資本參與補充資本金。

在這樣的背景下,明天系參與到一些地方性證券、信託機構的改制之中。比如,恆泰證券由內蒙古證券改制而來;新時代信託及新時代證券,皆由包頭市信託公司的信託板塊及證券板塊分拆重組而來;同時,明天系又收購了長財證券(原屬長春財政系統);太平洋證券則是在託管原雲南證券的基礎上,由明天系主控發起設立。

第三階段:2005-2006年,入主城商行第二波。在此時段內,明天系又陸續進入多家城商行,並控股了哈爾濱銀行、濰坊銀行。當時的政策背景是,中國加入《巴塞爾協議》,銀監會要求國內所有銀行在2006年底必須滿足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的要求。基於此,國內城商行開始了新一波增資擴股潮。明天系即藉此機遇,擴大了在城商行的版圖。

第四階段:2006-2009年,圈地保險公司。2006年6月,《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後,全國掀起一波保險公司的設立潮。此前從未涉足保險業的明天系,開始向這一領域滲透,華夏人壽、天安財險、天安人壽等明天系核心保險公司,即在此時段完成控制。

據稱,2006年12月,明天系主控發起設立華夏人壽時,其股東資格被保監會否決,後明天系又更換新的影子公司,並且分拆由多家公司持股,最終得以通過審批。其實,相較於其他金融細分領域,國家對於民營險企的設立,相對更加開放。2016年,明天系通過至少4家影子持股公司,主控發起設立了易安財險。

第五階段:2010年後,參與農商行改制。2004年起,農信社吸收社會資本改制為農商行在全國範圍內拉開序幕,並於2009年開始逐步走向批量改制的快車道。自2010年起,明天系又加入了農商行的改制設立大潮,先後入股了瀋陽農商行及北京農商行。

梳理明天系入股金融機構的歷程不難發現,每次重大金融改革所帶來的政策機遇,明天系幾乎都抓住了,其持有的金融牌照由此不斷增加。

失去的金融牌照

基於金融牌照的稀缺性,通常而言,明天系一旦進入了某家金融機構,則不會輕易退出,因而其持股的金融機構數量一直呈增長態勢。不過,明天系對金融機構也不是絕對地只進不出,其曾被迫退出或放棄入股的金融機構不只一家。

浙江金融租賃。2001年11月,明天系通過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入股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明天科技(600091)出資7560萬元,占股10.46%;華資實業(600191)出資840萬元,占股1.16%;愛使股份(600652,現名游久遊戲)出資4460萬元,占股8.64%。這樣,明天系合計持股比例達20.26%,成為浙江金融租賃第一大股東。

據稱,後經銀監會查明,明天系入主浙江金融租賃之後,與之進行了高達20億元的巨額關聯交易:明天系先出售資產給浙江金融租賃,後者則拿這些資產向銀行抵押融資付款給明天系,然後明天系又「回租」這些資產並支付租金。而致命的是,明天系出售並租賃的很多資產並不存在,導致浙江金融租賃在銀行的貸款出現大規模壞賬。2005年底,浙江金融租賃被中國華融資產收購,明天系退出。

齊魯證券。2001年11月,魯銀投資(600784)原大股東萊蕪鋼鐵集團與明天系控制的兩家企業達成協議,擬向兩家公司分別轉讓魯銀投資5.92%和4.66%的股權,交易金額共計7167萬元。轉讓後,明天系將合計持有魯銀投資10.58%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明天系控制下的魯銀投資隨後於2002年4月公告,計劃以部分資產置換齊魯證券32.53%的股份,使得明天系通過魯銀投資實現對齊魯證券的控股。但2002年8月,萊鋼集團突然終止魯銀投資的股權轉讓協議,據稱是山東省政府否決所致。

北京證券。2002年底,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同明天系公司簽署協議,前者擬將北京證券33.87%的股權悉數出讓給後者。但明天系入主北京證券最後並未成功,據稱該交易在向證券監管部門報批時遇阻,原因是明天系公司的資信難辨,而且明天系有利用「高校概念」在A股二級市場炒作之嫌。

溫州銀行。2003年7月,溫州市商業銀行進行改制,引入民營資本,明天系通過浙江金融租賃及浙江恆際實業出資,各占股7.8%。在溫州銀行四家並列第一的大股東中,明天系佔據兩席,成為實質上的第一大股東。但浙江金融租賃事發後,明天系也從溫州銀行退出。

太平洋證券。太平洋證券的前身系雲南證券,2004年,明天系在託管雲南證券的基礎上主控發起設立太平洋證券。2007年12月,太平洋證券以蹊蹺的方式在上交所實現掛牌。其掛牌方式既不是IPO也不是重組借殼(這兩種方式分別要由證監會發審委和併購重組委審核),而是通過上交所請示、證監會辦公廳批覆的方式,獲得一個全新的股票代碼並掛牌。太平洋證券非同尋常的上市方式,立刻遭來巨大的輿論質疑,明天系在其中也承受不小壓力。太平洋證券掛牌之時,明天系通過4家影子公司(皆在前十大股東之列)共計持有太平洋證券32.44%股權。後明天系公司逐漸減持退出,目前太平洋證券前十大股東已無明天系公司。

除了以上幾家,明天系還退出了一些小比例參股的金融機構。比如,明天系曾有2家影子公司位居烏海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共計持股6.44%,但烏海銀行2015年年報顯示,這兩家影子公司已退出十大股東之列。此前,明天系還曾持有民族證券12.19%股權(第三大股東),後者2014年8月被方正證券(601901)換股合併之後,明天系公司在民族證券的持股,轉換成了持有方正證券0.98%股權,不在前十大股東之列。至於其目前是否徹底減持套現退出方正證券,則不得而知。

此外,明天系還曾持有錦州銀行、國泰君安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少量股份,持股比例皆在1%以下,目前是否已徹底退出不得而知。如果這些股份皆未退出,則明天系持股的金融機構總數還將高於44家。■

NO.2海航系

持股機構:控股9家,參股12家,合計21家

佈局特點:謀求全能金融,銀行業為短板

海航系是持股金融機構數量僅次於明天系的民營資本集團,這個龐大的資本集團的頂層持股者,早前是海航工會委員會,如今已變更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不過,一如之前隱秘的海航工會委員會的權益詳情從未對外披露過一樣,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的權益詳情一樣不為外界所知,但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董事長王健無疑是兩位最為重要的人物。

以海航系所持股的21家金融機構(如果加上境外的德意志銀行則是22家)來看,幾乎是對金融領域作了全方位的涉獵,僅其目前控股的金融機構,就包括渤海國際信託、渤海人壽、華安財險、新光海航人壽、營口沿海銀行、聯訊證券、海航期貨、皖江金融租賃、海航財務等9家(圖2)。相較於明天系,海航系還缺乏旗艦銀行。海航系目前正以海航資本集團為核心,不斷整合系內的金融資產。

涉足金融始於航空產業鏈的延伸

海航系最初在金融業的拓展,選擇的是與航空業緊密相關的分支。

2000年6月,海航麾下的長江租賃有限公司在海口設立,主要從事與航空相關的飛機租賃業務。2004年經商務部批准,長江租賃成為全國首批從事融資租賃試點的9家企業之一。目前長江租賃已經成為全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內資租賃企業。

除了飛機租賃業務之外,保險代理銷售也是海航早期拓展的產業鏈延伸業務之一。航空公司在售票的同時,兼顧向乘客推薦交通意外險之類的產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海航先後投資了海南通匯保險代理公司以及揚子江保險經紀公司,其中前者是首批經中國保監會批准開業的5家專業保險代理公司之一。當然,這類保險經紀公司只能說是保險產品的中介機構,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2003年12月,海航集團財務公司獲批設立,主營海航集團內部法人範圍內的吸儲與貸款。這是海航系內第一家標準意義的金融機構,也是繼東方集團財務公司、萬向財務公司、海爾財務公司之後,全國第四家民營財務公司。海航財務公司設立時註冊資本3億元,經歷四次增資擴股後註冊資本達到80億元,這個金額已經高於絕大多數城商行的股本規模了。

全資收購渤海國際信託

2006年,海航系介入河北省國際信託的股權重組,通過麾下多家子公司一舉將其全資收購,後將其更名為渤海國際信託。

渤海國際信託被納入麾下之後,成為了海航系一個重要的內部集資平台。渤海國際信託面向海航系內部員工,曾先後發行過數款信託產品,金額為3億-7億元不等,而該等信託的融資方皆為海航集團股東或系內企業。

該等信託產品並非由海航集團內部員工出資直接認購,而是將員工的零散資金交由海航工會委員會,由工會委員會作為整體委託人與渤海國際信託交易。這些信託產品的年度收益率皆在10%以上,海航表示發行此類信託的目的是「鼓勵員工支持集團發展,分享企業成長,提高員工閒置資金的收益率」。

不過,整體而言,渤海國際信託主要還是向第三方提供金融服務。渤海國際信託已經成為海航系最為優質的一塊金融資產,其2016年資產規模(含信託資產)突破3500億元,已是一家中型信託公司。

證券、期貨業連下兩城

2008年6月,海航系通過旗下的長江租賃入主了總部設在深圳的東銀期貨,並將其更名為海航東銀期貨,目前持有該公司100%股權。其實早在2007年8月,證監會就已經發文批准了東營期貨的增資及股東變更事項,到海航系正式入主,歷時近一年。

海航系最初在金融業拓展,選擇的入口是與航空業緊密相關的飛機租賃、保險代理銷售等分支。

2009年6月,海航集團通過子公司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有限公司,受讓了北京華遠集團所持聯訊證券22.33%的股權,涉資9000萬元,海航集團由此成為聯訊證券實質性的第一大股東。此後,海航系又通過旗下的大新華航空繼續增持聯訊證券,最高時持股比例曾達到37.28%。目前,海航系在聯訊證券的持股比例降低至23.67%,仍為控股股東。

聯訊證券前身為成立於1988年的惠州證券公司,經過1997年、2003年兩次增資擴股後,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即「聯辦」)聯合北京華遠集團等9家股東控制了該公司,並將其更名為「聯訊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此次收購是海航繼籌謀入主開源證券、西部證券、銀泰證券之後第四次進軍證券行業,此前三次均以失敗告終。只是,聯訊證券在國內券商中處於相對邊緣的地位,2016年總資產僅為302億元。

除了控股聯訊證券之外,海航系小比例參股的券商還包括國都證券、華龍證券、招商證券。

保險業更換陣地

2009年之後,海航系開始在保險業攻城拔寨。當年3月2日,海航集團與台灣新光人壽合資的新光海航人壽宣告成立,註冊資本5億元,雙方各佔50%股權,海航並不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拿下壽險牌照之後,海航系進而開始謀求財險牌照。2010年10月,民安財險100%股權掛牌轉讓,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牽頭的六家企業,以15.41億元的價格受讓全部股權。其中,海航系內部兩家企業——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渤海國際信託拿下40%股權,海航系成為實際控制人。海航系的一致行動人,上海恆嘉美聯與陝西東嶺工貿集團,分別持有20%及15%。

2011年6月,海航系又參與到華安財險的增資擴股之中,其麾下兩家公司海航資本控股及海航酒店控股分別出資1.75億元及1億元,合計持股19.64%,僅次於第一大股東特華投資的20%。

然而,海航系所控股的新光海航人壽及民安財險,業績可謂乏善可陳。民安財險數年來一直游離在盈虧邊緣,2011年虧損2.3億元,2012-2013年僅實現淨利潤346萬元及285萬元,2014年又虧損1.05億元。而新光海航人壽因股東分歧更是連年虧損,2010-2015年分別虧損0.49億元、0.72億元、0.9億元、0.86億元、1.08億元和0.82億元。此外,新光海航人壽從設立至今從未進行過增資,導致其償付能力不足,並被保監會兩度下發監管函,且於2015年11月起被停止展開新業務。

面對尷尬業績,海航最終選擇了放棄這兩張保險牌照。2015年11月,民安保險被整體轉讓給了盧志強的泛海系領銜的接盤方,海航徹底退出。2016年11月,海航集團及新光人壽分別轉讓所持新光海航人壽50%、25%股權,海航徹底退出,接盤者為深圳地產商賴海民旗下的鴻榮源。不過,新光海航人壽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本財務報表批准日,上述股權轉讓仍待中國保監會批准後方可生效」。

即便兩家險資持續虧損,但海航在兩家公司的股權交易上並未賠本。

2010年海航牽頭收購民安財險100%股權時,總對價為15.4億元,而在2015年民安財險100%股權出售時,總對價為35億元。海航的賣出價格較買入價格增長了1倍有餘,雖然期間海航對民安保險進行過增資,但其回報依然有近1倍。虧損的企業還能溢價1倍出售,這體現的當是金融牌照稀缺性帶來的溢價。新光海航人壽的確切出售價格並未對外披露,有消息稱該公司董事會決議的價格是3元/股,是原始出資成本的3倍。

與退出民安財險及新光海航人壽相伴隨的,是海航系對華安財險及渤海人壽的控股。自2011年以增資方式入股華安財險之後,海航系又陸續通過數家公司以受讓或增資方式擴大持股比例。截至2016年末,海航系控制的華安財險股權比例或已達56.85%。

2014年12月,海航系通過隱性控制的方式,主導發起設立了渤海人壽。雖然設立時渤海人壽的股東名單中未見海航系公司,但其董、監、高班底卻大部分出自海航系。渤海人壽設立之後,至2016年末的短短兩年內,註冊資本已從8億元依次迅猛遞增至58億元、130億元。正是在這兩次增資過程中,海航系公司浮出水面,其中渤海金控(000415)以20%的持股比例居首,海航系目前在渤海人壽的合計持股比例至少已達61.08%。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明面上的海航系公司,渤海人壽與華安財險還有5家共同股東——廣州市澤達棉麻紡織品有限公司、廣州利迪經貿有限公司、廣州市百澤實業有限公司、北京國華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聖展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這5家企業表面看似乎與海航系無關,但該等公司在過往的股權變更中,或者現股東往上追溯3-4層股東之後,皆存在海航系公司的身影。因而,這5家公司不排除是海航系影子公司的可能。

正式進軍銀行業

2010年12月21日,營口沿海銀行正式掛牌成立。該行是在遼寧省營口市原有4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由海航酒店控股集團、營口港務集團等9家國有及民營企業作為股東共同發起組建的,註冊資本金15億元。這也標誌着海航系正式向銀行業進軍。

海航系目前通過海航酒店控股明面上持有營口沿海銀行20%股權,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但其潛在控制的股權應不止於此。

