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不是不能談錢 但很多人真的不懂什麼時候談

作者:

聰明的老闆,從來不介意員工談錢,他們介意的,只是你什麼都不懂就先談錢。

1.

群里有人在招平面設計的兼職,我記得一個小老鄉正好是學這個的,就把她拉進群。

老鄉進群,劈頭就問:「給多少錢?」

然後對方沒搭她的話。

她繼續問:「你不是招兼職嗎?你那裏能給多少錢?工資按月發嗎?」

我在一旁看的都臉紅了,因為她連人家的工作要求和勞動量都還沒問呢。

到底是年輕人,剛走上社會都是那麼浮躁吧。

前兩天幫朋友打了幾通面試邀約電話,也多次聽到電話那邊說:「我有投過你們公司的簡歷?你們公司叫什麼來?工資多少呀?」

我只好說:「對不起,我打錯了。」

連公司名字都搞不清就敢談工資的,職場素質未免太沒有底線。

其實稍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一上來就問錢的,一般責任心和工作能力都尚有欠缺。反而是那些在職場上遊刃有餘的精英,會在求職時首先考慮自己是否能夠勝任工作,並在工作中得到提升。

我給你工作,你給我錢,這是僱傭關係的本質,卻不是全部。

2.

我大二做兼職,遇到一個喜歡談夢想的老闆。他談夢想,是因為他那家開在地下室的傳媒公司要破產了,除了夢想,他什麼都沒有。

迄今為止,我也堅持認為,只談夢想不談錢的老闆都是耍流氓。不過當時的我,瞥見了辦公桌上的一堆軟件教程。

於是我成了留在他那裏的唯一一個員工,而薪資呢,勉強夠坐公交的。

我什麼也不會,他什麼也沒有,這算是公平交易。

我在那個地下辦公室里噼里啪啦敲了一星期的鍵盤,學會了製圖軟件的基本操作,能夠幫他趕工了。他很高興,我也很高興。

後來我還能做點小動畫,幫他寫幾篇通訊稿,他乾脆連公司鑰匙都放心交給我,因為他認定我天生不會偷懶。

不僅不會偷懶,有一回他出差見客戶,我兩眼放光地獨自在公司加了兩個通宵的夜班,把各種好玩的軟件都搗鼓了一遍。

等他回來的時候,發現電腦主板因為勞累過度燒壞了。

而我那個夏天學到的皮毛,就好像我隨身攜帶的一個隱形的工具箱,在我後來的工作中總能起到臨時救場的作用。

3.

我認識一個老闆,經營着一家很大的公司。有一回我問他,你最討厭什麼樣的員工?

他說,面試的時候開口先問工資的,這樣的人我一般優先淘汰。

那你喜歡什麼樣的呢?

我以為他要說低調的,勤奮的,好學的,或者機靈的。

不料他說,我喜歡主動跑來要我加薪的員工。

這難道不該是老闆們最深惡痛絕的激進分子嗎?

他說,一個員工的好品質,比如勤奮啊好學啊,都是員工自己的事。而那些敢跑來找我談加薪的員工,往往才是在業績上底氣十足的好員工。

其實聰明的老闆,從來不介意員工談錢,他們介意的,只是你什麼都不懂就先談錢。

談錢不傷感情,可你得先弄清楚該什麼時候談。那些大型的職場節目,哪一個不是把洽談薪資的事情放到最後環節呢?

除了工作,其他事情也是這樣,結果永遠應該排在過程後面,劫匪去搶銀行,也不會在動手之前就為分贓打得頭破血流。

4.

過年回老家,親戚家一個剛畢業的妹妹問我:「找工作的時候不好意思跟老闆談錢怎麼辦?」

原來她陸陸續續找了幾份工作,每次都要到發工資的時候才知道薪資少的可憐。

我本來要說,連工資都搞不清楚還上什麼班?可是我又想起自己剛畢業那會兒,不也是找到一份工作就美滋滋的,別人一問,工資多少?只有傻得冒泡的三個字答他,不知道。

不知道你就跟人幹活?

可是我真怕一問工資就沒活可干呀。

我想,有好多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比起一無所知上來就問錢的,這種自帶犯傻光環的求職者對工作至少還有一顆敬畏的心。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是得道高僧應該做的事。

我等凡人,想要的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這個世界兩不相欠。

所以我並不贊同找工作時對工資稀里糊塗。但如果真對自己的能力沒把握,不如就先這麼辦。

只要手裏握着的不是一把煮熟的種子,戰戰兢兢地種下去,總會長點什麼吧。

能力可以歷練,工作可以積攢,唯有態度,一直由自己決定。

5.

有人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可有的人,連路還沒看好,就開始幻想路盡頭的金山銀山。

王健林說,先制定一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因為他知道自己能夠創造的價值不止一個億。

現在他已經有了一千七百個億。

世界對於誠懇的播種者從來都不吝嗇。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樂趣也越多,這一切都是呈正比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確保過程,然後要求結果。在過程中收穫,在結果中享受,這樣的人生才是雙贏。

所以,在問我的工作值多少錢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的能力值多少錢。

在關心我能得到什麼之前,不妨先關心我能做點什麼。

人在江湖漂,請讓「What can I do for you?」成為一句禮貌地開場白。

放下一顆浮躁的心,盡你所能地工作,以不負初心的態度生活。

世界不會虧欠於你,你也不要試圖虧欠於世界。有了能力,再談欲望,我們才能和這個世界兩不相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