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湖北副省長落馬細節:視察時被中紀委帶走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日前發佈消息稱,湖北省副省長郭有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昨日,宜昌當地多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有多位宜昌當地房地產商因郭有明嚴重違紀一事被帶走協助調查,帶走至今已過去三個星期。郭有明「出事」的導火索是宜昌當地多個房地產項目,也與三峽全通項目有關。

據不完全統計,含郭有明在內,十八大後截至目前,共有10多名副部級以上官員涉嫌違法違紀,或被調查,或被免職,或被移交司法機關。其中,不少官員的落馬都與中央巡視工作有關,表明中央正在持續強化對「老虎」的打擊力度。

郭有明與三峽全通

2008年,商人梁士臣打算在宜昌建一棟專家樓,供公司專家度假用。這一消息被時任宜昌市委書記的郭有明捕捉到——在機場鋪下一條紅地毯迎接。

當地媒體將其譽為「一條紅地毯引來的全通奇蹟」——一條紅地毯能引來什麼?宜昌的答案是,千億元的銷售收入。

時隔僅5年,三峽全通欠下70億元巨債、基本停產,郭有明亦涉嫌嚴重違紀被查,被查的一個原因就與三峽全通有關。

梁士臣系三峽全通塗鍍板有限公司(即三峽全通)董事長,此人堪稱國內鋼鐵深加工行業的「傳奇」:1995年,梁士臣在唐山創辦恆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下稱「恆通」),央企中冶集團於2007年出資10.72億元承債收購了恆通67%的股份。將恆通大部分股權轉手套現之後,梁士臣於2008年下半年奔赴湖北宜昌另起爐灶,籌建三峽全通。

梁士臣曾對媒體這樣講述:2008年我準備投資塗鍍板項目,開始在全國各地考察。宜昌開發區得知消息後,多次派人聯繫。後來,宜昌市委書記郭有明親自帶隊來唐山考察,不巧趕上我出差。郭書記在電話里對我說,「只要梁先生來宜昌,哪怕不投資,我也會用紅地毯來歡迎。」

當年12月13日,梁士臣飛到宜昌,郭有明沒食言,紅地毯、鮮花、樂隊一起迎接。考察5天,郭有明全程陪同,看了硬環境,再看軟環境。「他們一句句掏心窩子的話,讓我深受感動。5天後,我就簽了意向性合作協議。」梁士臣說,沒想到宜昌人只用50天就把地騰出來了!這裏的人、這裏的政府是來真的。

2009年2月28日,全通項目奠基。後來,在全通的建設發展中,政府當起了「保姆」:所有行政許可手續代辦,所有行政性收費減免,碰到難題,書記、市長親自協調解決。

然而,也正是因為地方政府的一路綠燈開道,才助推了三峽全通的無序擴張,並最終把「媒人」郭有明拖進了涉事傳言之中。

三峽全通原計劃投資高達200億、產能達1000萬噸,致力於打造「亞洲最大的超薄塗鍍板基地」,一度成為宜昌對外招商引資的「典範」。

但鮮為人知的是,作為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的梁士臣,本人並沒有拿出一分真金白銀,而是將唐山恆通的兩件商標以13.42億元的天價當做註冊資本入股;不僅如此,截至2010年5月18日,累計實收資本為33.37億元的三峽全通,其實由全體股東累計出資的貨幣金額僅5億元,僅占註冊資本總額的14.98%,遠低於《公司法》實際貨幣出資額不得低於30%的水平。

三峽全通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2010年的短期借款已由2009年的7500萬,快速增加至9.9億元,增長近13倍;長期借款,則由2009年的6.58億元,增加至11.3億元。

「每個月都有貸款到期,做長期的項目貸款不多,基本上都是短期。」三峽全通總經理趙大河曾對媒體表示,貸款以新還舊,循環進出,資金鍊環環相扣。

不僅如此,作為宜昌對外招商引資的「典範」,三峽全通對外宣傳亦大量注水。根據此前三峽全通官網信息,公司一期項目總投資高達70億元。「事實上,一期的投資從廠房到設備大概也就20多個億吧。」趙大河說,2010年的實際產出也遠遠沒有320萬噸,「當時,僅有一車間的部分生產線在試生產,月產出大約在十幾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3月~2012年6月,也就是郭有明在宜昌擔任主要領導期間,當地官方媒體共刊登了56篇三峽全通的正面宣傳稿。但至2012年7月,郭有明調離宜昌後,當地媒體對三峽全通的新聞報道戛然而止,可查閱的相關報道僅1篇——2013年1月26日刊登的《慰問三峽全通困難職工》。此後,再不見這一曾經的政府「座上賓」登上當地黨報。