濟南市中級法院的一份執行裁定書【(2015)濟執異字第227號】顯示,中商財富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現名為「中商財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簡稱「中商財富」)所持有的營口沿海銀行4.8%股權,系代海航集團持有。

2010年6月28日,海航集團與中商財富簽訂《委託投資入股代理協議》,約定海航集團委託中商財富作為海航集團對營口沿海銀行的出資入股代理人,委託資金總額為9360萬元,其中7200萬元用於出資入股(占營口沿海銀行全部股權的4.8%),2160萬元用於彌補虧損和置換不良資產等相關銀行設立費用,中商財富接受海航集團委託,代為行使相關代持股股東的代理權利,海航集團作為實際出資者,對營口沿海銀行享有實際的股東權利。

此外,該行前十大股東中還有兩家與海航系有着密切關係,分別是陝西東嶺工貿集團(持股18%)與上海恆嘉美聯發展有限公司(持股7.2%),這兩家公司與海航集團還曾同時出現在了民安財險的十大股東之列,並跟隨海航同時出售民安財險股權。陝西東嶺工貿集團系陝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由李黑記創辦;上海恆嘉美聯則由匯通集團(000415,後被海航系借殼並更名為渤海金控)原實際控制人柳志偉控股,兩家公司在股權上基本與海航系無關,但從其數次與海航系同入同出金融機構來看,疑似是海航系的一致行動人。

因此,以海航系在營口沿海銀行的持股24.8%,外加疑似一致行動人的持股25.2%來看,其控制的股權或達50%。

截至2016年末,營口沿海銀行總資產為641億元,遠不及明天系麾下哈爾濱銀行5390億元及包商銀行4316億元的規模,在全國城商行中基本處於墊底位次。即便在遼寧營口本地,除了營口沿海銀行,還有一家設立時間更早的城商行——營口銀行,該行2016年末總資產為1268億元。

所以,整體而言,海航系的銀行板塊相對偏弱。據公開報道,海航曾有意參股或控股重慶、上海、安徽等地的農商行,但最終都是不了了之。但一時的受挫並未阻止海航系在銀行領域的步伐。

2015年,海南銀行籌建,海航系旗下海航國際旅遊島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參股,占股9%。同年11月,疑似海航系影子公司的廣州市澤達棉麻紡織品有限公司,通過受讓及增資擴股方式,獲得天津濱海農商行8.92%股權。2016年3月,渤海金控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渤海租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認購天津銀行(01578.HK)發行的H股股票,佔比1.76%。

當然,海航系在銀行業最大手筆的投資,當屬2017年耗資約34億歐元(約合258億元)購入德意志銀行9.92%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金融租賃開花結果

2011年最後一天,皖江金融租賃正式獲得中國銀監會的開業批覆,並完成了工商註冊手續。這是海航系麾下最新一家金融機構,也是全國第18家銀監會授牌的金融租賃公司。

皖江金融租賃設立時註冊資本為30億元,註冊地為安徽省蕪湖市,海航系麾下渤海租賃、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團(000333),分別持有55%、33%和12%股權。

海航集團早已擁有長江租賃、渤海租賃、揚子江租賃、大新華租賃、香港國際租賃等系列租賃公司,但持有金融牌照的僅有皖江金融租賃一家。

海航系能夠拿下全國極為稀缺的金融租賃牌照實屬不易。2000年前後,金融租賃領域曾是民營資本在金融業的主打陣地,當時全國12家金融租賃公司中有5家被民營資本控制。但由於民營資本對金融租賃公司的大肆掏空,曾經由德隆系控制的新世紀金融租賃及新疆金融租賃、明天系控制的浙江金融租賃、托普集團控制的四川金融租賃,皆發生了嚴重的危機,銀監會一番整頓之後,民營資本基本被「請」出了該領域。■

NO.3安邦系

持股機構:控股6家,參股8家,合計14家

佈局特點:保險起家,垂青銀行

安邦保險集團成立之初,「主要股東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董事長由時任上汽集團董事長的胡茂元兼任。此後其股權結構幾經變更,逐漸由「國有控股」轉變為民資控股。2014年前後,吳小暉開始出任集團董事長。

安邦系控股的金融機構包括安邦人壽、安邦財險、安邦養老、和諧健康、成都農商行、邦銀金融租賃(安邦人壽還控股了境外5家金融機構)。截至2016年末,這些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合計達到了3.2萬億元(其中,安邦人壽總資產1.45萬億元,安邦財險總資產7954億元)。不過,安邦人壽控股了安邦養老,安邦財險控股了和諧健康,成都農商行控股了邦銀金融租賃,如果剔除被合併報表而重複計算的安邦養老、和諧健康及邦銀金融租賃的資產規模,則安邦系控股金融機構的實際總資產應為2.9萬億元,低於明天系金融機構的3萬億規模。

安邦系所入股的金融機構,除了其主業的保險類子公司之外,大多都是比例不等的銀行股權,似乎顯示出安邦集團對銀行格外偏好(圖3)。

鍾情銀行

2011年5月,成都農商行徵集戰略投資者,安邦以56億元的代價獲得該行35%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實現控股之後,安邦集團將和諧健康的總部遷往成都,同時任命和諧健康董事長李軍擔任成都農商行行長。截至2016年末,成都農商行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6700億元,在全國農商行中位居前列。

自2012年第二季度開始,安邦集團持續在二級市場增持招商銀行,並於2013年12月10日達到5%的舉牌線。及至2014年末,安邦集團在招商銀行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10.72%,成為第二大股東,並維持至今。目前安邦持有招商銀行總計27.05億股,其集中的持股區間大致在9-10元/股,按此計算安邦的總投資金額約為250億元。

從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安邦集團及旗下的安邦人壽、安邦財險、和諧健康、安邦資產管理(香港),在A股及港股二級市場又聯袂增持民生銀行。到2015年末,整個安邦系合計持有民生銀行17.78%的股份,已然是第一大股東,而在安邦系晉級第一大股東之前,原第一大股東新希望系持股不過6.5%左右。按照新財富此前計算,整個安邦系持股民生銀行的累計投入超過600億元(詳見新財富2016年9月號《民生銀行派系戰》)。至2016年末,安邦系在民生銀行的持股比例略為降低,至16.59%。

除了以上三家擁有相當分量的銀行之外,安邦還通過二級市場配置了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少量股權。

跨境併購

2013年底,安邦集團曾有意收購香港永亨銀行(00302.HK,已退市)45%的股權,但交易未能最終達成。

2014年10月6日,安邦集團宣佈以19.5億美元(約合120億元)代價收購美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大樓,從此開啟了其持續兩年多的境外「買買買」行動序幕。除了酒店物業之外,安邦最鍾情的收購標的依然是保險與銀行。

安邦的境外「買買買」中,除了酒店物業,最鍾情的收購標的是保險公司與銀行。

2015年5月19日,安邦以3.69億歐元(約合24.8億元)代價,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100%股權;7月22日,以2.06億歐元(約合13.82億元)代價,收購比利時Nagelmackers銀行100%股權;7月26日,僅以1歐元(等值人民幣8.5元)代價,收購荷蘭VIVAT保險公司100%股權;9月16日,以1.17萬億韓元(約合62.9億元)代價,收購韓國東洋人壽63%股權。

2016年9月6日,安邦支付19.57億美元(約合130.62億元)代價,收購美國Strategic Hotel的100%股權;12月31日,以160萬歐元(約合1172萬元)代價,收購韓國安聯人壽100%股權。

不過,以上幾家在歐洲及韓國收購的金融機構,從交易價格及資產狀況來看,尚屬質量欠佳的中小型機構。比如,韓國東洋人壽在被安邦收購之時處於虧損狀態,從德國安聯保險集團買來的韓國安聯人壽甚至常年虧損、賬面淨資產為負值,VIVAT保險的原母公司荷蘭私有銀行SNS Reaal也曾瀕臨破產。但安邦在購買這些金融機構時,重新評估的公允價值皆較賬面價值錄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這些收購而來的境外金融機構,皆計入了安邦人壽的合併報表,帶動安邦人壽總資產規模連年增長,從2014年的1195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9168億元,再增長至2016年的1.45萬億。

不過,安邦對金融機構的收購,並不總是手到擒來。2015年11月,安邦宣佈以15.9億美元(約合104億元)收購美國信保人壽100%股權。但最後如轟動一時的百億美元收購喜達屋酒店案擱淺一樣,安邦於2017年4月撤回了對美國信保人壽的收購。

英國《金融時報》稱,在紐約州金融服務管理局(DFS)再三試圖「獲得審核和處理安邦申請所必需的信息」後,安邦放棄了希望DFS批准其以15.7億美元收購美國信保人壽的監管申請。

股權迷局

在安邦的各項信息中,最為外界所關注的就包括安邦集團的股權結構。

2004年6月,上汽集團、聯通租賃集團、旅行者汽車集團等7家企業共同投資,成立了安邦集團的前身——安邦財險。其中,上汽集團以20%的持股比例為第一大股東。

2005年8月,安邦財險第一次增資,註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16.9億元,此次增資中引進新股東中石化集團,成為與上汽集團並列的第一大股東,持股20%;2006年,第二次增資至37.9億元;2008年,第三次增資至46億元。此時,安邦財險的股東名單未變,只是前六大股東持股比例一致,均為16.48%,中石化集團則降為第七大股東。

2011年6月,安邦財險第四次增資至120億元,並重組更名為安邦保險集團。在此次增資中股東依然為原有的8家,但兩家國有股東(上汽集團、中石化集團)並未同步增資,新增出資額皆由其餘6家股東投入。增資之後,第一大股東變為聯通租賃集團,持股19.98%,而原第一大股東上汽集團已降為第六大股東,持股比例6.32%。

2014年1月29日及9月23日,安邦集團在一年內兩度大規模增資,使得其註冊資本從120億元猛增至300億元,又再猛增至619億元,成為全國註冊資本最高的保險公司。在這兩次增資中,原先的8家股東皆未參與,而是另有多達31家新股東參與進來。安邦的民營股東由此多達37家。這些民營股東往上追溯,是層層疊疊、數量眾多的法人股東,而這些法人股東再往上追溯,是多達近百位的自然人股東。

此番增資之後,安邦集團的股權呈現高度分散的格局,持股比例最高者也僅3.87%,而原先的兩大國有股東上汽集團及中石化集團,持股比例則被稀釋至僅1.22%、0.55%。■

NO.4復星系

持股機構:控股6家,參股5家,合計11家

佈局特點:多年耕耘,漸顯成果

經歷多年的潛心耕耘之後,郭廣昌的復星系在金融業的收穫頗豐,目前實際控制着德邦證券、德邦基金、中州期貨、復星保德信人壽、永安財險、復星財務等6家境內金融機構,另外還控股了4家境外金融機構(圖4)。值得一提的是,其曾一度大幅持有民生銀行股份,並且成功進入了該行董事會,但此後又逐漸減持且退出董事會。另外,其還欠缺信託牌照。

郭廣昌從未掩飾他對金融業的偏愛,近幾年反覆表示將持續增加對金融業的投資。不過以德隆系的崩塌為時間分界線,復星系在金融業的行動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與德隆系同台競技

在入股金融機構方面,復星系也是最早着手的民企之一。

德邦證券是復星系控制的第一家金融機構,早在2001年年末,復星系就開始運作德邦證券的籌備事項。這個時間點與德隆系發起設立德恆證券幾乎一致。

2003年5月,復星系通過麾下的豫園商城(600655)及上海復星產業投資,聯合其他幾家股東共同發起設立了德邦證券,復星系獨佔54%股權,成為絕對控股股東。德邦證券設立時的註冊資本為10.8億元,豫園商城出資3.24億元占股30%,上海復星產業投資2.42億元占股24%。

而在設立德邦證券之前,復星系已經少量參股了一些金融機構,比如興業證券、興業銀行、上海銀行等等。

2004年,復星系又計劃對參股的興業證券進一步實施控股。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稱,在當年的興業證券增資擴股的股東大會上,復星增持的議案獲得通過,其持股比例從6.1%提高到43%,實現了對興業證券的實際控制。

而就在此時,德隆系危機徹底爆發,引發了市場的巨大震動。復星系也隨之受到外界的質疑,甚至有媒體發問「下一個倒下的會是復星嗎」。在這種輿論背景之下,復星系控股興業證券的方案未能獲得證監會的批覆。

在外部壓力之下,復星不得不收縮金融戰線,並且反覆對外傳遞聲音,其以實業投資為主,無意涉足金融業。

數年之後重啟金融

此後,復星系鮮有新的動作,直到三年之後的2007年,才再涉金融業。

2007年底,註冊於陝西西安的永安財險出現嚴重的償付能力不足,急需進行增資擴股,復星系抓住了這次入股的機會。2008年2月,永安財險完成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從3.1億元陡增至16.63億元。復星系通過麾下三家公司復星醫藥(600196)、上海復星產業投資、上海復星工業技術,合計持股17.2%,僅次於陝西省屬國企陝西延長石油集團的20%。

郭廣昌近幾年反覆表示復星將持續增加對金融業的投資,且將保險業作為復星國際的核心戰略業務。

2010年,永安財險再次增資擴股,復星系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9.93%,依然是第二大股東。不過,復星系並未就此止步,2016年12月,復星系收購了永安財險的第三大股東上海杉業實業有限公司(並將其更名為上海杉控投資有限公司),從而又間接拿下了永安財險19.83%的股權。目前,復星系以39.76%的比例控股了永安財險。

繼入股財險公司之後,復星系又主導設立了壽險公司。2012年9月,復星保德信人壽在上海宣告成立,這家註冊資本為5億元的新生代保險公司,由復星集團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合資設立,雙方各佔50%股權。

復星系旗下的復星國際(00656.HK)已經將保險業作為核心戰略業務,除了境內控股的復星保德信人壽、永安財險,其收購的境外保險業務還包括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Fidelidade、香港鼎睿再保險及美國勞工險公司MIG。此外,其子公司上海復星產業投資作為主要發起人(持股20%)設立的復星聯合健康保險,於2017年1月19日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覆。

以德邦證券為平台的整合

2009年之後,復星系對德邦證券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其最終目標指向獨立IPO。

2009年3月,復星國際宣佈,下屬子公司上海復星產業投資將所持德邦證券19.7%股權,以2.4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興業投資。接盤的上海興業投資也是郭廣昌控制,只不過並不由復星集團持有,而是由郭廣昌等幾位復星創始人在復星集團之外獨立持有。上海興業投資同時還受讓了天津金耀集團等兩家公司所持股權,使其對德邦證券的持股比例達到56.91%。2010年1月,復星系麾下豫園商城也發佈公告,擬掛牌出讓所持德邦證券的32.73%股權。3個月後,這筆股權同樣並不意外地落入了上海興業投資的囊中。

