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金融時報:別接刀,金融資產苦日子剛開始

金融時報》專欄指出,全球市場2016開年震盪,反映資產價格艱困時代將至,此刻有如金融海嘯前的2007年8月,意謂後面還有更嚴重的危機,吁投資人勿接刀。

FT指出,歷史經驗告訴投資人應在市場恐慌時買進,或如巴菲特所言「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但在歷經驚濤駭浪、瞬間抹去全球股市數兆美元市值的開年首周,FT不認為現在可以開始進場,原因包括全球市場緊張反映資產價格進入更為艱困時期,去年美股除9檔成長甜心外表現乏善可陳,加上垃圾債暴跌均預示隨着美國聯準會(Fed)終於收緊政策、揭示輕鬆錢時代結束,總體環境來到轉捩點。

當前暗示歐美股與債券價格市場波動性的主要指標,尚未刷新去年8月中國意外促貶人民幣所創高點,但2007年8月、即金融海嘯爆發前,市場也曾出現短暫震盪。金融海嘯後Fed等全球央行激進寬鬆抑制了市場波動性相當長一段時間,加上中國大舉擴張支出均推升了全球資產價格。

如今流動性日益枯竭,中國也面臨該為支出買單的時刻,儘管歐、日央行仍持續寬鬆貨幣,投資人對資產價格看法卻已轉變。人民幣顯然正無序走貶和大宗商品續挫,均重創全球投資人信心,數周至數月內市場波動性恐大幅加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