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大公》《文匯》合併 或間接與薄熙來有關

作者:
香港資深傳媒人表示,事件可能與《大公報》曾支持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有關,當局或因此下決心合併。程翔又指,該兩報多年來一直嚴重虧損,最後要下決心,但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可能與《大公報》曾經支持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重慶模式「有關,該報更贊助重慶唱紅歌團來港表演,所犯的政治錯誤觸怒當局,下決心將兩報合併成新聞集團,他認為有這個可能。據知,其中一份會變成免費報。

大公報》承認「習近平打車」為假新聞震驚中外媒體

八十年代已醞釀合併的香港黨報《文匯報》、《大公報》,最終在2016年2月2日宣佈合併為傳媒集團。

受中共港澳工委控制的香港《大公報》及《文匯報》,周二(2日)宣佈正式合併,並指為實現互補優勢及轉型改革。香港資深傳媒人表示,事件可能與《大公報》曾支持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有關,當局或因此下決心合併。

香港《大公報》周二在報章刊登簡訊指,由大公報、文匯報整合組建的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日前在港正式成立,並指兩家報紙是順應媒體融合的發展潮流,為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而採取的主動轉型和自我革新措施。文匯報沒有刊登該段簡訊,僅文匯網刊登相同消息,並加上一句「姜在忠先生擔任集團董事長,同時兼任《文匯報》、《大公報》社長。

香港《文匯報》前副總編輯程翔指出,這個合併意圖可以追溯至上一世紀80年代,當時他在《文匯報》工作已在討論,原因是兩報嚴重虧損及銷路不理想,當時沒法解決的問題是大公併入文匯還是怎樣,雙方爭持不下。當年《大公報》社長、人大常委費彝民,其公職的政治地位比《文匯報》社長兼政協委員的李子誦高,費彝民極力反對,合併不了了之,其後爆發六四事件,合併計劃停止。

程翔又指,該兩報多年來一直嚴重虧損,最後要下決心,但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可能與《大公報》曾經支持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重慶模式「有關,該報更贊助重慶唱紅歌團來港表演,所犯的政治錯誤觸怒當局,下決心將兩報合併成新聞集團,他認為有這個可能。據知,其中一份會變成免費報。

程翔說:這麼多年都搞不成,為何最近搞得成,最近可能因為《大公報》有些政治傾向及把握方向不好,所以要合併,我覺得有這個可能,是否直接(原因),我不敢說。

2012年2月6日,香港《大公報》曾主辦」重慶紅歌唱響香江「活動,數百名歌手專程到香港唱紅歌。翌日即2月7日即發生副巿長王立軍逃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其後北京《赤子》雜誌副總編輯」新聞老兵「在新浪微博指,在中央否定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之後,大陸一些個人和機構接受重慶資助,為唱紅打黑造勢被調查,連帶境外一些涉嫌受重慶資助的輿論單位亦受牽連,當中包括香港《大公報》。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指出,之前已有消息傳出大公、文匯報合併,該兩份報紙都被要求改變,增加影響力及認受性,合併後可以集中資源,但對員工在經濟上有壓力,他們有可能裁員。

被問到有消息傳出,新的傳媒集團將直接由中聯辦負責,梁麗娟認為,若由中聯辦接管,任命會更加直接,不用事事請示北京,在政治事件的判斷及回應上會比以前快。

梁麗娟說:對某些特別是政治事件的判斷,它可能會快一點,有時可能無所適從,國內有什麼大事,不知如何取態。現在有直屬機構在此,可以更快做決定,在一些新聞回應上,可能快於(以前),間接要由北京傳達指令。

去年11月,據一份稱為《大公報》的公函通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中國21個城巿的辦事處自2015年結束,人員遣散、經營業務同時終止。

《大公報》於1902年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迄今已114年歷史,是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中華民國統治大陸時期,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維基百科指,1949年中共建政後,《大公報》在中宣部直接領導下和在中共港澳工委直接控制下,在香港繼續發行。與《香港商報》、《文匯報》構成香港左派報紙陣地。

《文匯報》於1939年創辦於上海,該報香港版於1948年9月9日創刊,《文匯報》被視為大陸在香港殖根的報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