至此,德邦證券徹底脫離了復星集團,轉移至上海興業投資所持有,並且持股比例高達九成。

2010年11月,上海興業投資又收購了中州期貨的90%股權,並旋即將該等股權置入了德邦證券,復星系因此又增加一家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

其實,在收購中州期貨之前,德邦證券在2007年曾收購過一家期貨公司——內蒙古五洋期貨,並將之更名為德邦期貨。但拿下88%股權的德邦證券,發現無法實際控制該期貨公司,並且屢次與第二大股東廈門鑫鼎盛證券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發生衝突。德邦證券最終決定放棄德邦期貨,2010年10月正式退出,德邦期貨也更名為鑫鼎盛期貨。

獲得中州期貨之後,德邦證券的腳步並未停下。2012年2月,其主導發起的德邦基金宣告成立,這也是證監會授牌的全國第70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德邦基金總部位於上海,註冊資本金為1.2億元,公司股東共有三家,分別為德邦證券、西子聯合控股、浙江省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分別持股49%、31%及20%。目前德邦證券對德邦基金的持股已提升至70%。

郭廣昌當時圍繞着德邦證券進行的這一系列剝離、收購、發起設立等動作,據稱都是在為德邦證券A股IPO做準備。業界盛傳德邦證券曾計劃於2011年籌備上市,但至今無果。無論是規模指標還是利潤指標,其在行業的排名都相當靠後,其IPO設想不知何時可以實現。

進出民生銀行

2011年6月20日,銀監會批覆了復星財務公司的開業,但這並不是具有完全銀行功能的金融機構。

與海航系類似,銀行業一直也是復星系在金融領域的短板,但與海航系瞄準小型城商行不同的是,復星系是大手筆朝銀行業巨頭挺進。郭廣昌從2010年開始謀划進入民生銀行,歷時兩年最終進入該行董事會。

自2010年起,復星系兵分兩路對民生銀行展開吸籌:麾下的南鋼股份(600282)在境內的A股市場買進籌碼,核心旗艦復星國際則在港股市場買進籌碼。

南鋼股份年報披露,該公司2010年買進民生銀行3100餘萬股股票,2011年繼續增持至1.74億股,2012年再增持至1.79億股。整個復星系持有的民生銀行A股,最高時則達到了3.08億股。而復星國際對民生銀行的持股情況,則於2011年10月12日首次出現在港交所的權益披露目錄中。其時復星國際已經增持民生銀行H股至2.1億股,佔H股總股份數超過5%。此後,復星國際繼續一路增持。

2012年3月26日,在民生銀行的H股增發中,復星國際耗資12.36億港元購入1.82億股。此時,復星國際累計持有的民生銀行H股已經增加至4.762億股,再加上在A股市場購入的3.08億股,復星系的總持股數量已經高達7.842億股,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2.865%,已經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2012年10月30日,民生銀行召開董事會,17名董事一致同意增補郭廣昌為董事。

但隨着安邦系2014年底至2015年初強勢增持民生銀行並成為遙遙領先的第一大股東,復星系選擇了減持退出民生銀行。截至2016年末,復星系已將民生銀行A股減持殆盡,對民生銀行的H股也大幅減持,目前持股比例僅佔1.15%。2017年2月19日,民生銀行董事會換屆,郭廣昌離任董事一職。在退出民生銀行的同時,郭廣昌參與了馬雲主導發起的網商銀行。

雖然復星系掌控的境內金融牌照多達6張,可說已經有了相當基礎,但旗下金融機構在各個細分領域皆是比較邊緣化的地位,因而復星系要做強金融業還需繼續跋涉。■

NO.5聯想系

持股機構:控股0家,參股11家,合計11家

佈局特點:拼盤豐富,無一控股

雖然聯想系入股金融機構的情況見諸媒體的並不多,但一直朝着韓國三星綜合商社模式前進的聯想控股,可能大量涉足金融機構,並不讓人意外。目前,聯想控股直接、間接入股的金融機構數量達到了11家(圖5)。

金融佈局,雙管齊下

從架構來看,聯想系所持有的金融機構主要分成兩大塊:一塊是聯想控股直接持有的,包括漢口銀行、高華證券、蘇州信託、安華農業保險、民生人壽等;另一塊是通過弘毅投資所持有的,包括成都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弘業期貨等。

從持股目的來看,聯想控股直接持有的金融機構,多數是作為長期投資持有,納入其金融服務業務板塊;而通過弘毅投資持有的金融機構,更多是財務投資,日後考慮要退出。因而,聯想控股直接持股的金融機構,其持股比例都相對較高,而通過弘毅投資持有的金融機構,其持股比例則相對較低。

聯想系所持有的金融機構股權主要分成兩大塊:一塊由聯想控股直接持有,另一塊是通過弘毅投資持有。

從時間來看,聯想系入股金融機構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但整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08年以前處於試水性質,2008年以後則是規模化進入。

2002年,全國工商聯牽頭籌建民生人壽之時,聯想控股作為發起人之一,象徵性出資340萬元,持股0.39%(目前稀釋至0.18%)。2004年,聯想控股參與發起設立高華證券,雖然出資2.68億元占股25%,但其在高華證券並無實質性角色。

2005年,聯想控股參與發起設立國民人壽,出資0.75億元獲得15%股權。2007年國民人壽註冊資本從5億元增資擴股至8億元,並更名為嘉禾人壽,聯想控股等比例參與認購,出資0.45億元,持股比例維持不變。2009年5月,嘉禾人壽再度增資至9.96億元。這一次,聯想控股選擇了放棄,其股權被稀釋至12.05%。鑑於嘉禾人壽的質地不盡如人意,聯想控股於2010年將其所持的1.2億股股份全部轉讓給上海安尚實業有限公司,交易價格略高於2元/股,聯想控股獲得約2倍回報。

2008年之後,聯想控股逐漸將金融業作為戰略性資產進行配置,於是加大了在該領域的投資力度,投資金額也上升了一個數量級。

這一年,聯想控股參與蘇州信託的增資擴股,出資1.19億元獲得10%股權。2012年蘇州信託再次實施增資擴股時,聯想控股繼續跟進投資2300萬元,股權比例維持不變。

2009年9月,漢口銀行啟動第二輪增資擴股,募股價格1.8元/股。聯想控股出資11.39億元認購了6.33億股,一舉成為漢口銀行第一大股東,占股17.99%。

2010年,聯想系內的弘毅投資連續入股2家金融機構:耗資9億元從第三方接手了中銀國際證券12%的股權;以6.48元/股的價格認購上海農商行2.866億股股份,耗資18.57億元,佔比5.73%。

2011年,弘毅投資在金融領域再下三城。

2011年3月,弘毅投資通過其所控制的河北德仁投資有限公司,受讓了上海亞創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新華保險1.08億股股份,價格33.5元/股,耗資36.18億元。同時,河北德仁投資按照10元/股的價格另行認購新華保險新發行的1.26億股新股,耗資12.6億元。交易完成之後,弘毅投資間接持有新華保險9%股權。

2011年8-9月,弘毅投資通過其所控制的成都弘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等三家法人股東處,合計受讓了成都銀行1.242億股股份,價格均為4.9元/股,耗資6.08億元,占股3.82%。

2011年12月,弘毅投資通過其所控制的江蘇弘蘇實業有限公司,參與弘業期貨的增資擴股,耗資2.246億元獲得21.11%股權(現降低至15.83%)。

此外,聯想控股2011年因為收購滕州郭莊礦業而間接獲得了後者所持有的棗莊銀行3.35%股權。

不過,因弘毅投資所持有的金融機構更多是財務投資角色,2014年之後,其將所持的新華保險、中銀國際證券逐漸減持退出。

拼盤豐富,無一控股

初略計算,聯想系入股金融機構的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看上去其入股的金融機構為數不少,而且銀行、保險、信託、證券、期貨幾乎每個細分領域都有涉足,拼盤雖然豐富,但卻缺乏亮點,無一家實現了控股。

聯想系在蘇州信託、弘業期貨的持股比例雖然較大,但這三家皆系國資絕對控股,聯想基本處於邊緣地位。聯想控股持有高華證券股權雖然也高達25%,但另外三家股東(合計持股75%)一直被外界視作是高盛的代持股東,因而聯想也不具有話語權。

唯獨持股的漢口銀行,聯想有着較強話語權。2009年聯想控股入股時,持股比例為17.99%,2012年漢口銀行新一輪增資之後,聯想的持股比例雖然被稀釋至15.33%,但依然是第一大股東。並且,由聯想控股副總裁兼戰略投資部總經理李蓬出任漢口銀行董事。

在2011年湖北黃石、宜昌、襄樊、荊州、孝感五家城商行合併成湖北銀行之後,湖北省內僅剩了湖北銀行和漢口銀行兩家城商行。然而,湖北銀行雖然由5家合併而來,其規模卻不及漢口銀行。截至2016年末,湖北銀行總資產為1866億元,而漢口銀行的總資產達到了2117億元。靠規模取勝的銀行業,漢口銀行無疑搶了先機,已在籌備IPO。

沒有一家控股的金融平台,是聯想相較於其他民營資本巨頭的顯著差異。聯想系在金融領域「散而小」的佈局,似乎越來越被證明是失策之舉。民營股東佔優勢的金融機構本來就不多,被一眾大佬們分食之後,如今再拿下某家金融機構的控股權更是難度加大。2015年,柳傳志曾在某次內部講話中提及:「像金融行業中的保險業,我們是一定要做的。前幾天我和朱總(朱立南)都見了復星集團梁信軍,梁信軍在三年前跟我講過,說保險業一定要進的。當時我們對這個也有認識,但資金能力不夠,而且也沒有在這方面下更大的決心,結果他們就做了,他們在國外投資了三個保險公司,在國內投資了兩個。一年中,復星的股價也漲了一倍。」

曾由民營資本主導的嘉禾人壽,聯想控股在其中一度持股15%,或有機會在之後的重組中拿下控制權,但其卻選擇了套現退出。弘毅投資入股的新華保險,因是國資獨大,最終其也是謀求財務回報而退出。2012年,聯想控股只能轉道去收購給保險公司「打工」的保險經紀商聯保投資集團。■

NO.6錦龍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7家,合計9家

佈局特點:謀求金控,出師不利

作為持股金融機構數量進入前十位的民資代表,錦龍系楊志茂的知名度遠不及其他9位。身為廣東東莞人的楊志茂,與眾多東莞富豪一樣極其低調,如果不是先後將兩家上市公司錦龍股份(000712)、博信股份(600083)收入囊中,只怕多數人根本就不知楊氏為何許人也。

楊志茂算是一位民營金融新貴,他對進入金融業有着高昂的熱情,並意圖將錦龍股份打造成一個完全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錦龍系入股9家金融機構,其中控股中山證券及大陸期貨,參股東莞證券、東莞農商行、華聯期貨、清遠農商行、益民基金等(圖6)。

在楊志茂的金融版圖中,東莞證券及中山證券是兩個重心。他持有的東莞證券股權高達44.6%,但竟然沒有拿下這家證券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出師不利的楊志茂隨即轉而收購了中山證券。

楊志茂對金融業的興趣始於2007年,始於東莞證券。

2007年初,錦龍股份從東莞證券原股東西湖大酒店手中受讓了4%股權,從而首次與東莞證券產生交集。當時東莞證券國有、民營股東多達7家,但實際控制權卻在東莞市國資委手中。

據稱楊志茂為了入主東莞證券,曾前往東莞市相關部門斡旋,而東莞市政府方面開出的條件是,如果楊志茂將上市公司錦龍股份的註冊地搬遷至東莞,則促成其收購東莞證券的其他民企股東股權。東莞原本上市公司就極為稀少,與其經濟地位完全不匹配,能夠增加一家上市公司的數量也有助於稅收的增加。之後,錦龍股份果真搬遷到了東莞。

接下來,錦龍系陸續完成了東莞證券多家民企股東股權的收購,持股比例上升至44.6%。但東莞市國資委最終還是不願意將控制權拱手相讓,遂通過東莞控股(000828)收購了東莞市城信電腦開發服務有限公司持有的東莞證券20%股權。

於是,東莞證券形成了東莞國資與楊志茂各持55.4%、44.6%的股權格局。意在控制權的楊志茂,進而寄希望於通過對東莞證券進行增資擴股的方式,增加持股比例並實現絕對控股。2012年,東莞證券確實籌劃了增資擴股事宜,但2012年9月10日,停牌一個月的錦龍股份與東莞控股雙雙復牌並公告稱,「因各股東對增資擴股事項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決定暫時中止東莞證券籌劃增資擴股事項」。後又爆出錦龍股份涉嫌單位行賄案等事件,東莞證券的IPO也受此影響而中止。

歷經5年而未能拿下東莞證券控股權的楊志茂,2013年火速收購了中山證券。這次是66%,絕對控股。

2013年3月18日,錦龍股份發佈公告稱,擬以現金25.96億元代價,從七匹狼[股評]集團等11家股東手中收購中山證券合計66.0517%的股權,從而成為中山證券的實際控制人。2013年9月17日,錦龍股份公告稱,收購中山證券事項已獲得證監會的核准。因為收購中山證券,也兼而獲得了中山證券所控股的大陸期貨的控制權。

入主東莞證券的受挫,似乎並沒有改變楊志茂要將錦龍股份打造成金控平台的雄心。2013年錦龍股份還從大股東那裏受讓了東莞農商行的部分股權。■

NO.7沙鋼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7家,合計9家

佈局特點:廣撒網,缺龍頭

此前外界熱炒民營銀行批量開閘之時,沙鋼集團成為被津津樂道的對象之一,其與蘇寧集團被認為江蘇省最有可能獲得民營銀行牌照的兩家民企。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沙鋼系目前控股、參股的金融機構已經多達9家,其在最高峰時期入股金融機構的數量更是多達12家,媒體上卻幾乎完全看不到關於沙鋼系進軍金融業的詳細報道(圖7)。

沙鋼系所入股的金融機構,一度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期貨、財務五個領域,其中銀行獨佔一半,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包括道通期貨、沙鋼財務。

早年進入兩家金融機構

沙鋼系最早入股金融機構可追溯至2002年。當年原貴州實聯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實施重組,將其證券資產業務剝離,並吸收其他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了華創證券。沙鋼集團以4000萬元的投資額成為第二大股東,佔比20%。

沙鋼系的金融機構投資處於一種廣撒網狀態,入股的金融機構多數都進入了前十大股東之列,但缺少控股的龍頭型金融機構。

此後華創證券經歷數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從2億元一直增加至7.5億元,沙鋼集團皆概無例外參與了增資,持股比例雖有所下降,但至2013年依然以12.54%位居第二位。

