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張豐潤:習得正體字來難否?

作者:

話說中華文明在文字上智慧的展現,曾幾何時因大片文字筆劃的消減和變異,陡然變得蒼白、光禿、支離,相較於歷史長河裏文人百姓們書寫的行草書和一些錯別字,其意義可大不相同。為了實行文字拉丁化過渡時期的轉換適應,推出了簡化字,不是嗎?它們可是用來刮剌和報廢我們固有文字的匕首。其最終目的是要用拉丁文字來掃盲的。然而拉丁化卻半途而廢,意味着中華文明到底是摒棄不得,但到了末了,簡化字,怎竟反被推為了規範用字?

雖然只需花一點的時間就能學會了簡化字,但相較於正體字,它們造型結構的草率馬虎,內涵的貧瘠空洞,又張冠李戴,指鹿為馬,一字多義的,令人不敢恭維。用於傳承書籍和傳媒,誠乃貽笑大方,誤人子弟!如今又遠播重洋,直逼眉睫,問題嚴重。

大家可仍記得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民生狀況?如今眼見經濟急起直追而躍升,百姓們是如何重享了正常安逸的生活?是出於何等的反悟與勇氣改弦易轍而來?精神與物質相輔相成,何不繼經改,重行拾回我們文化的寶藏,恢復正體字來,豐富精神文明?物質生活的供應要求多多多,而心智能量的充盈為何要求少少少的呢?中國人的聰頴和耐力是卓越的,天宮二號的登天與神舟十一號的銜接,五牛圖的復修,何患再增添一文字的筆墨功夫呢?

有謂〝字如其人〞,而文字不也章顯着我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全民的文字水平提高,能加強我們民族的自信,小時我們就特感驕傲,能夠駕馭外國人咋一看來不易學習的正體字。宣揚中華文化於全世界是正確的,但由於大環境之差別,外國人或許一時半會兒學不來正體字,可通過翻譯書來了解。不論中外人士選擇使用簡化字都是妄自菲薄,以訛傳訛,浪費了時光。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遭猛烈轟炸,樓房後經修復,然而與左右相鄰的原有建築,看來是相當的不協調,真是遣憾之至!我們現在的文字就像是被炸彈洗禮過,參差不齊。文字之修復,為了整體的莊嚴與和諧感,散發着同等奧秘與深意的水平和一致的成熟度,該亮出我們原先既有的悠久璀璨,以全盤恢復和展示正體字於書籍和傳媒,才是上上策,為智舉。正體字因為是精品,當然字體字義豐盈,細活做工,分工細緻。在每個博物館、收藏館幾乎都有它們的鎮館之寶,而正體字不也該奉為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歷經年歲久遠的千錘百鍊,正體字如許慎《說文解字》敘曰:〝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賾,(賾音同則,乃極深奧微妙的道理)而不可亂也。〞。若想再磨蹭着筆劃的增或減於簡化字的層次上,那真是在砂土上建屋,甩不掉簡化字帶來的無約束之狂妄與惰性。豐厚的歷史文化已擱在那兒,您還左顧右盼啥子的呢?寫字可依您的喜好和修養,亦有歷代廣泛的書法寶藏可法可依循的。

如何以利我同胞們抓緊學習傳統楷書字(正體字)?文字的學習,實際上只消多接觸,多看、多寫。記憶如同刻劃的軌跡,刻劃的次數越多,自然印象就深刻了,問題是在於學習機會的有無。打好根基宜從幼小開始,兒童特喜歡畫畫,想像力豐富,文字學來不難。鄭重建議中國思量開來,儘早在全國多設重點實驗班,從幼兒班開始,按部就班,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施教於民。到了小學四年級時,學童對正體字書寫結構就能很熟稔的。不會正體字,倍覺惋惜。

為有簡化字基礎的群眾設想,將常用字,儘量地印入了您的眼簾,以下分為十三個段次。一天若學習一段,不熟悉的字,寫上十遍不到一分鐘,每段費時也不到一個鐘頭,半個月下來,文字的水平,勢必能廣讀正體字的書籍、電視視頻、傳媒、碑刻等等的。括號內為正體字,相對應括弧外的簡化字。有些字是沒有相對應的簡化字的,放於每段之末端。有些是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意義不同的正體字,有造辭加以區分。


第一段,以下的文字除了有正簡相對應的,其餘可一覽而過,就是個部分元素或邊旁的不一。此段內的字有些會重複出現在其他各段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亮軒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