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廣州最大貪污案背後黑幕:國企高管集體玩資本戲法

打着國企改制的幌子,私設公司偷偷轉移國有資產;捏造債務,讓自己「掌管」的國企向自己非法牟利的私企「還錢」……

在廣州市白雲農工商聯合公司,原總經理張新華多年來閃轉騰挪、空手套白狼,將2.8億多元之巨的國有資產收入囊中。此外,還涉嫌大肆收受民企賄賂9780萬元人民幣、238萬元港幣,總共近4億元的涉案金額創下廣州公職人員貪腐的最高紀錄。

廣州市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認為,該案是國有企業在改制轉型過程中國有資產被非法侵吞的典型案例,暴露的制度漏洞值得深思。

「乾坤大挪移」,侵吞國有資產近3億

公開資料顯示,張新華曾「掌管」的白雲農工商聯合公司是市屬國營農場系統最大的一個綜合性企業。該公司的前身是廣東省、市黨政幹部試驗農場,1980年體制改革後成立公司,擁有土地總面積2.5萬多畝,遍及白雲區、越秀區、天河區等主要發展地段。

隨着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制的契機,張新華開始由國有資產的「掌舵人」蛻變為「盜竊者」,大變「戲法」,謀取私利。

——私設公司,將國有資產徹底私有化。法庭上,張新華證實,自己未經上級同意,於2003年私自成立廣田置業有限公司,由原白雲公司一些幹部出資持股,並將白雲公司多處資產轉至該公司名下。2006年,張新華又擅自成立完全私營性質的廣州新雨田置業有限公司,與廣田公司合併,使得國有資產徹底私有化。

——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打官司。白雲公司下屬的元下田果園場老員工張某反映,擁有電鍍廠、釣魚鈎廠、摩托車配件廠等工廠的元下田果園場,經營效益一直很好。但在2004年5月,廣田公司突然匯款1600萬元到元下田,刻意使其「欠債」。一個月後,元下田又把這筆錢轉給白雲公司。之後,原廣田公司法人代表、白雲公司原總經理助理章國春狀告由自己擔任經理的元下田,要求元下田將2萬多平方米物業「以物抵債」抵押給廣田。兜兜轉轉一番,由張新華實際控制的廣田公司侵吞了國有資產、元下田2萬多平方米的物業及土地。

——低買高賣,賺取巨額差價。據白雲公司原財務人員李某透露,張新華通過低息資金的方式,轉借5000萬元給江門農藥廠收取利息差,獲得豐厚差額,成為其被提拔的主要政績。但到1999年,江門農藥廠經營虧損無力償還債務,使得白雲公司成為債權人。

張新華庭審時證實,此後廣田公司出價1400多萬元購買江門農藥廠地塊,隨後就以1.5億元的價格轉賣給江門市蓬江區形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檢察機關指控,在此過程中,張新華還收受該房地產公司董事長梁傍遠賄送的2700萬元。

一手遮天制度成擺設,納稅大戶「老子管不了」

近年來,不少國企高管貪腐案件都呈現出集體作案,以張新華為首的白雲農工商窩案同樣具有「群腐群蛀」的特點。

記者從廣州市檢察院了解到,除張新華之外,該公司原總經理助理章國春、原董事長張福來、副書記黃銀娣、副經理陳宇航、辦公室主任邱一旋、綜合管理部部長羅漢鍾等高層管理人員,都因涉嫌貪污、受賄被檢察機關立案起訴。

「正是上述人員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動用手中權力互輸利益,使得公司監管制度流於形式,才瞞天過海,侵吞如此巨額的國有資產。」廣州市檢察院新聞發言人李學東說。

多年來一直向上級部門反映問題的老員工李粵興告訴記者,自己曾在幹部會議上直言公司經營諸多問題,之後卻被列入下崗名單中的第一位。另一名工作人員也因反映問題而被調走。

李粵興說:「白雲公司這麼大的國有企業,本來制度是很健全的。但在張新華當上一把手之後一手遮天,所有制度變成了擺設,公司內部大小事務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白雲公司原主管單位是廣州市農場局,但張新華仗着自己是納稅大戶,態度蠻橫,『老子管不了長子』。2003年農場局撤銷後,張新華更加肆無忌憚。」

內部監督無效,部分員工開始舉報。早在2000年,就有員工舉報張新華使企業負債纍纍。13年來,一直有職工堅持表達訴求,但多數舉報都石沉大海。

嚴控國企改制風險點,建立「一把手」終身問責制

從1998年到2013年案發,張新華「悶聲發大財」而無上級部門過問,折射出國企監管體制的不足。

有員工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要是舉報早點得到重視,國有資產不至於如此損失慘重。」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和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認為,國企的監管部門並不少,上有國資委、外有紀委,內部也有紀檢人員,但這些監督力量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國資委、央企或國企及其二級、三級企業,屬於多層委託代理的監管模式。形式上看,國資委通過派駐企業負責人,對資產保值增值、企業兼併重組進行監管,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監督游離在企業運行之外,國有資產被國有企業領導人所掌握。

「我們過去有一個錯誤,就是國有企業的監管通過構建現代企業制度來建立,實際上,建立監事會、董事會往往是低效或者失效的。」毛昭暉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教育與研究中心教授任建明等專家認為,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企民企融合成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重頭戲。值此之際,白雲農工商窩案敲響了警鐘,在改革序幕拉開前,必須找准腐敗風險點,通過建立改制的規則、辦法堵塞漏洞。

業內人士建議,要嚴密監控國有企業改制轉制的領域,加強改制過程中信息的披露,杜絕暗箱操作,嚴格把好決策程序、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等容易造成國資流失環節,強調改制審計,特別關注巨額往來款項等重點科目。

此外,毛昭暉認為,對國企「一把手」要進行終身問責,既要追究法律責任還要追究經濟責任。「一些國企幹部出了問題,造成很多國有資產流失,判上幾年、沒收個人財產,威懾力還不夠,還要加大經濟懲罰。因為不少人早已把個人資產轉移到國外,沒有經濟處罰,他們出獄後照樣逍遙自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新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