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中產階級逃離城市 湧入「香格里拉」

美媒稱,在一個坐落在高高的青山和波光粼粼的湖泊旁的遙遠古城裏,生活着一群決心遺世獨立的人們。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3月23日報道,在這個中國西南地區的湖邊古城,人們的生活不僅僅是有着一抹童話色彩。越來越多有着自己獨立思考的人們拋開了現代中國程式化、崇尚物質主義的生活,在一種理想主義的感召下聚集到這裏。

報道稱,一些中產階級逃離人潮擁擠、緊張忙碌而且污染嚴重的城市,在這個四季如春的歡樂山谷里尋找內心的寧靜平和。20多年前,一些外國背包客首先發現了這個氣候宜人的地方。如今還有一些人正利用這裏與世隔絕的特點來進行從非傳統學校到草根商業開發等各種社會試驗。

洪家明(音)坐在一個即將開張的飯店裏說:「這裏百花齊放。人們追隨着自己的內心……做着各種各樣不同的事情。」洪家明的飯店供應的都是他和朋友們在城外種植的有機蔬菜。

然而,他們的夢想必須要接受一些嚴酷現實的考驗——大理名氣越來越大,這個歷史古城裏現在到處都是旅行團的遊客,正破壞着古城此前如世外桃源一樣的魅力。

報道稱,這些「新大理人」中既有住在小院裏的非傳統學校的人們,也有國際上知名的百萬富翁藝術家,他們構成了一個鬆散的志同道合者的群體。

以萬柯(音)為例,這裏的人們都叫她CC。萬柯一邊整理着她在自家寬敞的廚房裏自製的果醬一邊說,她一點不後悔十年前放棄在上海一家雜誌社的編輯工作。

CC和她的英國丈夫賈森·皮姆到大理度蜜月時,「兩人都想我們已經厭倦了自己的工作,為什麼要回上海?我一直喜歡園藝和廚藝,賈森一直喜歡畫畫兒,所以我們喝了一杯咖啡就做出了留下來的決定。」

皮姆說:「我們沒有發大財,但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

報道稱,這些大理移民——數量大約在幾千人——來自中國的四面八方,他們放棄了各式各樣的工作。董真茹(音)放棄了自己在風險管理公司的職位到洱海邊開了一家客棧,她說將這些人聚在一起的是一種「不走別人的老路」的願望。

身材魁梧、戴一副眼鏡的徐松(音)曾在一家電視廣告公司做會計經理。他說:「如果你對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有錢、有名和成功……那就應該呆在上海或者北京。」現在,徐松的工作是撰寫旅遊書籍,並幫助農民把他們種的茶葉直接賣給消費者,而不是給中間商。

報道稱,大理適合獨立思考的名聲吸引了許多「中產階級」父母,他們覺得中國現在的學校教育令人喘不過氣來,因此這裏也成了十幾個非傳統學校的所在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參考消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