2016年8月,華創證券被劉永好控制的寶碩股份(600155)換股收購,沙鋼系因此不再持股華創證券而改持寶碩股份的股權。

沙鋼系較早入股的另一家金融機構是張家港農商行(002839)。張家港農商行是全國最早設立的農商銀行,沙鋼集團早在2005年之前就已經是該行十大股東之一,持股1.09%。目前其在全國農商行中,資產規模及經營業績皆排名較前。2017年1月24日,該行於深交所掛牌上市。張家港農商行2016年年報顯示,沙鋼集團系該行第一大股東,持股8.18%。

[page]

沈家公子成江蘇銀行董事

除張家港農商行外,江蘇銀行(600919)是沙鋼進入的另一家上市金融機構。江蘇銀行是在省內無錫、蘇州、南通等10家城商行的基礎上合併,並於2007年1月24日正式開業。

2009年,江蘇銀行實施增資擴股,沙鋼系在增發的5.5億股股本中獨購3億股,一舉成為第六大股東,占股3.57%。次年,江蘇銀行董事會換屆,沙鋼集團獲得一個董事席位,沈文榮派出了其長子沈彬出任董事。

2016年8月2日江蘇銀行實現上市,雖然其上市時間較同省的南京銀行(601009)晚了9年,但其規模卻已是後者的1.6倍。江蘇銀行2016年末總資產超過1.6萬億元,而南京銀行則剛過1萬億元。

密集涉獵金融領域

也正是自2009年入股江蘇銀行起,沙鋼系進入了密集投資金融機構時期。

2009年5月,在江蘇省政府的主導之下,其聯合省內多家國資及民資,共同發起設立了紫金財產保險,沙鋼集團成為發起股東之一,目前持股4%。

2009年,河南安陽銀行實施增資擴股,而沙鋼集團下屬的安陽永興鋼鐵系當地最大的民營企業,因而沙鋼集團成了安陽銀行的重點募資對象。2010年2月,銀監會核准了沙鋼集團入股安陽銀行的股東資格。沙鋼系三家公司合計入股19.84%,而其餘股東持股皆不超過10%,沙鋼系成為相對控股股東。沙鋼集團先後派出了叢國慶(沙鋼股份[股評]財務總監)出任該行董事,派出費春陽(沙鋼集團安陽永興鋼鐵副總經理)出任該行監事。

2014年8月28日,開封銀行、安陽銀行、鶴壁銀行等河南省內13家城商行,通過新設合併的方式組建為中原銀行。沙鋼集團由持股安陽銀行變更為持股中原銀行,但其持股比例已降至低於1%。

2010年7月東吳農村商業銀行實施增資擴股,總股本從10.27億股增加至30億股,並且更名為蘇州銀行,沈文榮麾下的張家港虹達運輸入股並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6.5%。蘇州銀行2010年年報顯示,董事會成員之一葛向前來自於沙鋼系,其長期在沙鋼集團工作,現任張家港市虹達運輸總會計師。

2010年7月,蘇州市政府籌備設立東吳人壽,發起股東中國資、民營法人共計21家,其中沙鋼集團持股10%,位居第四大股東,也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民企股東。2012年5月,東吳人壽正式設立,註冊資本20億元。東吳人壽2016年年報顯示,沙鋼集團持股比例已提升至12%。

2011年7月,沙鋼系再拿下原屬蘇州市國有控股的道通期貨。張家港虹達運輸分別從江蘇瑞華投資、蘇州市投資有限公司、大連保稅區海鵬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手中,收購了道通期貨48%、29%、3%股權,合計80%,道通期貨因此由國有控股變身為民營控股。

2013年以來,沙鋼系下屬的沙鋼集團及張家港市虹達運輸,分別從二級市場購入南京銀行(601009)股票,最高時持股比例接近2%,不過後又陸續減持套現。

整體而言,沙鋼系的金融投資處於一種廣撒網的狀態,雖然其在入股的金融機構中多數都進入了前十大股東之列,但似乎缺少一家控股的龍頭型金融機構。■

NO.8希望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4家,合計8家

佈局特點:根深葉茂,新枝發芽

作為最早涉足金融業的民營資本之一,劉永好兄弟麾下的希望系似乎在金融領域一度有收縮的態勢,但近兩年又重啟擴張。其目前控股新網銀行、華創證券、華創期貨、新希望財務,參股民生銀行、樂山市商業銀行、民生人壽、保定銀行(圖8)。

之所以說希望系在金融領域根深葉茂,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其長期佔據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位置,而劉永好則是民生銀行任期最長的副董事長。1996年,民生銀行發起設立,希望系即為發起股東之一;1999年起,希望系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直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第一大股東地位旁落,期間持續正好15年。從民生銀行設立的第一屆董事會開始,劉永好即出任副董事長,直至今天,他依然是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之所以說希望系在金融領域一度有收縮的姿態,是因其一度不斷從金融領域退出。比如,四川南方希望曾經作為發起人之一持有的金鷹基金20%股權,於2010年分別轉讓給了東亞銀行背景的東亞聯豐投資及廣州證券;希望系曾控制聯華國際信託高達41.18%股權,但也於2011年悉數轉讓給了興業銀行,使得這家信託公司重新回歸國資控股(興業銀行成為控股股東之後將其更名為興業國際信託);希望系曾經為民生人壽的主要股東之一,至2012年其持股已被稀釋至3.39%,完全處於邊緣化地位。

進入2016年,希望系又重啟於金融領域的擴張。

2016年1月,希望系旗下寶碩股份(600155)發佈公告,以77.15億元代價換股收購華創證券,使得後者成為前者控股子公司。而華創證券控股有一家2011年收購而來的期貨公司——華創期貨。

2016年6月,新希望集團主導發起設立的四川新網銀行獲批籌建,並於12月28日正式設立。而伴隨新網銀行的獲批籌建,劉永好逐漸減持了部分民生銀行股份。截至2016年末,其旗下南方希望已經從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新希望投資則還持股4.18%,位居第五大股東。

此外,劉永言的大陸希望集團入股了樂山市商業銀行,成為持股9.98%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樂山市財政局。■

NO.9忠旺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6家,合計8家

佈局特點:紮根東北,鍾情銀行

劉忠田的忠旺系對金融機構的入股可謂不顯山不露水,首先其人行事低調,其次其入股金融機構並未通過其旗艦企業中國忠旺(01333.HK),而是大多通過隱性關聯企業完成,因而未能引起外界太大關注。截至目前,忠旺系入股的金融機構除了君康人壽之外,其餘清一色位於東北,總計數量已然達到了8家,並且悄然控股了遼陽銀行(圖9)。

截至2016年末,忠旺系通過遼寧宏程塑料有限公司,分別持股龍江銀行2.86%、大連銀行2.56%、吉林銀行2.55%,且皆居前十大股東之列;此外,其還通過遼寧程威塑料及遼寧騰華塑料,共計持有錦州銀行5.16%股權。

除了全資控股的忠旺財務,忠旺系最濃墨重彩的金融投資,當屬控股遼陽銀行了。截至2016年末,忠旺系通過遼寧程程塑料、遼陽鵬力模具、遼寧程威塑料三家公司,共計持有遼陽銀行31.46%股權。

忠旺系究竟是何時入主遼陽銀行,現有媒體幾乎完全沒有相關報道。由於遼陽銀行官網並未披露往年年報,新財富也未能查詢到忠旺系入股遼陽銀行的最早時間點。

新財富在《遼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次級債券發行公告》中查詢到了忠旺系持股遼陽銀行的部分早期信息。

根據該公告的披露,2009年6月及12月,遼陽銀行先後2次實施增資擴股,共計增資8.16億股,使其股本從8.03億股增加至16.19億股。在這兩次增資中,忠旺系旗下的遼寧程程塑料先後認購1億股及3億股,以4億股的持股數佔總股份比例達到24.71%。

但這並不是忠旺系入股遼陽銀行的最早時間點,因為在此次增資之前,其旗下另一家公司遼陽鵬力模具已經持有遼陽銀行0.8億股。在2009年之前,遼陽銀行於2005、2007、2008年先後進行過三次增資擴股,遼陽鵬力模具究竟是在哪一次增資時入股,則無法確切得知。

可以確定的是,至2009年末,忠旺系即以4.8億股的總持股量,佔有遼陽銀行29.65%的股權比例,高於國資背景的遼陽城市資本經營有限公司的24.71%。

後續在遼陽銀行2011年及2013年的增資擴股中,遼陽鵬力模具又先後認購了0.8億股及0.4億股。這樣,至2013年末之時,忠旺系以總計6億股的持股數,佔26.39億股總股本的22.74%。這個持股比例已經較2009年時下降不少,但遼陽城市資本經營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更被稀釋至15.16%。

2016年,忠旺系旗下第三家公司遼寧程威塑料現身於遼陽銀行股東名單,其以2.3億股的持股數量佔比8.72%。而自2013年之後遼陽銀行就未再進行過增資擴股,因而,遼寧程威塑料所得的股份只能是從其他股東手中受讓而來。

最終,忠旺系三家公司以合計31.46%的持股比例,實現了對遼陽銀行的控股,第二大股東的持股僅有15.16%。

身為遼陽人的劉忠田,得以大量入股東北的金融機構,甚至於控股遼陽銀行,顯然是佔了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機。2015年12月,忠旺系參股的錦州銀行主導發起設立錦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忠旺系又近水樓台得以參股20.41%。

2016年12月,忠旺系旗下的遼寧程威塑料,從鄭永剛的杉杉系手中收購了寧波福燁貿易,而該公司持有君康人壽20%股權,忠旺系從而獲得了君康人壽的20%股權。該等股權轉讓之後,杉杉系還持有君康人壽50.88%股權。市場傳言稱,忠旺系將全面接手君康人壽,而原控制人杉杉系將徹底退出。■

NO.10新湖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6家,合計8家

佈局特點:證券為主,其他參股

新湖系實際控制人黃偉堪稱大隱隱於市的神秘商人,但其麾下的金融資產卻最為透明,目前所持有的8家金融機構股權,皆由麾下的兩家上市公司新湖中寶(600208)及哈高科[股評](600095)持有,概無例外(圖10)。

按照新湖集團的官方介紹,金融業已經成為該集團僅次於地產的第二大產業。其入股的金融機構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四大類別,而控股74.59%的湘財證券無疑是其中的旗艦。

期貨玩家變身期貨公司老闆

據稱黃偉愛好炒期貨,而其控制的首家金融機構正是期貨公司——天地期貨,這家公司也是新湖期貨的前身。

新湖系實控人黃偉大隱隱於市,但其麾下的金融資產卻最為透明,所持金融機構股權皆由麾下的兩家上市公司持有。

早在1999年,黃偉即完成了對天地期貨的實際控制。新財富查閱到的天地期貨股權變更記錄顯示:1999年5月26日,黃偉實際控制的寧波昌達貿易有限公司、新湖集團,分別從浙江省高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港澳股份有限公司,受讓了天地期貨83.75%、2.5%的股權。2000年3月,新湖集團單獨再向天地期貨增資1000萬元,持股比例由2.5%上升至35%。

此後,天地期貨的股權結構一直未有變化。

2007年10月9日,新湖中寶發佈公告,擬受讓大股東新湖集團持有的天地期貨35%的股權,並對其進行增資3500萬元。增資完成後,新湖中寶持有天地期貨71.15%的股權,天地期貨旋即更名為新湖期貨。

2009年及2010年,新湖中寶再連續兩次向新湖期貨增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至91.67%。

入主湘財證券

至於目前新湖系的旗艦金融機構湘財證券,黃偉入主這家湖南老牌券商,是趁其盛極而衰的危機之時得以實現的。

成立於1993年的湘財證券,曾經是湖南金融業的一面旗幟:第一家獲批增資擴股;第一家被核准為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第一家獲准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華歐國際證券);第一家參與設立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湘財荷銀基金)。

但在2001-2005年的大熊市中,湘財證券遭受重創,陷入巨虧境地。據當時媒體報道,截至2004年底,湘財證券的委託理財業務虧損10億元,自營業務虧損3.7億元,累計虧損高達19億元,加上挪用客戶保證金,最後的虧空窟窿達到30億元左右。

湘財證券因此不得不走上「賣身自救」的道路。2006年,湘財證券先後將旗下合資券商及合資基金的股權賣掉,收回大約10億元現金。但這並不夠彌補湘財證券的虧損窟窿,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來自浙江的新湖系得以入主。

2007年5月,新湖系麾下新湖創業(600840,已被新湖中寶吸收合併)公告稱,公司出資1.1億元參股湘財證券,占增資擴股後湘財證券總股本的3.36%,公司控股股東新湖控股擬向湘財證券增資2.3億元,占湘財證券增資擴股後總股本的7.04%。

此後,新湖系對湘財證券又進行了兩次增資擴股,累計注入約24億元資金,持股比例也達到74.59%。

全面進入金融領域

2007年8月,瀋陽的盛京銀行進行增資擴股,新湖中寶隨即與該行簽訂《股份認購合同書》,出資4.5億元認購盛京銀行股份3億股,佔比10%。2008年1月,新湖中寶入股盛京銀行獲得銀監會批准。

2009年6月,新湖中寶參與成都農信社的改制並發起設立成都農商行,其總共出資6.525億元,獲得4.875億股股份,佔比為9.75%。在成都農商行經歷幾輪增資擴股後,截至2012年末,新湖中寶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88%。

2010年,新湖中寶聯合其他7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錦泰財險,其中新湖中寶出資2億元,持股比例為18.18%,位居第三大股東。

在發起設立錦泰保險之後,2011年6月,新湖控股又參與陽光保險集團增資擴股。陽光保險增發的15.35億股中,新湖控股拿下3億股,佔總股份比例4.57%。隨後,新湖控股又從天匯恆通投資有限公司受讓陽光保險1.2億股,由此持股數增至4.2億股,持股比例達到6.26%。

謀控溫州銀行

對於將金融業作為第二大主業的新湖系來說,顯然不會滿足於對銀行的參股性投資,而是希望更進一步控股一家銀行。

溫州銀行成了黃偉的戰略性目標,他作為溫州首富,顯然有着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會。

新湖控股早在2005年以前就已經是溫州銀行的股東之一,當時持股4000萬股。2005年9月,哈高科宣佈接手新湖控股持有的該等股權。

此後新湖系一直未有增持溫州銀行,雖然其數次進行增資擴股。甚至在2010年哈高科還公告稱,擬對外出售所持有的該行4562股股權(增加部分系所得分紅股),只是未能達成任何交易。

