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危險重重:下半年中共改革遇五大難題

當前,改革在執政黨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改革成敗對於中國發展的關鍵影響也毋庸置疑,不過隨着改革的逐步推進,特別是隨着外部環境的變化,改革也將遭遇越來越多的難題和挑戰。

2015年上半年,面臨經濟增長壓力,中央着力實施通過改革促進發展戰略,與經濟有關的改革順序提前、實施提速,中央要求地方加快改革的聲音也更加強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多次強調基層改革,李克強總理親自推動解決改革最後一公里問題。不過,2015年下半年,改革要順利推進仍然面臨多重難題。

第一,改革泛化風險擴大

什麼是改革?這一輪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什麼改革是符合這一輪改革真意的改革?目前各部門、各地方、各單位改革措施集中出現,紛繁複雜,讓人眼花繚亂,也讓人難以分辨改革的真假。和改革相關的三個詞彙是改進、改變、改良,其中改良相對於革命,其義接近改革,但改進、改變的內涵和改革卻相差甚大,有些工作上的制度、做法、服務調整可以稱之為改進、改變,但卻不能稱作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這一輪改革的特點是啃硬骨頭,也就是說要把啃硬骨頭作為改革的主要目標。但目前有些改革卻沒有啃硬骨頭,沒有針對工作中的核心難題,而是把一些皮毛的修飾、一些無關核心問題解決的做法當作了改革,這樣的改革不能稱之為改革,只能算改進。當前,有的地方和單位在改革中,畏懼於硬骨頭的難啃,或硬骨頭啃得少,皮毛修飾的多。

因為皮毛總要多於硬骨頭,這給改革帶來了泛化的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改革邊界不斷擴大,無論什麼工作都可以扯上改革,改革好像成了一個無所不在的幽靈,不和改革發生關係工作就好像不得力,就不與時俱進,改革成了風尚,其實有些東西是要堅守的,在這一輪改革中,有的人就認為既然是全面改革,為什麼沒有政治體制改革?而在改革的設計者看來,這是需要堅守的部分。另一個是改革工作泛化,很多人把工作改進也算作改革,導致改革魚目混珠,真假難辨。

改革泛化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一是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工作改進也能算改革的話,以後認真啃硬骨頭搞改革的人就會不斷減少;二是改革機構權力不斷擴大,甚至成為凌駕於政黨和政府之上的機構。

第二,部分改革正被拖延

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中央深改組召開了十三次會議,部署了幾十個重大改革項目,不過這些改革並不是每一個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特別是那些延伸到基層、需要基層政府來落實的改革,比如戶籍制度改革,在目前有的縣城落戶還是存在障礙。

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公車改革,這個改革在有的地方一再被推遲,去年佈置的時候說年底到位,後來說過年後到位,再後來說2015年年中到位,現在已經被推遲到年底了,這給基層幹部造成了錯覺,有的基層幹部就認為,是不是公車改革在基層就不搞了?

基層改革的被拖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省市兩級沒有到位,下面盯着上面,如果省里公車改革沒有搞,市級政府是不會搶先搞的。改革的一再推遲,說明改革硬骨頭的難啃,在遇到改革阻力的時候,在既得利益者阻擾的時候,改革者正在協調各方關係,正在研究出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

改革的被拖延是有傳染性的,一旦某項改革被拖延可以不追究責任,其他改革也可能會效仿、被拖延,這對於改革推進來說非常不利,尤其是在當前改革監督機制還不健全的情況下。一旦拖延改革成了潛規則,成了地方幹部無聲的共識,改革必將失敗。

第三,經濟形勢緊張下改革壓力增加

今年以來,經濟形勢更趨緊張,經濟保持一定增速的壓力更大,在此情況下,經濟改革和經濟穩定的矛盾將凸現,而當經濟增長成為各級政府的主要任務時,經濟改革與其他領域改革能否齊頭並進的關注度也將增加。

下半年,在中央穩增長壓力加大的同時,地方經濟形勢同樣不容樂觀,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中小城市,例如中部某市,下屬9個區縣,今年上半年,其中五個區縣的經濟為負增長,市長多次召集各區縣主要領導研究經濟問題,並下了死命令,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區縣領導還會有多少精力來關注改革?在沒有精力、上級又沒有明確改革時間要求的情況下,拖延正在成為一種策略。

