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本輪放緩不同於以往

中國將在周三發佈官方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普遍的預期是該數據將證實官方對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判斷。然而根據中國黃皮書(China Beige Book)——對全國2,200家企業進行的一項民間調查顯示,中國經濟並非如政府公佈的數字所暗示的那樣擴張。實際上,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再一次出現大面積放緩。

但GDP不是衡量中國經濟增速或整體信貸情況的可靠指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真正的新聞是,此次放緩可能是一些重要得多的問題的開端,那就是資本開支和貸款需求出現(或許是空前的)疲軟。

經濟分析人士多年來呼籲中國轉變以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如今這一轉變或許正在開始,而且不會毫無痛苦。

昆明市南部的「鬼城」呈貢新區。

一年前中國經濟走軟主要是由於信貸吃緊。2013年初,當許多分析人士仍堅信「社會融資總額」這一信貸指標時,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早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企業取得信貸的難度就在持續攀升。

幾個月後,中國央行的政策回應更加強硬,拒絕再向大舉借貸的企業提供債務展期。這導致銀行間拆借利率大幅攀升,包括2013年6月發生的信貸緊縮衝擊。

我們本季度的調查數據反映出大相逕庭的狀況:資本開支增幅普遍回落,貸款需求也相應地進一步下降。而在2013年第二季度,貸款需求依然很高,但很多企業難以獲得信貸,不得不轉向成本更高的影子貸款機構。然而在本季度,企業並不想獲得貸款。貸款需求跌至2012年第一季度我們開始這一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

貸款需求不旺並未體現在銀行的貸款利率上,該利率除反映市場需求的真實變化外,還通常反映出機構之間的關係,本季度銀行貸款利率略有上升。不過非銀行金融機構(即所謂的影子貸款機構)收取的利率則明顯反映出市場變化。影子銀行利率首次在全國範圍內低於銀行的貸款利率水平。

目睹經濟放緩跡象的企業沒有開支意願。本季度全國資本開支增幅大幅回落,企業對未來開支的預期也同樣放緩。增加投資的公司數量處於我們開始這個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

放緩最嚴重的是礦業,增加投資開支的公司佔比下降了近30%。服務公司緊隨其後,下降20%,製造也亦減少了近20%,儘管本季度增長相對強勁。唯一略微增加投資的是房地產和建築行業,但即使是這個行業,同比趨勢也顯示出疲弱跡象。預計下一季度增加投資的房地產公司比例也有所下降,更多的公司表示,它們預計將削減開支。

最能夠反映出零售業資本支出狀況的指標是零售商開店或閉店的意願。在包括重慶和四川在內的中國中部地區,門店擴張大幅下滑。只有22%的公司增加了門店數量,較第一季度下滑近50%;有18%的公司減少了門店數量,比例是上個季度的兩倍。

資本支出與就業市場之間的關係並非一目了然,就像爭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資本支出下滑帶來的結果很明顯:就業市場的招聘和工資增長都有所減弱。

如果官方數據是準確的,那麼中國的資本支出處於10多年來的最疲弱水平,而有跡象顯示這輪投資降溫可能難以逆轉。一年前,收緊的信貸限制了經濟增長,央行可以選擇重新放寬信貸。而這個季度,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率的降低未能支撐投資。

在中國急需減少對投資的依賴、更多地依賴消費之際,這一形勢發展有着相當大的好處。但這些數據表明,企業借貸和支出都在減少,並沒有因預期的或實際的政府刺激措施而增加。

如果是這樣,這就並非像一些人所說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增長放緩。恰恰相反,這是一場普通的放緩。這將有利於中國長期前景,但也意味着由於投資不斷放緩,未來的道路將比很多人預期的更為坎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