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童大煥:一個人30歲以後必須對自己的長相負責

——原題:中國人何時把誠信作為內心的法令

作者:
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國家公民,遠比通過一門生物課更加重要!於是,經過一番討論和爭辯,家長們只得讓步,同意了對孩子們的留級處分。後來,這位辭職的女教師每天都接到十幾個聘請她去工作的電話......一些公司甚至給學校發來傳真,向學校索要那28名作弊學生的名單,以確保他們今後永不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一位同作弊學生的家長住在一起的女士表示:「我非常擔心從我們這個社區出去的人,是否會被貼上『不誠實』的標籤!」

信息透明最大的好處是有利於監督強者

美國堪薩斯城郊發生了一件事,在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事情起源於一位美國女教師因學生缺乏誠信,憤然辭職,從而導致了一連串的社會反應。當時,在這位女教師任教的高中,有一批高二的學生被要求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而她班裏有28名學生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的材料。本來可以只是批評一下學生、教育他們今後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這位女教師固執地認為,這些學生素質低下,才做出剽竊他人勞動成果的決定。因此,這位女教師不但將這28名學生的生物課成績判為零分,還警告他們將要面臨留級的危險!這引起家長們的抱怨和反對......他們大動肝火、紛紛向學校施壓,要求這位女教師重新評判這28名學生的生物課成績。學校領導不堪重壓,只得將矛頭對準女教師,迫令她屈從。然而,這位女教師對於校方和家長們的要求嚴詞拒絕,結果執拗不過,最後只能憤然辭職!

這位女教師的辭職,竟然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巨大的社會反響,校方不得不在學校體育館舉行了公開會議,聽取各方意見。結果,絕大多數與會者都非常支持女教師,學校領導見情勢對己方不利,只得徵求老師們的意見......結果,該校近半數老師表示,如果學校就此滿足了少數家長提出的「修改成績」的要求,他們也將辭職!他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國家公民,遠比通過一門生物課更加重要!於是,經過一番討論和爭辯,家長們只得讓步,同意了對孩子們的留級處分。後來,這位辭職的女教師每天都接到十幾個聘請她去工作的電話......一些公司甚至給學校發來傳真,向學校索要那28名作弊學生的名單,以確保他們今後永不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一位同作弊學生的家長住在一起的女士表示:「我非常擔心從我們這個社區出去的人,是否會被貼上『不誠實』的標籤!」

有人認為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在中國發生,我倒不那麼悲觀。過去和今天沒有發生,不代表並不久遠的未來一定不會發生。

中國傳統社會是個圈子社會、江湖社會,多數時候靠熟人圈子拉幫結派立足生存,骨子裏留下的是「對待熟人誠實守信,陌生世界坑蒙拐騙」的文化基因。而且這種熟人圈子越來越縮小到拉幫結派的小團體小圈子。這種差序格局是蔑視商業的小農意識留下的,重視生產不重視交易,「無商不奸」的歧視與偏見,使歷朝歷代中國人視野和格局都太小。

但俗話說,人是環境的產物。也就是說,環境會改造人。而且,在環境面前,人類渺小得像一粒灰塵。從農業社會向城市化、互聯網、商業社會的轉變,中國人也必須進入另一條河,迅速完成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蛻變。雖然從觀念上也許很多人還一時轉不過彎,但商業社會的現實需求和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將把很多人活生生拖進新時代。你不變不行,要麼主動適應新社會,要麼被社會無情淘汰。

前幾天考察了阿里巴巴,當時有記者提了一個問題,大意是:某地政府要求阿里提供大數據,對公民交通違章行為予以曝光並納入誠信體系,這會不會侵犯公民私隱和權利?阿里怎麼看?當時,阿里合伙人王帥作了大意是這樣的回答,很有意思:

1、網絡時代,所有公司到最後都是數據公司(阿里現在還不是),數據是企業命根子。沒有任何人會像企業自己一樣重視保護自己的數據;

2、阿里是數據保管者,不是數據擁有者;

3、讓信用等於財富。

我在現場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至於違章多少次才能被納入徵信體系,是公權力和私權利之間的博弈和公共政策辯論問題,與掌握數據的公司無關;信息透明最大的好處是有利於監督強者。當年手機出現照相和拍攝功能的時候,大家就很擔心,會不會侵犯私隱啊等等,但事實證明它更有利於監督政府。至於普通人,你就是脫褲子裸奔也沒幾個人關注你!世界這麼大,誰會關心與他無關的你!

當然,當你要借錢、要從事陌生人之間的商業活動的時候,你的個人信用就與對方直接相關了。但是個人之間要取得對方的徵信記錄並不容易,因為大數據都掌握在政府和大公司手裏,因此,將來如果你要借錢,尤其是大筆借錢,最簡單便捷的方式還是找銀行、找大公司借,一方面他們真的有錢,另一方面他們掌握了你的徵信數據。

那麼從一開始,你為了能夠借到錢,用明天的收入發展壯大今天的自己,你就自始至終必須謹小慎微地守護好自己的個人信用。把信用當成自己一種內在的追求、作為發自內心的道德和法令。非如此,你可能在未來社會寸步難行;做到這樣,你則有可能在未來社會如魚得水!

在《互聯網商業更接近人類大同社會》一文中,我是這樣寫的:

「我在憧憬不久的將來,我們每個人在網絡上的每一句話,對每一件商品和服務的評價,每一筆交易,都將被納入大數據中的徵信體系,如果一個人的網絡語言充滿謾罵,如果一個人對商品和服務的評價絕大多數都是差評,說明這個人對世界和他人也充滿了敵意與仇恨,其信用體系也將被列入『不被信任』行列,從而影響得到金融服務等的幫助。這一天肯定不會太久,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信用的一部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僅將會成為人的長相的一部分(美國總統林肯:一個人30歲以後必須對自己的長相負責),而且會成為現實信用的一部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江一

來源:東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