通過改革的方式促發展,這是新的發展觀,但當經濟形勢壓力增大時,新的發展觀見效還比較慢時,舊的發展觀就會重新成為地方的選擇。目前,地方穩增長的主要方法還是老辦法:招商引資、上項目,即通過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式來拉高GDP,今年,有的縣又恢復了招商小分隊,在每個下屬科局都成立了招商小分隊,並下達了招商任務,一些例如教育、衛生、環保等和經濟無關的部門也有招商任務,他們本職工作時間都受到擠壓,更沒有多少時間搞改革。

第四,央地關係衝突加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革正在重塑央地關係,這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多項改革措施在重新調整央地的權力關係及利益格局。比如財稅體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調整了央地的財權和司法權力,紀檢制度改革擴大了中紀委對地方紀委的監督權,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得中央的部分權力下放到地方,擴大了地方的審批權。

二是改革之中央地關係變得緊張起來。這和這一輪改革的特性有關,這一輪改革是頂層設計、頂層主導的改革,改革也要靠頂層推動和監督,在頂層的推動下,中層和基層都處於被動的狀態,如果中層和基層推動改革不力,則將受到頂層的批評,這使央地之間關係有了緊張,甚至衝突,今年以來,中央曾批評基層改革落實不力,特別是改革最後一公里沒有落實好,而基層也對中央頗有微詞,他們認為改革落實之所以不力,責任不在地方,而是中央頂層設計不接地氣、改革方案出台頻率太快。這種可能出現的互相認為對方應負改革責任的現象值得高層關注。

三是合作關係、夥伴關係正在出現。中國的政治體制是兩種類型的糅合,一種是眾所熟悉的中央集權型的層級制,即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各級政府之間是上下級關係。這是金字塔型。另一種則是扁平制,主要體現在意識形態方面,即在意識形態方面,地方各級政府之間在中央的面前又是平等的關係,他們都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對中央來說不論是省政府,還是縣政府,他們都是平等的客體。金字塔型體現在行政事務上,扁平型體現在政治性事務上,很好的實現了政治與行政的分立。如今,在以上兩種類型之外,又出現了第三種類型,即合作型、夥伴型,在某一類事務上,例如戶籍制度改革、救災,高層政府主導、中下級政府參與,雖然中下級政府要聽從高層政府的領導,但他們也是有主見、有訴求的參與者,這些工作離開了地方的參與和配合,高層是幹不成的,也就是說,在這些工作中,中下級政府的角色是雙重的,既是下屬,又是夥伴。

隨着中國日益邁向現代化,政府之間的合作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良性的趨勢,合作不但代表雙方都是重要的參與者,也代表雙方的夥伴關係,這相對於上下級之間的從屬關係來說是一大進步。在美國,中央和州政府之間更多是夥伴關係,憲法約束下的合作關係,下級對上級沒有從屬依附關係。

第五,激情衰退後如何鼓勵干群推進改革?

改革是需要激情的,沒有激情很難激發人們推動改革的鬥志,尤其是在改革面臨重重難題的時候。而當前的改革就處於一個激情不斷衰退的時期。這一輪改革啟動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中央深改組會議也召開了十三次,人們對中央深改組會議也從最初的興奮、激動慢慢到了目前的比較平淡看待,中央深改組會議也慢慢的和其他中央會議一樣,成了一個普通的會議。地方幹部對待改革的態度也慢慢的把它當作了一項普通的日常工作。

這種現象是人類心理的必然反應,人們最初接觸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充滿了新鮮感、喜悅感和激動情緒,但慢慢適應後,接觸多了後,就會變得平淡。平淡的看待工作,能讓人帶着理性去工作,對工作是有利的,但改革卻有點不一樣,改革需要激情,需要激情來不斷的鼓舞鬥志。

改革是邁向理想的路程,激情是擁抱理想、對理想充滿信心的態度,如果沒有了激情,人們就可能對理想產生懷疑,就會安於現狀。對中央來說,在群眾改革激情逐漸衰退後,如何激發他們對改革的熱情和信心?如何鼓勵各級幹部去堅定的推動改革?前不久中央深改組會議號召幹部爭當改革促進派,不過改革促進派也需要激情和理想來支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白梅

來源:大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