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金融時報:股市危機將在北戴河被討論

每年夏天中共領導人到北戴河海濱休假並討論他們最大的政治和經濟挑戰,從敏感腐敗案件到改革方向。但是今年中共將審議一個一個月前還不在議程上的問題:當局爬到牛市變熊市的背上努力制止暴跌,現在它要怎麼下來?

金融時報》7月21日報導說,上證綜指六月份達到峰值5166點,然後在7月8日崩潰跌至3507點。由於當局採取的一系列「非傳統措施」,它在那之後反彈15%。

周二,上證綜指漲回4000點,比參與政府救市努力的國營券商預定的目標4500點還低12%。

其他穩定措施包括央行資助中國證券金融公司購買股票,以及禁止大股東六個月內拋售股票等。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策略師帕克(Michael Parker)形容北京的做法是「笨拙但有效」,儘管它激起一些外國投資者的批評。

中共救市是一個警告信號

《金融時報》報導說,這些措施將國營企業的命運跟救市努力捆綁在一起,同時向外國投資者和散戶提供一個退出渠道。諮詢公司信源(Trusted Sources)中國經濟學家莊波說,股市危機肯定將在北戴河被討論。它更多的是政治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

莊波說,外國投資者應該拋售。「此次救市是一個警告信號,即政府可以在任何它想要的時候干預。」

迄今外國資本通過滬港通的逃離相對溫和。

自從7月3日的恐慌高峰以來,滬港通投資者們已經從上海股市總共撤離425億元人民幣(68億美元)。

自從中共政府7月8日拿出「不惜一切代價」的火箭筒之後,每日資本外流大幅放緩。截至周二開盤,在過去六個交易日只有33億元人民幣撤離。

一旦開始怎麼出來?

《金融時報》報導說,現在由於中共政府已經達成它澆熄恐慌的初步目標,投資者和分析家開始詢問下一步將怎麼辦。威格拉姆資本顧問(Wigram Capital)中國問題專家瓊斯(Rodney Jones)說,這類似於外匯干預。「一旦你開始,你怎麼出來?」

證監會每周五下午的新聞發佈會淪落為滑稽劇。7月17日舉行的最近一次發佈會僅僅持續十分鐘,疲於奔命的發言人僅僅回答了一個問題就衝下台去,罔顧記者們的抗議。

當《財經》周一報導說當局在探索退出策略之後,該雜誌遭到證監會罕見的駁斥,證監會稱該報導是「不真實」和「不負責任」的。

《財經》的文章被迅速刪除,其後《人民日報》旗下的《證券時報》發表文章,回顧全世界的救市行動。它強調這些行動往往是長期努力,「常常持續7年到14年」。

該報稱,所有國家在救市之後都找到退出的方式。真正的問題是,如何選擇一個合適時機和如何謝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