2012年,溫州銀行當時的第一大股東華融資產管理掛牌轉讓其所持的7.43%股權。黃偉發現有機會拿下溫州銀行的控制權,於是麾下新湖中寶參與競拍,但最終卻被浙江另一家地產商新明集團拍得。

2013年溫州銀行增資擴股終於又給了黃偉一次機會。8月19日,新湖中寶參與溫州銀行的增資擴股,以13.3億元的代價獲得3.5億股股份,並且成為單一第一大股東,占股13.96%。

為了籌集資金拿下溫州銀行,新湖中寶甚至在2013年先後將所持成都農商行及吉林銀行股份全部轉讓。其中,轉讓成都農商行股份套現8.726億元(淨賺2.2億元),轉讓吉林銀行股份套現2.1億元(淨賺0.3億元)。

增資擴股之後,新湖系的總持股量一舉超越國資股東,成為溫州銀行實際上的第一大股東。新湖中寶獲得的3.5億股加上新湖系哈高科原先持有的4562萬股,合計持有3.956億股,佔總股本25.08億股的15.77%。而溫州銀行三家國資股東合計持股3.3億股,佔比為13.28%。雖然新湖系持股比例超過國資股東大約2.5個百分點,由於差距太小,新湖系要控股溫州銀行似乎還有相當難度。

除了轉讓退出成都農商行及吉林銀行,新湖中寶還於2014年12月轉讓了所持錦泰財險的18.18%股權。

入股中信銀行成第二大股東

2015年,新湖中寶通過資管計劃認購Total Partner發行的境外票據。而Total Partner將所募得資金用於受讓UBS London持有的22.93億股中信銀行H股股份,價格為每股5.73港元,總耗資約130億港元。換句話說,新湖中寶通過該資管計劃持有中信銀行22.93億股H股。

2016年11月29日,新湖中寶進一步全資收購了Total Partner,從而直接持有中信銀行H股股份。外加其他持股,新湖中寶合計持有中信銀行H股23.2億股,佔中信銀行總股本的4.74%,為其第二大股東。2016年11月16日,新湖中寶推薦的董事獲得銀監會的批准進入中信銀行董事會。

截至目前,新湖系分列溫州銀行、中信銀行、盛京銀行第一、二、三大股東,且在該三家公司董事會派有董事。

NO.11美的系

持股機構:控股1家,參股7家,合計8家

佈局特點:全面參股,小額投資

美的系在金融機構的投資上,可稱是「上陣父子兵」,除了掌門人何享健之外,另起爐灶的兒子何劍鋒也對金融業甚有興趣。美的系最早投資的順德農商行的前身順德農信社,何氏父子倆皆有入股,當時何享健為並列第一大股東,何劍鋒則為並列第七大股東。

美的系目前入股8家金融機構,覆蓋銀行、證券、基金、期貨、財務等領域(圖11),投資面似乎很廣,但除了2009年設立的美的財務之外,其他的皆為參股性質,投資額也不大。

美的系內最有價值的兩塊金融資產,一為順德農商行,一為易方達基金。

順德農商行2016年末總資產規模達到2611億元,不僅在全國農商行中位居前列,甚至也高於大部分城商行的資產規模,目前已將上市列入規劃議程。目前美的集團為順德農商行的第二大股東,持股7%;美的集團財務公司為第五大股東,持股2.69%;另外,何劍鋒控制的盈峰環境(000967)持股0.01%。在順德農信社時期,美的集團與碧桂園同為並列第一大股東,持股2.32%。2009年順德農信社增資擴股並更名為順德農商行,美的集團出資4.32億元增持9000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49%。

易方達基金目前為全國排名第三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4000億元。何劍鋒麾下的盈峰控股為易方達基金的並列第一大股東,持股25%。2004年10月,美的電器受讓天津信託持有的易方達16.67%股權,成為其股東之一。次年6月,美的電器又從廣州證券手中接盤易方達8.33%股權,持股比例提升至25%。2007年4月,美的電器將所持易方達基金25%轉讓給關聯方盈峰控股。易方達基金25%的股權,如今顯然已經價值連城了。可資參照的是,2007年金信信託拍賣博時基金48%的股權,由招商證券耗資63億元拿下。以管理規模計,博時基金在行業內的名次不及易方達,而且時間已經過去10年,易方達股權當下的合理價值顯然要更高。

美的系另外在開源證券、金鷹基金也有較高持股比例,但並不具有話語權。美的技術投資持有開源證券35.35%股權,但該機構由陝西國資控股51%;美的電器持有金鷹基金20%股權,且是發起股東之一,但該公司同樣由國資控股70%。此外,美的集團曾持有皖江金融租賃12%股權,後者由海航系控制。2016年11月,美的集團減持退出皖江金融租賃。■

NO.12富德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3家,合計7家

佈局特點:保險黑馬,信託新秀

潮汕商人張峻控制的富德系,可以說是地產跨界保險的先行者,此後,前海人壽、珠江人壽、恆大人壽等地產商背景的保險公司陸續跟進。

目前富德系控股富德生命人壽、富德財險、國民信託、滙豐人壽四家金融機構,其中旗艦是富德生命人壽,國民信託則是意外獲得的一塊金融牌照(圖12)。

半路接盤生命人壽

富德生命人壽原名為生命人壽,創立於2002年,設立時的股權由較為分散的8家股東持有,且各家的持股比例相對接近。這8家股東基本可以分為話語權較強的四方力量,即徐明麾下的大連實德、首鋼總公司、廣東省國資委旗下的廣晟資產經營、鄭裕彤家族控制的武漢武新實業及武漢益利科技,這四家都是單一併列第一大股東。

在控制生命人壽之前,張峻僅僅是一位在全國默默無聞的深圳地產商,開發了新亞洲花園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樓盤。2006-2007年間,張峻所控制的公司先後從一眾顯赫的創始股東手中,逐步受讓生命人壽的股權並進一步大幅增資,從而實現對生命人壽的控股。生命人壽的股權變更迷局,新財富曾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與追溯,完整還原了張峻控制生命人壽的過程(詳見新財富2013年7月號《張峻造系——生命人壽背後的隱形富豪》)。

2008年,生命人壽總部遷往深圳之後,在張峻親力親為的打理下,以萬能險產品為主力,藉助銀行的代理銷售渠道,其資產規模實現了突飛猛進式的增長。在遷往深圳之前的2007年,生命人壽的資產規模剛跨過百億門檻,2012年即達到1127億元,到2016年末更是突破4500億元。

隨着壽險業務規模的壯大,富德生命人壽又朝着保險集團的方向發展,從保監會拿到了籌建財險的批文,並於2012年5月7日設立了富德財險。

大舉入股股份制銀行

藉助保費規模的膨脹,富德生命人壽開始了在資本市場的一路「買買買」,地產股及銀行股成為其格外青睞的標的。

張峻控制的富德系,可以說是地產跨界保險的先行者,此後,前海人壽、珠江人壽、恆大人壽等地產商背景的保險公司陸續跟進。

富德生命人壽在資本市場最廣為人知的行動之一,便是在地產股金地集團(600383)的增持上與安邦保險集團展開的爭奪。2012年第三季度,安邦集團最先買入金地集團,持股1.5%成為第五大股東,並於2012年末增持至4.61%,成為第二大股東。但富德生命人壽於2013年1月25日一舉增持至5.41%,超越安邦集團並達到首次舉牌線。於是,雙方的追趕式增持就此展開。截至2016年末,金地集團的前十大股東中,富德生命人壽佔據三席,共計持股29.84%;安邦集團則佔據兩席,共計持股20.44%。

相較金地集團,富德生命人壽更大手筆的掃籌體現在銀行股上。安邦保險買成了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則買成了浦發銀行的第一大股東。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富德生命人壽迅猛增持浦發銀行,其在短短5個月內買入了37.31億股,持股比例從0提升至20%。浦發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富德生命人壽增持該等股權,累計耗資高達679.6億元。截至2016年末,浦發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富德生命人壽佔據了3席,共計持股20.68%。

安邦集團買成了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尚且獲得了一個董事會席位,而富德生命人壽雖然已是浦發銀行第一大股東,卻未能獲得董事會席位,甚至連監事會席位也沒有。二者最大區別在於,民生銀行是民營背景且股權分散,除安邦之外的第二大股東才持股6%左右;而浦發銀行是國資背景,其中上海國際集團持股高達19.53%,中移動廣東公司持股18.98%,幾乎不弱於富德生命人壽。況且,在國資普遍強勢的上海金融機構,民營股東想要獲得董事會席位,只會更加困難。

在增持浦發銀行之前,富德生命人壽還買入了為數不少的招商銀行及華夏銀行股份。其於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買入招商銀行股份,至2013年第一季度時最高持有4.66%,後又逐漸減持。同在2013年第一季度,富德生命人壽開始買入華夏銀行股份,在年末時最高持股達到1.77%,但於2014年第二季度全部減持套現。

目前,富德系還持有重慶銀行及樂山市商業銀行部分股權。

意外得來的信託牌照

2015年2月,富德系完成對國民信託控股權的收購,對其而言,這張信託牌照可謂意外的收穫。

國民信託的前身為建設銀行浙江省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87年。2004年,鄭建源的寶華系受讓該公司,並將其總部遷址北京。此後,國民信託在鄭建源手上掌控長達10年。國民信託目前有四大股東:上海豐益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豐益」)持股31.73%,璟安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璟安投資」)持股27.55%,上海創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創信」)持股24.16%,恆豐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恆豐裕實業」)持股16.56%。

2014年年中,佳兆業掌門人郭英成意欲進入信託業,從鄭建源手中接手了國民信託,並獲得了上海豐益、上海創信、恆豐裕實業三家公司的控制權。但2014年末佳兆業危機爆發,郭英成避走海外,於是將剛剛入手的國民信託轉讓予佳兆業的第二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

2015年2-3月,上海創信及恆豐裕實業的股東變更為深圳市富德前海基礎設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富德生命人壽的全資子公司;2015年3月,上海豐益的股東變更為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富德生命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至此,富德系實現了對國民信託72.45%股權的控制。同時,由於國民信託還持有滙豐人壽50%股權,因而富德系也等於間接拿下了滙豐人壽50%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交易背後的人物關係。國民信託原控制人鄭建源,被認為系香港鄭裕彤家族在 大陸的代理人,張峻接盤生命人壽時,有相當比例的股權同樣來自鄭裕彤家族,郭英成獲得國民信託控制權之後,手還未捂熱又轉手給了股東兼同鄉的張峻。

富德系受讓了國民信託之後,其資產規模有所增長,截至2016年末,資產總規模(含信託資產)達到了2515億元,在15家民營信託機構中排第六位。

2016年末,富德繫着手對國民信託進行增資,以補充資本金,但北京銀監局未予核准。北京銀監局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八條、《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下稱《實施辦法》)第七條的規定,經審查,國民信託此次增資申請不符合《實施辦法》第七條相關規定,因此不予批准。

《實施辦法》第七條境對內非金融機構作為信託公司出資人資格進行了詳細規定,其中第九款規定:承諾5年內不轉讓所持有的信託公司股權(銀監會依法責令轉讓的除外)。■

NO.13萬向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3家,合計7家

佈局特點:步步為營,全面發展

魯冠球無疑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中的佼佼者,但萬向系在金融領域的發力明顯晚於與其同時代起步的希望系、泛海系等民營資本集團,以至於遺憾地錯過了民生銀行的發起設立。目前萬向系持股的金融機構數量只有7家,但卻有4家是絕對控股,另外3家參股的也是擁有相當話語權(圖13)。

萬向系應是具有相當潛力走向全能型金融的民營資本集團,多年來,其在金融領域的耕耘都是步步為營、穩打穩紮,謀求全面發展,甚至不惜與泛海系一爭高下,並奪走了民生人壽的實際控制權。

其實,萬向系在金融業的征戰,與其說是魯冠球的主張,還不如說是魯冠球在支持兒子魯偉鼎四處征戰。身為富二代的魯偉鼎,將金融業作為自己的主戰場。

始於金融業的邊緣領域

早在1995年,萬向集團即作為發起人之一參與設立了浙江天地期貨,並且是持股21.34%的第二大股東。只是,天地期貨成立幾個月之後,萬向集團旋即將所持股權轉讓了。那時的魯冠球似乎還未意識到金融業的戰略價值,在金融殿堂的門口瞄了一眼旋即離開了。天地期貨後來落入同為浙商的新湖系黃偉手中,名稱也變為新湖期貨。

4年之後,魯冠球折身再次回到金融業,目標仍然是期貨。1999年9月,上海浦江期貨的原股東將其所持股權,分別轉讓給上海萬向投資70%,轉讓給深圳萬向投資有限公司30%。萬向系全資收購浦江期貨之後,將其更名為萬向期貨,並持續對其增資。後萬向期貨的持股公司更名為通聯資本及通聯創業投資,萬向期貨也跟隨更名為通聯期貨。如今通聯期貨又更名為通惠期貨。

相較而言,期貨業在中國的金融業大棋盤中相對處於邊緣地位,2002年7月萬向系所擁有的第二家金融機構——萬向財務,雖是浙江省設立的第一家財務公司,但也依然處於金融業的邊緣地位。

魯冠球無疑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中的佼佼者,但萬向系在金融領域的發力明顯晚於同時代起步的其他民營資本集團。

幾經拉鋸控制民生人壽

2003年入股兩家金融機構浙江省工商信託及民生人壽,標誌着萬向系進入了主流的金融業領域。

2003年4月,萬向系參與陷入困境的浙江省工商信託的重組事項,萬向控股以24.85%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二大股東。2007年浙江省工商信託增資擴股,萬向控股晉身為第一大股東。2012年4月,浙江省工商信託更名為萬向信託,萬向控股的持股比例高達76.5%。拿下萬向信託,萬向系成為浙商背景中唯一一個擁有信託牌照的民營資本。

相較於順利入主萬向信託,萬向系拿下民生人壽的控制權則經歷了多個回合的交鋒。

民生人壽2003年成立伊始,發起股東多達21家,其中泛海系盧志強、萬向系魯冠球、希望系劉永好、海鑫鋼鐵李兆會等幾大股東之間的持股很接近,特別是盧志強與魯冠球,是持股14.45%的並列第一大股東。

萬向系與泛海系對民生人壽的控制權都志在必得,為了強化自己的話語權,雙方不僅皆參與民生人壽的數次增資,而且不約而同設法從其他小股東手中收購股份。到2007年底,萬向系持有民生人壽股權達到17.09%,而泛海系則以16.96%的持股比例緊隨其後。