昨日,有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郭有明是在十堰市丹江口庫區陪同上級領導視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期間被中紀委帶走的。而三峽全通僅是郭有明被帶走調查的其中一個原因。昨日,郭有明的簡歷已從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撤下。

中央巡視工作威力盡顯

10月下旬,在中央啟動第二輪巡視工作的部署會上,中紀委書記、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岐山強調,此輪巡視工作要強化對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這一方向,讓更多大要案件的線索浮出水面。

今年,中央巡視工作史無前例進行了兩輪。兩輪巡視工作的定位均在「找線索」,而不是直接查辦案件。線索能否被迅速轉化為案件並深入查辦,成為檢驗中央巡視工作成效的實質要件。

一位接近中紀委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紀委實際上在兩輪巡視工作展開前,已經預測到腐敗線索會大幅增加,從中紀委的機構建設上,一方面壓縮了綜合辦事部門;一方面,強化了查辦案件的部門,將原來8個紀檢監察室擴充到10個。「這就為迅速啟動對腐敗線索包括中央巡視組查找到的腐敗線索的查辦奠定了基礎。」

上述人士亦認為,兩輪中央巡視工作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係,「第一輪巡視工作查找到的線索,如果未能及時產生效果,巡視工作的震懾力度會被弱化。而現在,很多在第一輪中被查處的腐敗線索,迅速經過篩查轉化為案件,並進入查辦階段。這樣一來,會激發舉報人在第二輪巡視工作中舉報的積極性,也更好地發揮了巡視震懾的強大作用。」

回顧今年中央的巡視工作,可以發現有多名官員的落馬與巡視工作有關。

在中央第一輪巡視工作中,6月3日,中央第四巡視組對內蒙古自治區進行了巡視。巡視組組長薛延忠在反饋巡視工作情況時表示,該地區在礦產資源配置、工程招投標等領域腐敗問題比較突出。

當月底,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上發佈了內蒙古自治區統戰部長王素毅涉嫌嚴重違法違紀被調查的消息。而據本報記者在王素毅曾經主政的巴彥淖爾市調查發現,其落馬原因,與當地大興土木搞樓堂館所建設過程中的招投標腐敗不無關聯。在其之後,內蒙古亦有多名高級幹部落馬。

王素毅,被媒體解讀為「首名被中央巡視組揪出的副部級高官」。

5月29日~7月29日,中央第六巡視組對貴州省進行了巡視。組長張文岳在總結巡視工作時表示:貴州省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少數領導幹部搞權錢交易;有些案件的處理上存在查處不及時、處理偏輕等問題;由於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督制約措施,導致工程建設、礦產開發、土地出讓等領域腐敗案件易發多發。

10月28日,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

中紀委副書記張軍曾表示,10月28日,中紀委立案調查的廖少華嚴重違法違紀案,就是巡視中發現的案件。移交給中紀委後,中紀委優先辦理,用了1個月左右時間。

廖少華成為官方確認的第一名被中央巡視組「揪出」的副部級官員。

在王素毅和廖少華之後,11月19日和27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連續發佈了兩個消息: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湖北省副省長郭有明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

6月2日~7月23日,中央第二巡視組對湖北省進行了巡視。組長杜德印指出,湖北省的主要問題有: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個別領導幹部以權謀私。據知情人士透露,郭有明被查,說明杜德印在代表巡視組作反饋時提到的問題是有所指向的。

與此同時,中央巡視工作的效果並非只停留在黨政領導幹部的腐敗問題上。

6月3日~8月29日,中央第十巡視組對人民大學兩任領導班子任期情況進行了巡視。組長陳際瓦指出,人民大學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懲防體系建設特別是財務管理、領導幹部薪酬管理、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

11月27日,本報記者從人民大學有關人士處獲悉,該學校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因涉嫌違法違紀正接受調查。高校自主招生的腐敗亂局至此被揭開一角。

11月5日,張軍在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在線訪談透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辦理今年首輪巡視發現的「老虎」和「蒼蠅」線索,計劃2014年元旦前向中央報告。

張軍介紹,按照要求,中央巡視組發現的問題、線索,分類處置: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報告中紀委;選人用人上的問題,移交中組部。移交後,上述部門須優先辦理巡視移交的問題和線索,並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中央巡視領導小組辦公室反饋辦理結果。

對於第二輪中央巡視工作,張軍表示,「巡視對象上,要突出省部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這個重點」,將「進一步擴大巡視範圍,要加快巡視頻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