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諾貝爾經濟學獎:金融產品長期走勢可以預測

這支股票最近會漲嗎?沒人知道。不過對於它未來三、五年的走勢,剛剛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們心裏就有數多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本周一揭曉,三名美國科學家憑藉他們對於股票證券和房產市場發展趨勢的研究獲得該獎項。他們分別是執教於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法馬(Eugene Fama)、漢森(Lars Peter Hansen),以及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

瑞典皇家科學院稱,三人憑藉其在各自領域的研究為人們對資產價格和投資取向的理解奠定了基礎。儘管很難預測股票或者債券在短期內的升降,但預測價格三年以上的長期走勢是非常有可能的。"獲獎者們分析了那些看起來令人震驚,還有些相互矛盾的發現。"

"令人震驚的發現"

法馬等人在上世紀60年代發現,金融產品的短期價格走勢極難預測。這個發現提醒人們:作為個體,你無法戰勝市場。這是個革命性的發現,也改變了市場投資實踐,指數基金應運而生。

如果短期極難預測,那麼中長期的發展是否根本無法預測?席勒在20年後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三年以上價格走勢的預測是可能的。另外席勒還向人們展示,市場並非井井有條,人們的投資行為和市場的低效讓一切都變得更複雜。

漢森的研究與法馬和席勒的發現息息相關,他研究出了一種可以檢測資產定價是否合理的統計方法。該方法也從數學統計角度武裝了這場"可預測性"的爭論。

經濟專欄作家沃爾什(David Warsh)評論道,"這是三類非常不同的人,而'資產價格'將他們聯繫在了一起"。

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席勒

金融體系反映社會結構

經濟學家席勒曾對技術股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公開提出警告,並創立了著名的凱斯-席勒指數(Case-Shiller index),一種反映美國房產價格的多重指數。儘管早已盛名在外,在席勒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一刻,他仍表示"難以置信"。他對美聯社說,"人們曾對我說,他們覺得我可能會得獎,但我當時不信。大概有幾百人都聽到過同樣的話吧"。

席勒認為金融體系反映了社會的結構,如果得到適當的規劃,它將成為社會文明的一部分。他對美聯社說,"對於一些人而言,它(金融)自私而貪婪。但它其實不一定非得是這樣"。席勒表示,金融危機雖然可怕,但人們可以從中學習。他以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為例:很多人之所以能夠在美國學習,是得益於來源於金融投資的財政援助。

中國媒體在席勒獲獎後評論稱,席勒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特別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借鑑意義。經濟學獎是諾貝爾六獎項中最後被公佈的。近年來,美國經濟學家在該獎項中大放異彩。自1999年以來,經濟學獎項中總有美國學者的名字。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