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著名導演 > 正文

管虎:《老炮兒》很多情節沒拍出來 小說里有

隨着電影《老炮兒》熱映,導演管虎執筆的同名小說也同步出版,這部長篇小說根據管虎的劇本改寫而成,增加了很多電影中因時長受限無法用鏡頭表達的情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管虎表示,小說和電影有很大不同,「小說比電影京味兒更濃」、「語言特色是小說的命根子」。

「老炮兒」在北京話中專指提籠遛鳥,無所事事的老混混兒。但這只是表面的概括,管虎在採訪中表示「老炮兒」是指這樣一類人,他們是有情有義有擔當,有血性,有底線,尊嚴不可踐踏的人,有些不合時宜,跟不上時代,但不會被時代淘汰。「應該寫不合時宜的人,這樣才有價值,寫合時宜的人對我來說一點趣味都沒有。」管虎說。

管虎十二歲前在北京的胡同里長大,小說主人公「老炮兒」六爺就生活在後海胡同。管虎只用了三個月就把故事寫完了,他說,這是瀰漫自己全身的文化,「我也沒想在電影中完全沉浸在老北京里,還是想寫寫新北京,今天的北京異化程度已經超過世界好多國家了,不光是把文化磨滅了,還把人變得很扭曲,這就是我寫的初衷。」管虎說他最懷念年幼時北京的吃食,還有那時人與人打交道時的那種簡單。

《老炮兒》的小說參考了大量過去北京老炮兒們的原型,對其加工、整合,力圖還原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父輩江湖」,在追憶過去的同時,又對比了當下年輕一輩的「小炮兒」們的江湖圈子。電影因為時間限制,許多管虎想寫的人物只能寫進書里,「很遺憾」。最讓他難以取捨的是張涵予演的悶三兒和許晴演的話匣子,書里有盡情的描寫,「還有一個人物是小彈球,書里有,彌補了我的遺憾」。

小說中地道的方言,如「宿尿」、「揍性」、「碎催」、「夜麼虎子」,其中還有不少京腔的粗口,管虎倒不擔心語言會成為讀者和觀眾的障礙,管虎自信南方觀眾看書也能看懂:「我也讀南方語系的小說,甚至看英文、西安話、四川話的電影,除非有人對北方話有天生的抗拒,那就沒辦法了,只要看進去,我相信沒問題。」

不過電影還是比小說的處理要柔和得多。「整篇京味是因為這種特色對人物、對故事的敘事更有幫助,相比較來說電影可能更中度一點,不會像小說這樣強烈。」管虎說,小說里北京人、北京事肯定要着重一些,着力點會比電影多得多,因為只有語言能讓人物立體起來,文字表達中,只通過話語就可以描述這幫人的生活環境和文化風貌,人物形象有時候一句話就帶出來了。

管虎說,自己生活中也喜歡直截了當地與人打交道,說話越直接越好,拐彎抹角顯得磨嘰,管虎解釋,不少看起來像是粗話的用詞在北京話中並不是粗話,而是語氣助詞,為的是讓人物栩栩如生,也反映地域的特點。

對於寫書,管虎也不憷,雖然他此前還沒有把自己的電影或電視劇改成小說出版的先例,但這次他毫不猶豫,因為「文字形成的魅力是電影很難表達出來的」,因為文字的延展性、思維的想像空間都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出這本書的目的也是為了把故事的外延延展化」。管虎說自己寫書時不會顧及那麼多,那樣「初衷就不純粹了,不見得是件好事,還是不管不顧的好」。

不過管虎說自己最初寫這個劇本的時候,腦子裏沒想過馮小剛的形象,找馮小剛演「六爺」之後也沒有找徐帆演和六爺有感情糾葛的「話匣子」,而是找了北京人許晴。許晴演的話匣子是個典型的北京大妞兒,管虎眼中的北京妞兒就是「傻了吧唧,大大咧咧,內在仗義」的姑娘。「因為我需要地道的北京人,別人演不出來。」管虎說,年輕演員就不用非得北京人,李易峰吳亦凡都很好,「下一代不需要,因為下一代的北京孩子也不那麼說話了,有不同更好。」

電影裏管虎的父親電影前輩管宗祥扮演了「老老炮兒」,但管虎卻說父親對他「沒有任何鼓勵和幫助」,甚至反對他做電影這一行:「父親來只是給他留個紀念,也給我留個紀念。他的頭髮、長相都比較像我想像中的老老炮兒,就把他架過來幫忙了。」管虎對上一代人表示理解,因為父親母親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打成右派後在北大荒勞改,差點凍死餓死,在這個行業受的苦很多,所以不願意讓他再做這個行業。和父親不同,管虎倒不反對自己的孩子進影視圈,「有天分有造化」就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北京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