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財富大洗牌:房企破產潮來襲

財富大洗牌,以前也有人這麼說,多被認為危言聳聽。我現在的判斷是,時下,的確是真的,一場財富大洗牌正在發生。你看中國樓市的倒閉潮,再看P2P市場的「跑路」現象、小貸行業的步履維艱,乃至中國餐飲業的尷尬窘境。也許這些還是表象,深層次的財富大洗牌,尚隱身在冰山之下,這是事實,也是走勢。

報告稱去年我國中產階層新增171萬人

用數據說話,我們關注兩份報告:一份是全球知名財經媒體《福布斯》中文版聯合宜信財富發佈的《2014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說是中國最近10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僅成就了眾多富豪,也擴大了中產者們的數量。《白皮書》顯示,大眾富裕階層的數量截至2013年底,是1197萬人,增幅達16.6%,比2012年增加了171萬人。預計2014年底,這一人群數量將達到1401萬人。

此時,我還注意到,深謀財經網刊發了中國32位家世顯赫的所謂「真正的富二代」,包括柳傳志之女柳青、李嘉誠之子李澤鉅、劉永好之女劉暢等等,個個身價百億,實力雄厚,儼然有子承父業、後來居上之勢。

另一份報告也很值得玩味,這就是昨天胡潤百富榜發佈的《中國富豪特別報告》。在這個榜發佈的15年裏,有27位上榜富豪犯罪入獄。報告顯示,問題富豪的犯罪年齡多集中在其職業生涯最成功的時間段內。統計發現,這些「問題富豪」中,超半數人年齡在40到49歲之間,46歲是被判刑時的平均年齡。貪污賄賂、侵犯財產和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是富豪出問題的三大主因。

面對個人財富完成時,如此冰火兩重天,老馬以為,財富也是雙刃劍,福兮禍兮。這一次洗牌結束,且提防下一次洗牌的開始。

房企破產潮來襲:1個月10餘起房企資金鍊斷裂

要說正在進行時的樓市財富大洗牌,更驚心動魄些。《華夏時報》報道:多房企資金鍊斷裂,倒閉潮來襲。房企倒閉潮在全國各地愈演愈烈,新近傳出的是南京盈嘉恆升實業有限公司資金鍊斷裂。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3月以來,被曝光的這類案例就有10多起,涉及浙江、江蘇、安徽、湖北、陝西、海南等多個省份,多半陷入破產危機。

業內人士分析,被曝光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隱患已在行業內悄然積聚。這樣的風險,已從金融體系向地產行業延伸。下半年,房企資金鍊斷裂的現象可能更為頻繁地發生。據說,現在很多開發商對資金的需求幾乎已經到了飢不擇食的程度,什麼房地產信託、私募基金、民間高利貸都成了救命稻草,總之是拆東牆補西牆,借錢來還錢。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來「河北涿州樓市火爆為炒作「的消息,銷售人員冒充購房者撐場面,這實在讓人苦笑不已。弄虛作假難道不是樓市泡沫的一種嗎?還嫌樓市泡沫不夠大麼?

那麼,房地產降價跑量求生存如何呢?恐怕也沒那麼容易。一段前塵往事被提起,平地又起波瀾。爆料人是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說自己2008年,「南京市政府又給萬科開了四千萬罰款單,為什麼,因為降價。這就是物價局開的。我們一般認為你物價局更應該管的是哄抬物價啊,但物價局說你降價是為了壟斷。」

王石回憶起這段經歷是相當沉重的,沒想到自己降價得罪了地方政府、得罪了同行。一個細節是,當時,萬科售樓處被砸,請來的特警只是旁觀,並不阻止。

最新消息,南京物價局的官方微博否認說,從未對降價銷售的企業處罰,不存在降價罰款。無疑為此事增添更添看點。

樓市這副牌怎麼洗?雖說牽涉利益眾多,阻力重重,但市場法則已漸漸顯露其無情的一面。

小貸行業進入洗牌年廣州一年72家小貸公司關門

同病相憐。小貸行業的好日子好像也迎來拐點。《廣州日報》報道,小貸行業進入洗牌年,廣州一年72家小貸公司關門。說今年以來,隨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良率上升,全國小貸公司虧損面有所擴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提醒,小貸公司要謹慎對待房地產開發項目,否則房企資金鍊出問題時,「首先受傷的是小貸公司」,「一筆壞賬可能會搞垮一家公司」。

焦瑾璞指出,目前小貸公司已進入洗牌階段,有些經營好的正在上台階,而有少數困難的在勉強支撐,有相當一部分在觀望。

一周內三家平台相繼出事P2P再現「跑路」潮

這樣的一幕,在人人貸市場,所謂「P2P」市場也在上演,而且場景何其相似。自4月14日起一周內,至少有3家P2P公司「出事」,陷入「跑路」的漩渦。據統計,截至目前,2014年已經有共計27家網貸平台出現了問題,涉及金額超6億元。

《南方都市報》認為:P2P網貸行業洗牌後也很難衝破「壞賬」陰影。說近年來,P2P行業在政府監管之外「野蠻生長」,粗略估計平台數量超過萬家。但壞賬、造假、跑路等行業頑疾也拖垮一大批P2P企業。

中國餐飲業面臨改革開放35年來大洗牌

中國餐飲業面臨的大洗牌,又所為何來?中國烹飪協會會長蘇秋成昨天發表講話,餐飲供給與餐飲消費需求的結構性失衡等因素,造成了當前中國餐飲業的窘境。中國餐飲業面臨改革開放35年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他還說,在行業內外嚴峻形勢雙重夾擊下,中國餐飲業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增長速度的換擋期。餐飲行業亟需「回歸本質、回歸大眾、回歸市場、回歸理性」

這樣看來,財富大洗牌既是事實,也是趨勢,既是讓人陣痛和不適應的危險,也是煥然重生的機會。這檢驗市場的肌體健康與否,對國家財富的管理智慧何嘗不是一種考驗呢?

國庫少了3800億:財政緊急「花錢」背後

此時,政府的兩種做派呈現一憂一喜。所謂「一憂」,《經濟觀察報》報道:3月份這一個月,地方的財政支出接近1.3萬億。從3月10日到4月15日這兩個時間節點,中國國庫里的財政性存款少了3800億。現在並非年末「突擊花錢」時節,為何突然花錢?用地方財稅人員的話說,是被財政部給催着花出去的。

財政部這麼做是否合適?想想地方會如何突擊花掉這麼多錢呢?如果是上項目,怎麼保障倉促上馬的項目不會拿錢打水漂呢?

所謂「一喜」,是說中央「三公」經費再縮水,連年「瘦身」,贏得輿論肯定。不過,也要看到,預算總數71個億、公務用車13個億,國稅總局將近4億,依然顯得過於浩大。政府部門要不要過「緊日子」,如何開源節流,真正「將錢用在刀刃上」,顯示着中央理財治國的思維,也考驗着服務性政府的財富管理智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焦點房地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