2009年,萬向系爭取到了當時第三大股東海鑫鋼鐵李兆會的支持,後者向前者轉讓了1.43%的股權,萬向系與泛海系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拉開。而萬向與海鑫兩家同盟合計持股比例更是達到了32.52%,遠高於泛海系的持股比例。

無奈之下,泛海系乾脆於2010年將所持股份全部轉手,甚至其中一部分還是轉讓給了萬向系,泛海系從此徹底退出民生人壽,萬向系則以55%的持股比例成為民生人壽的絕對控股股東。2010年7月,魯偉鼎當選民生人壽董事長。

不能錯過的浙商銀行

2004年8月,全國第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宣告成立,這是在對浙江商業銀行重組的基礎上發起設立的股份制銀行。錯過了民生銀行的萬向系,顯然不會再錯過家門口的銀行設立,萬向控股以1.55億元的出資額持股10.34%,成為三家並列第一大股東之一(1家國企、2家民企)。

此後,浙商銀行於2007年、2009年、2010年經歷了三次增資擴股,其總股本從設立時的15億股增加至100億股。浙商銀行的三次增資擴股,其價格也是水漲船高,2007年增發價格1.21元/股,2009年增發價格1.59元/股,2010年1.67元/股,但萬向系皆概無例外參與了等比例增資,所以保持着10.34%持股比例。據此計算,萬向係為所持有的10.34億股浙商銀行股票,投入的資金總額約為15.46億元。

2015年,浙商銀行實施新一輪增資擴股,價格為2.88元/股。萬向系旗下的民生人壽增持3.12億股,耗資8.99億元。此輪增資之後,萬向系合計持有浙商銀行13.47億股,持股比例為9.28%。2016年4月,浙商銀行於港股實現IPO,萬向系的持股比例降低至7.5%。

目前,萬向係為浙商銀行並列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國資背景的浙江省財務開發公司(14.79%)。浙商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魯偉鼎代表萬向系出任該行監事會主席,2015年改派於建強任該行監事會主席。

曾經錯過的金融牌照

萬向系的金融版圖中,目前獨缺證券牌照。實際上,萬向系在2004年曾經收購過一家證券公司——天和證券,而且是絕對控股。但由魯偉鼎出任董事長的天和證券在2006年發生代客理財虧損6億元事件,這個虧損額甚至超過了天和證券的淨資產。

天和證券被迫進入破產重組,最終由浙江省財政廳系統的財通證券吸收合併。萬向集團等老股東以零價格轉讓其所持股權,財通證券吸收合併天和證券之後,承擔天和證券的一切債權、債務關係,天和證券隨即註銷。萬向系失去一塊對於民營資本來說稀缺的金融牌照,不得不說是一個戰略損失。

此外,2007年萬向系麾下的浙江工商信託還參與了博時基金48%股權的競拍,如果順利拿下,將成為博時基金的控股股東。遺憾的是,萬向系鎩羽而歸,由招商證券以63億元的天價摘走(當時招商證券原本就是博時基金的第二大股東,持股25%)。直到3年之後,其旗下通聯資本參與發起設立浙商基金,並成為四大股東之一,這個遺憾才算部分彌補。

更早以前的2003年,萬向系曾計劃西進入川,控股正在重組的華鋒信託。當時四川省屬的原三家信託公司——四川省信託投資公司、四川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四川省建設信託投資公司,計劃合併重組設立為四川華鋒信託,註冊資本為5.5億元。萬向系意欲投入3億元拿下51%的控股權,但最終未能成功,重組事宜也擱淺。後來未能誕生的華鋒信託變成了四川信託,並由蜀地宏達系的劉滄龍最終入主。■

NO.14泛海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3家,合計7家

佈局特點:「民生」為主,其他為輔

作為最早投資金融機構的民營資本代表之一,泛海系盧志強一直致力於打造金融領域的「民生系」(圖14)。

目前國內帶有「民生」字號的金融機構,無一不與盧志強有關——他是民生銀行的大股東之一,也是民生銀行的副董事長;民生銀行下屬的民生金融租賃,自然也與其有間接關聯;同時他還實際控制民生信託、民生證券、民生期貨;甚至帶有金融特徵的民生典當,也是歸他所有。唯獨保險業的民生人壽,身為發起人且曾是第一大股東的盧志強,在經歷一番與萬向系魯冠球的爭奪之後,最終失意退出。

規模化投資金融業的先行者

泛海系早在2003年以前即入股了6家金融機構,除了眾所周知的民生銀行之外,還包括民生證券、民生人壽、光大銀行、海通證券、中關村證券等。

1996年,民生銀行發起設立,泛海控股集團參股9000萬股。2000年,泛海控股集團再從第三方受讓5000萬股民生銀行股份,使得其持股總數達到1.3億股,佔總股本的9.42%,成為民生銀行的第二大股東。這筆投資為其帶來巨額的回報,民生銀行上市以後,盧志強套現超過50億元。2016年,在安邦集團晉身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之時,希望系劉永好、復星系郭廣昌皆大幅減持,而盧志強卻耗資逾百億元,同時在A股與港股市場強勢增持民生銀行。截至2016年末,泛海系以5.74%的持股比例重回第二大股東位置。

2001年,泛海系介入了位於河南的地方性券商黃河證券的增資擴股。2002年4月,黃河證券完成增資擴股,並更名為民生證券。增資擴股完成之後,民生證券註冊資本由1億元猛增至12.8億元,中國泛海控股以2.4億元的出資額位居第一大股東,佔比18.72%。

作為最早投資金融機構的民營資本代表之一,盧志強麾下的泛海系一直致力於打造金融領域的「民生系」。

實際上這並不是泛海出資的全部,由於當時證監會規定單個民營股東直接、間接持有證券公司的股權比例不得超過20%,泛海系採取了利用多家影子股東分散持股的方式。

泛海控股除了本身持有的股份之外,另以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名義出資1.2億元,位居第五大股東,佔比9.36%。2002年11月,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所持民生證券的股權,轉讓給了泛海系關聯公司海通建設。另外,中國泛海還與河南旅遊集團等四家股東簽訂協議,託管了它們持有的全部民生證券股權,並於2003年初進一步收購了該等股權,使得泛海系的總股權比例達到43.7%。

之後幾年,泛海系陸續接盤了部分老股東所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並且陸續對民生證券增資,及至目前其總持股比例達到87.65%。

2002年4月,泛海系又成為民生人壽的發起人之一,並且是第一大股東。從該公司取名「民生」來看,盧志強就希望能夠實際控制這家保險公司。但與同為發起股東之一的萬向系魯冠球爭奪了8年控制權之後,盧志強最終被迫出局,並將股權轉讓給對手徹底退出了民生人壽。

2002年7月,海通證券實施增資擴股,泛海系麾下多家企業參與認購,總數達到8億股,合計持股達到9.15%。隨着海通證券2007年借殼上市,泛海系持股實現驚人收益。目前泛海系的持股分散,且無一家進入上市後海通證券的十大股東之列,因而無法知曉其是否還持有抑或已經套現。

除此之外,泛海系旗下的光彩事業投資集團(現已更名為泛海能源投資)早年還曾入股中關村證券9.74%,不過該券商已於2007年由法院判決破產。

[page]

「民生」家族再添兩丁

2008年2月,泛海系以民生證券為跳板進入期貨業,受讓了山西物產期貨55%股權;並且另行對其增資6000萬元,持股比例一舉達到82%,隨後將其更名為民生期貨。目前泛海系已100%持股民生期貨。

2008年10月,盧志強與史玉柱相約參與廣西北部灣銀行的重組設立,泛海控股集團與巨人集團各自認購1.8億股,各佔9%股權,成為並列第三大股東。不過,泛海控股集團於2016年將所持股權全部轉讓給了巨人集團,使得後者一舉成為廣西北部灣銀行的單一第一大股東。

2013年4月,泛海系控制的「民生」金融家族再添一丁——民生信託在北京正式開業。該信託原名為中旅信託,由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控股。中旅信託2003年即開始籌措重組事宜,2011年泛海系開始介入。其註冊資本由2.3億元增加至10億元,泛海控股集團以6.93億元的出資額占股69.3%。之後,泛海系將其更名為民生信託。目前,泛海系合計持股民生信託93.42%。

2015年11月,泛海系領銜的財團,以35億元的總對價,受讓了原海航系控制的民安財險100%股權。其中,泛海控股(000046)通過下屬子公司受讓了51%股權,實現對民安財險的絕對控股。之後,民安財險更名為亞太財險。自泛海系放棄民生人壽之後,在保險領域又得以補上缺失的保險牌照。

整體而言,盧志強歷時十餘年所致力架構的「民生」金融家族,除了民生銀行之外,其他的基本乏善可陳,即使被萬向系「搶」走的民生人壽,其經營業績也一般。也許,即便是資本大佬,也未必能真正把金融業經營好。■

NO.15京華系

持股機構:控股0家,參股7家,合計7家

佈局特點:獨鍾情銀行

鋼鐵大亨杜雙華在所有涉足金融業的民營資本中,顯得相當另類,他麾下的京華系所入股的金融機構清一色是銀行,且入股的7家銀行皆進入了前十大股東之列(圖15)。除此之外,京華系公司還曾現身於唐山銀行、萊商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之列,只是2016年未再出現在前十大股東之列,是否已經減持退出不詳。這7家銀行中,規模最大的是上海農商行,其2016年末的總資產為7109億元。此外,青島農商行及齊魯銀行的總資產也分別達2075億元、2072億元。

此外,京華系入股的銀行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其主要的產業基地在河北(京華制管)及山東(日照鋼鐵),而其入股的其中5家銀行也在這兩個省份,此為民營企業在入股金融機構時「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又一例證。從時間上來看,京華系最早進入的金融機構為日照銀行及萊商銀行,大約都在2005年前後,而其最近入股的銀行則是烏魯木齊銀行,於2011年入股。

京華系所入股的7家銀行中,在4家擁有董事或者監事席位:在上海農商銀行、青島農商銀行、日照銀行、齊魯銀行各擁有一個董事席位,但其中沒有一家是杜雙華本人進入董事會出任董事的。日照鋼鐵控股集團資本運營部部長胡文明,代表京華系進入了三家銀行(日照銀行、青島農商行、齊魯銀行)的董事會。而在此前,薛健也代表京華系出任了三家銀行(上海農商銀行、日照銀行、萊商銀行)的董事,他還一度出任過日照銀行的副董事長。

上海農商銀行披露薛健在京華系的官方職務是,「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日照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據媒體披露,薛健在日照鋼鐵分管外事及融資事務,據稱薛健曾為山東萊蕪頗有名氣的鋼材經銷商,並且為杜雙華2003年創辦日照鋼鐵時提供過融資擔保,薛健因此而成為了杜雙華的「鐵杆兄弟」。

杜雙華鍾情於入股銀行業,似乎與其所在資本密集型的鋼鐵業有着密切的關係,在關鍵時刻有助於其解燃眉之急。數據顯示,僅2012年上海農商銀行就對日照鋼鐵提供了6億元授信,而日照銀行也向其提供了近億元貸款。■

NO.16涌金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2家,合計6家

佈局特點:強勢控制,尚缺銀行

魏東自殺之後,涌金系並未倒下,其遺孀陳金霞成了這個資本家族的舵手。涌金系目前實際控制國金證券(600109)、國金期貨、國金通用基金、雲南國際信託4家金融機構,且在持股比例上都是強勢控制,另外參股微眾銀行及長城人壽(圖16)。

涌金系在金融領域的「基本盤」都是魏東2008年去世前所完成,而陳金霞不僅守業有成,還有所拓展。

2003年雲南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改制重組,並更名為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涌金系麾下三家公司入股,合計持股55%,成為絕對控股股東。

2005年在證券業低迷時,涌金系旗下九芝堂(000989)及涌金投資,通過增資擴股及受讓老股的方式,入股成都證券合計持有53.32%,成為絕對控股股東,旋即將成都證券更名為國金證券。2007年3月,國金證券成功借殼成都建投實現上市。

2007年3月,涌金系麾下九芝堂與千金藥業(600479)聯合競標,以6.05元/股的價格,獲得長沙市財政局所持有的2791萬股交通銀行國有法人股。僅在兩個月後,交通銀行於2007年5月15日在A股上市,當時股價超過13元/股,涌金系獲得翻倍收益。

2007年10月,國金證券收購四川天元期貨95.5%股權,並將其更名為國金期貨。

涌金系在陳金霞時代,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又增加了國金通用基金。2011年11月,國金證券聯合其他三家股東共同發起設立國金通用基金,國金證券持股49%成為控股股東,之後涌金系持股比例又進一步提高至61%。

設立已逾5年的國金基金,目前業績處於行業中游。根據Wind的統計,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國金基金髮行了9隻基金,基金總規模為246.6億元,在所有已有發行基金的115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排第64位。

涌金系麾下金融資產中,無疑屬國金證券及雲南國際信託最具含金量。

國金證券自不用說,其屬於綜合類證券公司,且於2008年被證監會評為A類A級,是少數實現上市的證券公司之一。目前涌金系在國金證券擁有除獨立董事之外的6個董事會席位中的4席,且高管層大多由涌金系人員擔任。

雲南國際信託就資產規模而言,在全行業處於中等水平,截至2016年末自有資產及信託資產合計為2179億元。雲南國際信託2016年年報披露,涌金系在該公司擁有多達5個董事會席位,而且董事長、總裁皆由涌金系背景的人員擔任,而雲南省國資背景的董事僅為1人,由此可見涌金系對雲南國際信託的控制力之強。■

NO.17杉杉系

持股機構:控股1家,參股5家,合計6家

佈局特點:金融先驅,大器晚成

鄭永剛的杉杉系,可以說是國內最早進入金融業的民營資本之一,德隆系、泛海系相較其而言都只能說是後來者。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其除了早期入股的幾家金融機構,再無新增投資,直到2007年之後,杉杉系對金融業的投資才重新開始提速。高峰時期,杉杉系曾持有9家金融機構的股權,後又減持部分金融機構股權,持股數量降低至目前的6家,其中控股君康人壽(圖17)。

金融先驅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商界,鄭永剛可謂風頭正勁,他麾下的杉杉與李如成的雅戈爾並稱為中國服裝業「雙子星」,即使與那時候象徵着身份與地位的金利來相比,風頭也不遑多讓。

鄭永剛早年在服裝業獲得的豐厚利潤,使得其有了大量「閒錢」從事投資。「我就想投資金融,當時的想法就是投資金融業相對安全」,而其當時涉足的金融也幾乎是全方位的。

1993年3月,寧波杉立期貨設立,註冊資本2000萬元,股東為杉杉系兩家公司:杉杉集團出資1700萬元,占股85%;寧波保稅區杉杉紡織品有限公司出資300萬元,占股15%。雖然此後杉立期貨經歷數次增資及股權變更,但基本都是杉杉系內企業之間的調整。杉立期貨幾乎是中國最早設立的民營期貨公司,較中國第一家期貨公司廣東萬通期貨,僅僅晚了半年時間。

