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企業債創新高 違約風險升高

標普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非金融類公司的債務總額共有12萬億美元,為GDP的120%。據路透估計,隨着國內流動性趨緊,融資成本升高,出售資產和收購兼併將可能成為更多企業避免違約的選擇。

此前,標普曾估計,今後兩年裏,中國非金融機構的企業債券市場規模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此後規模還會超過美國和歐元區之和。到2014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持債規模將為13.8萬億美元,美國為13.7萬億美元。

中國企業債的增速也是前所未有。湯森路透在對945家大、中型上市公司的研究顯示,這些公司的債務從2008年12月到2013年9月暴漲了160%,從1.82萬億元增加至4.74萬億元。

路透援引分析師評論稱,在中國槓桿率較高的機械、造船、地產、建材和鋼鐵等行業,借新債還舊債、出售資產和兼併成了企業應對可能違約的慣用方式,所以近期內中國出現信貸危機的可能性不大。比如2012年地產業資金鍊吃緊時,綠城就將旗下9個項目50%的股權出售給融創,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年初,發改委表示2014年是企業債券償債高峰,預計將有1000億元城投債券到期兌付。將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以低成本債務置換高成本債務,延長還款期限,降低融資成本。確保不出現「半拉子」工程。

不過,隨着美聯儲縮減QE,熱錢開始逐步離開中國,國內流動性日漸緊張。企業融資成本逐漸升高,這也增加了企業借新債還舊債的難度,違約風險加大,出售資產和兼併可能將成為更多企業避免違約的選擇。

路透數據顯示,中國電力和建材企業是所有公司中槓桿最高的,截至去年9月底,這兩個行業的債務均是股權的兩倍。

標普董事總經理Christopher Lee表示,中國的企業債膨脹的主要推動力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政府推出的4萬億刺激政策。由於融資成本極低,許多公司將資金扎堆投入高度競爭和低回報的項目。如今這些項目經營不善,很難盈利。

雖然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大中型企業的槓桿率開始下降,但真正要控制住貸款規模卻非常困難。路透援引美林分析師David Cui的評論稱:「這個怪物成長得太快,如今已經很難控制住。」

中國的企業債在過去基本上可以看做純粹的利率型產品,但如今已經開始為風險定價。AA和AAA評級的五年期企業債的票面息差已經在兩個月內翻了一番。

上個月,AA評級的寧夏寶塔石化集團發行的8億元五年期債券與AAA評級的北京北奧集團融資35億元的五年期債券之間票面息差已經達到242個基點,而該息差在去年年底僅為132個基點。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