同年,鄭永剛又向當時的銀行業主管機構人民銀行申請設立寧波杉杉城市信用社。這便是寧波銀行前身的一部分,後來寧波市區域內的所有城信社合併組建成為寧波城市合作銀行,再經歷增資擴股又更名為寧波市商業銀行。杉杉股份(600884)在寧波銀行的持股即由此而來。杉杉作為寧波銀行的原始股東之一,為第五大股東,且至今依然擁有董事會席位。

此外,鄭永剛還於1995年入股了萬國證券(申銀萬國前身)在寧波的營業部。另有媒體報道稱,1995年泰康人壽籌建時,鄭永剛曾被遊說出資1億元作發起股東之一,只是鄭永剛後來聽台灣壽險公司老總說保險公司投資回收期長達15年,於是打消了入股的念頭。泰康人壽如今已成全國第五大保險公司,當時放棄了入股的鄭永剛,多年以後又重新追逐保險牌照。

大器晚成

可是,在投資了杉立期貨、寧波銀行之後的相當長時間內,杉杉系在金融業的投資止步於此,鄭永剛的關注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鋰電池、光伏等行業。直到2007年7月,寧波銀行的上市,使得其持有的該行1.79億股股票,獲得近20倍的回報,杉杉系在金融業的投資又重新提速。

2007年11月,杉杉系宣佈參與華創證券的增資擴股;2008年,杉杉集團子公司中靜四海實業入股徽商銀行;2009年,杉杉系主導發起設立中融人壽;2010年,杉杉股份投資浙江稠州商業銀行;2011年,鄭永剛當時控制的中科英華(600110)收購天富期貨25%股權;2012年,杉杉股份及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富銀融資租賃;2013年,杉杉控股子公司鄞州鴻發實業收購正德人壽20%股份,之後逐漸實現了絕對控股,並將其更名為君康人壽。此外,杉杉系據稱還入股了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及貴州銀行,但未見現身於十大股東之列。

雖然杉杉系持有的金融機構數量不少,而且多數皆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但目前而言真正具有較大價值的當屬寧波銀行及徽商銀行。已經上市的寧波銀行自不必多言,杉杉系持股量大,又擁有董事會席位,而且隨時可以套現巨額現金。杉杉集團子公司中靜四海實業為徽商銀行第八大股東,該行於2013年11月在香港實現上市。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靜四海實業所持有的徽商銀行股權,是否確由杉杉系所屬,還存有一定的疑問。杉杉集團在其2013年之前的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中宣稱,中靜四海實業為其控股子公司,並且在財務上也是合併報表,但是代表中靜四海出任徽商銀行董事的,卻是香港資本市場鼎鼎有名的「中策系」實際控制人高央,而此人與明天系肖建華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鄭永剛的杉杉系,可以說是國內最早進入金融業的民營資本之一,德隆系、泛海系相較其而言都只能說是後來者。

中靜四海實業最新的股權結構顯示,杉杉集團的持股比例為48.35%,其餘51.65%由高央的中靜集團持有,而在2013年之時,杉杉系三家公司合計持有中靜四海實業84.4%的股權。

減持金融牌照

2014年之後,杉杉系的金融版圖大幅壓縮,不僅退出了幾家參股的金融機構,甚至控股的金融機構也讓渡控制權。

2014年4月,杉杉系長期全資持有的杉立期貨首先易主。興業國際信託通過受讓及增資擴股的方式,一舉獲得杉立期貨92.2%的股權。之後,杉立期貨被更名為興業期貨。

2015年6月,鄭永剛通過大宗交易平台轉讓股份的方式,將中科英華的控制權讓渡予第三方,因而,該公司所持有的天富期貨25%及中融人壽20%股權,也與杉杉系不再有關。特別是,杉杉系原先通過中科英華及寧波杉辰實業,共計持有中融人壽29.5%的股權,鄭永剛也為實控人,而其減持中科英華導致了其本人實控人地位的旁落。

2016年8月,杉杉系參股的華創證券被劉永好控制的寶碩股份(600155)換股收購,杉杉系因此不再持股華創證券而改持寶碩股份的股權。

2016年末,杉杉系又將君康人壽20%的股權轉讓予劉忠田的忠旺系。雖然君康人壽2016年年報顯示,杉杉控股下屬公司依然持股50.88%,但鄭永剛已經辭去董事長一職,其派駐的董事、高管團隊也已經辭職。2017年2月,忠旺系背景的管理團隊陸續進入君康人壽的董事會及管理層,這或是忠旺系全面接手君康人壽的前奏。

如若杉杉系將君康人壽剩餘股權交割予忠旺系,則意味着其先後控股的三家金融機構全部出手,杉杉系將不再有控股的金融機構。■

NO.18亨通系

持股機構:控股1家,參股5家,合計6家

佈局特點:財務投資,少量參股

從事光纜生產的江蘇亨通集團,因其處於產業鏈的上游,並不直接接觸廣大消費者,因而知名度並不高。亨通系目前控股亨通財務,參股吳江農商行(603323)、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國融證券、國都證券、橫琴華通金融租賃(圖18)。其實際控制的亨通財務,於2013年下半年才設立。

亨通系的金融股權中,最具價值的為吳江農商行及烏魯木齊銀行。亨通集團持有吳江農商行6.13%股權,為該行第三大股東。吳江農商行在全國農商銀行中屬於領先者,2016年末總資產規模達到813億元,該行已於2016年11月29日實現A股上市。亨通集團同時還是烏魯木齊銀行第九大股東,持股4.33%。數據顯示,烏魯木齊銀行2016年末總資產1307億元。■

NO.19泰豪系

持股機構:控股0家,參股6家,合計6家

佈局特點:脫胎清華,紮根江西

如同肖建華的明天系藉助北大的高校背景發展起來一樣,黃代放的泰豪系則是借着清華的高校背景發展壯大。

黃代放為江西南昌人,生於1963年,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系。1996年,他成功搭上母校的關係,在南昌成立了江西清華科技集團,並對外宣稱企業系「清華大學企業集團半緊密層成員」。搭上清華大學的資源背景之後,黃代放無疑獲得了江西、南昌省市兩級政府的大量政策扶持,比如建立了規模龐大的「清華(南昌)高科技工業園」。這也成為黃代放日後經營地產業的家底。

數年之後,完成資源搭建的黃代放逐漸將「清華」的外衣褪去。2002年,黃代放將江西清華科技集團更名為江西清華泰豪科技集團,2005年再更名為泰豪集團有限公司。

紮根於江西的泰豪集團,所入股的金融機構也以江西境內為主,先後進入了南昌銀行(後與景德鎮銀行合併為江西銀行)、九江銀行、南昌農商行,且皆位居前十大股東之列(圖19)。■

NO.20三胞系

持股機構:控股0家,參股6家,合計6家

佈局特點:小額投資,無心插柳

三胞系實際控制人袁亞非原為南京市政府公務員,1993年下海經商,他因2005年及2011年分別收購宏圖高科(600122)及南京新百(600682)而進入公眾視野。三胞系目前所入股的6家金融機構,大部分由麾下上市公司持有,而且有一部分是袁亞非入主該等上市公司之前就已經持有了(圖20)。

三胞系所入股的金融機構,無一家擁有話語權。三胞系持股比例最高的為持有錦泰期貨30%,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國資背景的江蘇省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0%,如果加上其他國資股東的話則超過51%。三胞系另一家持股10%的紫金信託,其第一大股東同樣為國資背景的南京紫金投資,持股60%。

三胞系所持金融機構中,相對具有較高價值者為江蘇銀行,但其僅持有0.87%,未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

NO.21中植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1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民營信託陣營頭號選手

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被稱為信託大亨,雖然其控制有美爾雅(600107)、宇順電子(002289)、三壘股份(002621)、中植資本(08295.HK)四家上市公司,但該等上市公司皆遠不及中融信託之於解直錕的意義。

在金融領域,中植系目前控股有中融信託、中融基金、中融匯信期貨、美爾雅期貨,參股有恆邦財險(圖21)。

中植系所入股的金融機構中,中融信託無疑是旗艦。截至2016年末,中融信託的資產總規模(含信託資產)高達8585億元,按同等口徑計算位居行業第四,僅次於中信信託(1.45萬億)、建信信託(1.32萬億)、興業國際信託(9620億元);而其2016年營業收入則以67.96億元高居行業第二位,僅次於平安信託。在整個民營信託陣營中,無論是規模還是盈利能力,中融信託皆為無可爭議的種子選手。

身為掌門人的解直錕低調至極,幾乎絕緣於媒體採訪。公開資料顯示,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間,解直錕以經營木材起家,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並於1995年創建了中植企業集團。

2002年4月,中植集團等5家出資方,共同參與哈爾濱國際信託的重組,並將其更名為中融信託。重組完成之後,中融信託註冊資本3.25億元,其中,中植集團占股36.92%,哈爾濱國資委占股24.61%,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股15.385%,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占股15.385%,哈爾濱宏達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占股7.69%。

中植系雖然控制四家上市公司,但該等上市公司皆遠不及中融信託的分量重大。

2004年4月,中植集團受讓哈慈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融信託15.39%股權,受讓後中植集團持股比例上升52.31%;2009年8月,中植集團又受讓了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融信託15.385%股權,受讓後其持股比例進一步上升至67.69%。

2009年12月,中植集團將36%的中融信託股權,以1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經緯紡機(000666),其自身退居為持股31.69%的第二大股東。截至2016年末,經緯紡機持股37.47%,中植集團持股32.99%。

雖然中植集團將第一大股東位置讓渡於國資背景的經緯紡機,但中融信託的控制權一直都掌控在中植系手中。中融信託的董事長、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皆為中植系人馬,其中董事長劉洋據稱系解直錕外甥。

坊間傳言,中植集團向經緯紡機轉讓中融信託股份時,曾事先達成共識,經緯紡機只是財務投資,重大的經營管理決策依然由中植集團主導。

除了中融信託之外,中植系所持股其餘幾家金融機構基本表現平平。中融基金成立於2013年5月31日,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為425億元,在117家公募基金中位居第51位。

中植系旗下中融匯信期貨,是由中植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上海融晟投資於2011年收購的吉林金昌期貨演變而來。截至2015年末,其權益總額為11.56億元。此外,中植繫於2016年4月收購了美爾雅的控股股東美爾雅集團,從而間接控制了美爾雅期貨。截至2015年末,美爾雅期貨的權益總額為16.66億元。■

NO.22寶能系

持股機構:控股3家,參股2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關聯隱性持股

因轟動全國的寶萬之爭,姚振華的寶能系及旗下前海人壽,被廣泛關注。寶能系旗下已有三大金融平台——前海人壽、前海聯合財險、前海聯合基金,另外少量參股了太平洋證券及國信證券(圖22)。

寶能系的核心金融平台前海人壽成立於2012年2月,但短短几年內,藉助銀保渠道主推的萬能險產品,其資產規模實現突飛猛進式增長,至2016年末已達2441億元。保費突飛猛進的增長,帶來的是充沛的現金流,於是寶能系可以在二級市場強勢舉牌。

2015年8月,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標誌着寶能系正式獲得公募基金牌照;緊接着的2016年5月,其再獲得一塊財險牌照,前海聯合財險宣告成立。

從前海人壽、前海聯合財險、前海聯合基金的股權結構來看,有四家持股者——鉅盛華、深粵控股、粵商物流、凱信恆——同時出現在這三家金融機構的股東名單中。這幾家股東中追溯至頂層自然人,雖然僅有鉅盛華為姚振華持有,但實際其餘幾家皆為姚振華隱性控制。

以前海人壽為例,新財富曾詳細追溯了其上層股東的歷史演變軌跡,並且發現,隨着外部股東廣州立白、健馬科技的退出,剩餘的5家股東,不僅明面上的鉅盛華為寶能控制,其餘公司看似相互獨立,但皆是寶能系曾經的子公司,或從寶能系獨立出去。

因而,基本可以確認,前海人壽、前海聯合財險、前海聯合基金皆受姚振華控制。■

NO.23華信系

持股機構:控股3家,參股2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隱藏在雲山霧罩中的實控人

華信系以華信匯通集團為上層控股公司,以大連華信信託為中樞紐帶,涉入了5家金融機構(圖23)。外界還在疑惑華信信託究竟是國有還是民營,一切都顯得那麼雲山霧罩。MBO乎?實控人另有其人乎?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華信信託早已不再是國有控股金融機構。

公開信息顯示,華信信託前身為工商銀行大連市信託投資公司,1997年因金融分業經營之規定,工商銀行大連信託公司剝離劃歸大連市政府,並更名為大連華信信託。而華信信託現任董事長董永成的公開履歷顯示,其早年曾任工商銀行大連市分行技改處副處長,後調任下屬的工商銀行大連信託公司總經理,並且一直任職至今。

華信信託究竟是何時變身為民營控股的?我們查閱了大量公開資料,追溯了華信信託的股權變化軌跡,發現關鍵的時間點為2006年。

華信信託早期的股權結構並無見諸公開信息,我們所能查到的關於華信信託最早的股權信息,是大連控股(600747)於2005年6月25日的公告披露:「大連大顯集團有限公司占其註冊資本的9.18%,與大連港集團、中國華錄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並列其第一大股東。」所披露名稱的三家第一大股東皆為國資,兩家為大連市背景,一家為央企背景。

2006年12月,華信信託進行了一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從5.01億元增加至10.01億元。華信信託2006年年報顯示,增資擴股之後的前四大股東分別為大連港集團(9.99%)、北京越達投資(9.99%)、瀋陽萬基實業(9.99%)、清華科技園創業投資(9.99%),大連港集團依然為並列第一大股東,而大顯集團及中國華錄信息產業公司持股比例則下降至4.59%。

華信信託民營化之後,以該平台為依託,先後又入股了多家金融機構,混業金融初步成型。

而到了2007年,華信信託年報中披露的股東情況則出現巨大改變。大連華信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信投資」)以49.18%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而原第一大股東大連港集團的持股比例則下降至4.96%。年報並未解釋新晉第一大股東的股權來源,而華信信託在2007年並未進行大額的增資擴股,因而華信投資只能是通過受讓老股的方式拿下近50%股權的。

此外,2006年年報披露,董永成是以職工代表的身份出任董事長,而2007年年報披露,董永成是以第一大股東委派的方式出任董事長的。華信信託年報顯示,新晉第一大股東華信投資的法人代表、董事長為即為董永成本人。

更加蹊蹺的是,華信信託當前的第一大股東竟然是曾經的控股子公司。華信信託2006年年報顯示,其控股子公司中排在第一位的即為大連華信投資,華信信託持有其90%股權。2007年,華信投資成為華信信託第一大股東之後,華信信託控股子公司名單中,華信投資的名字也同時消失。

2010年,華信投資更名為華信匯通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信匯通集團」),並將註冊地從大連遷址到北京(華信信託2010年年報並未披露第一大股東已經遷址、更名)。截至2012年末,華信匯通持有華信信託股權上升至56%。

而華信匯通集團成為華信信託控股股東之後,其自身的上層股東結構也經歷頻繁變更,變化翻天覆地。截至目前,華信匯通集團共計16家股東分散持股,持股比例最高者9.87%,最低者僅0.06%。這16家股東中,除了大化集團(佔比0.85%)、大連天歌傳媒(0.81%)、大連燃氣集團(佔比0.06%)、大連港控股(佔比6.41%)、大連重工(1.16%)為國資背景之外,其餘90%以上的股份由剩餘11家民營股東持有。而這11家民營股東,往上追溯是層級繁多、疊床架屋式的交叉持股甚至循環持股(其中部分可追蹤至華信信託董事長董永成)。

華信信託這一系列變化的背後,包裹着眾多令人費解的謎團。比如,華信匯通集團為什麼要採取如此繁複雜的股權架構?隱藏在這雲山霧罩之中的實控人究竟是誰?是否是華信信託的管理層藉此實現了MBO?

華信信託民營化之後,以該平台為依託,先後又入股了多家金融機構,混業金融初步成型。

2006年,華信信託介入大通證券重組,並成為其控股股東;2007年,華信信託參與大連銀行增資擴股,持股5.2%(2015年降低至2.94%);2008年1月,華信信託與大通證券聯合收購良運期貨,合計持股70%;同年,華信信託參與發起設立百年人壽,持股9.01%(於2012年轉讓);2010年,華信信託參與丹東銀行增資擴股,持股19.79%,成為僅次于丹東市財政局的第二大股東。

綜觀華信系所持股的金融機構,無一例外皆在遼寧省範圍內,而其中除了丹東銀行之外,其他又皆在大連市。由此可見,華信系的資本輻射力有限。

在華信系內,還有三家持股公司——北京越達投資、大連順聯達集團、瀋陽萬基實業,角色也頗為特殊。它們不僅同時出現在華信信託的股東名單中,還出現在華信匯通集團的股東名單中,其中兩家也出現在大通證券股東名單中。這三家公司再無其他更多公開信息,因而疑似為影子持股公司。■

NO.24新理益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3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掌控保險,謀控證券

新理益系實控人劉益謙,人稱「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藝術品大買家」,他在金融領域同樣是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新理益系控股有國華人壽、安盛天平財險,同時還是長江證券(000783)的第一大股東,通過長江證券又間接持股長江期貨、長信基金(圖24)。

2004年12月,新理益系主導發起設立天平汽車保險,由此獲得一塊財險牌照。天平汽車保險設立時的股東包括:新理益集團(20.17%)、上海益科創業投資(19.99%)、海南浦海實業(18.7%)、海南華閣實業(18.66%)、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17.4%)。

2007年11月,新理益系又通過旗下天茂集團(000627)主導發起設立國華人壽,由此又獲得一塊壽險牌照。國華人壽設立時的股東包括:天茂集團(19.99%)、上海漢晟信投資(19%)、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19%)、上海合邦投資(19%)、海南博倫科技(13.5%)、海南凱益實業(9.5%)。

兩家保險公司設立之後,皆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股東變更,但標誌性的股權變更各有一次。2013年,法國安盛保險出資19.14億元,受讓了天平汽車保險32.84%的股權,再對其進行增資,使得中外方股東各佔50%股權,天平汽車保險也相應更名為安盛天平財險。2015年,劉益謙實際控制的天茂集團出資72.37億元,從其他股東手中收購國華人壽43.86%的股權,從而實現對國華人壽的51%控股。

實際上,國華人壽及安盛天平財險各自的多次股權變更中,除了法國安盛保險入股安盛天平,其餘多被市場認為是新理益系內的左右倒手。

比如,2015年天茂集團收購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上海合邦投資及上海漢晟信投資分別持有的國華人壽20%、20%和3.86%股權(合計43.86%),當時天茂集團的公告披露,轉讓方與受讓方皆不存在關聯關係。但實際上,三家股權出讓方皆與劉益謙存在不同程度淵源。

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既是國華人壽的原股東,又是安盛天平財險的股東。該公司原名為上海武漢香煙伴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劉益謙,他當時持股80%,吳敏傑持股20%。2005年4月,該公司更名為日興康生物工程,法人代表變更為王琴,劉益謙也不再持股。2006年1月13日,新理益集團將持有的安琪酵母(600298)1950萬股法人股中的618萬股轉讓給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2007年12月29日,新理益集團將其所持有的天平車險2000萬股股份轉讓給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

新理益系實控人劉益謙,人稱「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藝術品大買家」,他在金融領域同樣是個不可忽視的存在。

上海合邦投資與劉益謙也有過交集。2008年,中體產業(600158)曾將惠州奧林匹克置業公司的股權轉讓給上海合邦投資。緊接着,劉益謙的新理益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開發了位於惠州的奧林匹克項目。

上海漢晟信投資成立於2000年11月24日,註冊資本8625萬元,控股股東及法人代表皆為陳琛。漢晟信投資早年是法人股市場的熟面孔,曾在西安飲食(000721)、金晶科技(600586)、中體產業、濱江集團(002244)等股票中有過成功操作。其中,至少在中體產業與濱江集團兩家上市公司中,漢晟信投資與新理益集團曾共同持股。此外,陳琛先後擔任過天平車險董秘、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

國華人壽的現股東海南凱益實業同樣與劉益謙存在交集。2006-2007年,海南凱益實業先後受讓了天茂集團下屬子公司盈海置業94.75%股權。盈海置業的資產主要包括擁有的海南盈濱島448.84畝土地的使用權和開發權。2009年,新理益在海南的「新理益·半島壹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的開發主體正是盈海置業。

安盛天平財險目前的5家中方股東中,除了天茂集團與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之外,上海益科創業投資也與劉益謙有淵源。上海益科創業投資成立於2002年11月10日,由天茂集團與王薇、劉俊千、常蠟珍、江國寶共同發起設立,其中天茂集團持股31.25%,自然人股東王薇則是劉益謙的夫人。之後天茂集團及王薇先後將上海益科創業的股權轉讓給看似獨立的第三方。此外,海南華閣實業投資、海南陸達科技都被市場猜測為是劉益謙的影子公司。

繼控股國華人壽、安盛天平財險之後,劉益謙又試圖謀求證券牌照。

2015年4月,長江證券發佈公告稱,其第一大股東海爾投資擬通過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6.9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4.72%),權益變動完成後,新理益集團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海爾投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此次股權轉讓價格高達100億元。2016年11月,相關股權方正式完成交割。

除了新理益集團從海爾投資受讓的股權,國華人壽還從二級市場增持了長江證券。截至2016年末,新理益系共計持有長江證券17%的股權,但劉益謙並未實現對長江證券的實際控制。

長江證券的第二大股東湖北省能源集團此前進行了重組,於2015年末正式併入央企三峽集團。此外,三峽集團又通過三峽資本控股增持了長江證券,這樣三峽集團通過兩家子公司合計持有長江證券15.19%,僅僅略低於新理益系。從長江證券的董事會席位來看,新理益系與三峽集團各佔三席,因而雙方各自皆不擁有控制權。■

NO.25君正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3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化工黑馬,金融新秀

君正系實控人杜江濤,被稱為民營化工黑馬,其麾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君正集團(601216)及博暉創新(300318),憑藉這兩家上市公司的持股,其本人曾於2015、2016年連續兩年位居「新財富500富人榜」內蒙古首富。

君正系旗下的金融機構持股,全數通過君正集團持有(圖25)。杜江濤的目的或在於,將該上市公司打造成能源化工與金融服務並行的產融結合模式。

2007年7月,君正集團參與國都證券的增資擴股,以8750萬元的現金認購了0.95%的股份。2011年,君正集團投資5000萬元,認購了烏海銀行3.99%的股權。相較而言,這兩項都是小額投資,君正集團規模更大的金融投資,當屬天弘基金及華泰保險。

2007年11月,君正集團從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手中受讓了天弘基金26%的股權,價格為3120萬元。之後,君正集團又陸續增加在天弘基金的投資。2011年4月,君正集團從兵器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手中受讓了天弘基金10%的股權,價格4336.75萬元。該交易完成後,其持股比例提高到36%,但天弘基金的第一大股東為持股48%的天津信託。2011年12月,天弘基金增資至1.8億元,君正集團的出資額為6480萬元,增資後所有股東持股比例維持不變。

只是,君正集團最終也未能實現對天弘基金的控股。2013年10月,螞蟻金服宣佈以11.8億元的代價增資天弘基金,一舉拿下51%的控股權,而君正集團的持股則被稀釋至15.6%。雖然君正集團的持股降低了,但其持股價值已然實現了增值。藉助餘額寶的威力,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天弘基金管理的基金規模突破1.2萬億元,成為唯一一家規模破萬億的公募基金。

繼天弘基金之後,君正集團在金融業的另一項大手筆投資則是華泰保險集團。

2014年底,在央企被要求退出非主業的政策背景下,華潤集團、寶鋼集團、中海油等央企,將其所持有的共計約15.3%的華泰保險股權,以25.1億元的底價掛牌公開轉讓。最終,君正集團及子公司君正化工以45.04億元的出價,擊敗其他競購者拿下該等股權,此價較掛牌價溢價高達79.6%。

2015年11月,中石化及子公司中石化財務公司,公開掛牌轉讓分別持有的華泰保險股份,兩筆股權合計比例為13.94%,合計掛牌價40.39億元。與之前不同,此次君正集團拉來人福醫藥及天風天睿兩家同盟,組成聯合體共同競拍股權,最終君正聯盟以46.4億元摘牌,其中君正集團出資20.2億元。

交易完成之後,君正集團在華泰保險的持股比例為22.27%,為第一大股東,若加上同盟軍的持股,則其總持股達到29.24%,而其他股東持股最高者也不超過10%,君正系得以相對控股華泰保險。■

NO.26香江系

持股機構:控股0家,參股5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財務投資,見好就收

劉志強、翟美卿夫婦控制的香江系,可以說是老資格的金融投資者之一,其入股的金融機構家數不多(圖26),且皆為參股性的財務投資,但含金量皆不錯。因而,如果香江系的金融股權全數套現的話,將是一筆百億級別的巨額財富。

1998年,香江集團投資入股廣發銀行,經過多次增持股份,現在為該行第七大股東,持股0.96%,香江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翟美卿曾出任廣發銀行監事。廣發銀行作為全國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較早設立者,資產規模卻位居靠後,2016年末總資產為2.05萬億元。

1999年,香江集團入股廣發證券(000776),目前為其第八大股東,持股1.57%,翟美卿曾出任廣發證券監事。廣發證券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之一,於2010年借殼延邊公路實現上市,借殼完成之時,香江集團持股廣發證券5.64%,為第四大股東。

翟美卿和丈夫劉志強控制的香江系,可以說是老資格的金融投資者之一,其僅入股廣發銀行、廣發證券等5家金融機構,但含金量皆不錯。

Wind數據顯示,香江集團於2014年第四季度減持了廣發證券4764.34萬股,2015年第一季度減持了1.157億股。自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A股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從2000點左右的低位最高突破了5000點(之後遭遇股災暴跌)。香江集團減持廣發證券的時間段,正是2014年底啟動的以銀行股領銜的金融股的大爆發時段,廣發證券的股價也從10元/股水平最高漲至32元/股水平。根據估算,香江集團的減持均價應該25元/股左右,其套現額約40億元。

2003年,香江集團參與發起設立廣發基金,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目前持股16.76%。廣發基金目前管理的基金規模為2300餘億元,在全國公募基金中位居第13位。

2009年12月,香江集團入股廣東南粵銀行(原湛江銀行),與寶新能源(000690)同為並列第一大股東。不過目前降低至第四大股東,持股7.28%,翟美卿現出任該行董事。截至2016年末,廣東南粵銀行總資產規模2039億元,位居全國城商行中等水平。

2010年,香江集團通過受讓的方式入股天津銀行,目前持股1.54%,未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2016年末天津銀行總資產6573億元,高於全國絕大部分城商行。

近年來,香江系似乎改變了在金融領域僅作財務投資的定位。2012年初,香江集團將原子公司香江投資更名為香江金融控股集團,並將總部遷至深圳前海新區。香江金融控股的職責是對香江系的所有金融資產進行統一的管理與運作,其官網宣稱,「未來幾年,香江金融控股集團還將陸續申請新的金融牌照,增加新的金融業務,計劃籌備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典當和信託公司等金融企業」。■

NO.27凱德倫泰系

持股機構:控股0家,參股5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明天系跟班

凱德倫泰投資目前直接、間接投資5家金融機構,皆為小比例參股,其中入股的三家與明天系麾下金融機構有交集——內蒙古銀行、包商銀行、恆泰證券(圖27)。

凱德倫泰投資曾經為君正集團(601216)的第四大股東,君正集團的招股說明書披露,凱德倫泰的實際控制人為內蒙古人曹旭升(100%持股)。曹旭生本人曾出任君正集團的監事,官方披露的履歷為:「曹旭升,1963年3月出生,內蒙古師範大學畢業,本科學歷。歷任中國神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神華准煤運銷公司自備車管理辦公室主任。現任天津開發區伊東工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內蒙古宏泰博欣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內蒙古凱德倫泰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赤峰交通路橋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內蒙古東泰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從其與明天系有諸多交集來看——企業源自內蒙古、實控人(或夫人)源自內蒙古、共同入股內蒙的金融機構,雙方似乎有着某些隱秘的關聯。■

NO.28世紀金源系

持股機構:控股0家,參股5家,合計5家

佈局特點:起步晚,涉獵廣

靠商業地產及度假酒店起家的閩商黃如論,涉足金融業起步較晚,但也形成一定規模,其實際控制的世紀金源投資集團直接、間接入股了5家金融機構:北京銀行1.3%、農銀人壽10.19%、富滇銀行2.11%、崑崙健康保險3.29%、中信建投證券8%(圖28)。

與其他民營資本「就近投資」不同的是,黃如論作為福建背景的民營資本,其所入股的金融機構卻全數都在福建之外,這與其運營總部設在北京不無關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秦瑞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