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職場潛規則:你的「善良心機」得罪不起兩種人!

作者:

心理引言:人如戲言,職場如戰場。為了生存,我們都會有心眼,都會用「心機」,上班族們的「心機」是各種各樣的,但是你的「心機」絕對不能得罪兩種不能得罪的人,一個是你的老闆,另一個是公司里的意見領袖。為此,有着豐富人力資源顧問經驗的經緯智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和暢銷書作家吳若權,就這一職場規則問題,展開了一次犀利的對話討論。 ——心靈咖啡網

 

人如戲言,職場如戰場。為了生存,我們都會有心眼,都會用「心機」,上班族們的「心機」是各種各樣的,但是你的「心機」絕對不能得罪兩種不能得罪的人,一個是你的老闆,另一個是公司里的意見領袖。

為此,有着豐富人力資源顧問經驗的經緯智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和暢銷書作家吳若權,就這一職場規則問題,展開了一次犀利的對話討論。

以善為出發點,利己但別損人

吳若權(以下簡稱吳):通常我們對「心機」的感覺都很負面,上班族都不想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從管理學角度來說,心機就是一種策略──為了達成某種目標所採取的方式;若加上「善良」兩字,則形成新的界定,在往高處爬的過程中,是否有些策略性的目標,讓當中做的每件事情都和目標連結。只不過,有時會不小心害到別人,在他眼裏你就是壞人。

所以我認為的「善良心機」,是指在完成這些目標前,有沒有顧慮別人的立場與利益,同時也要保護自己,類似「做好人、防小人」。

許書揚(以下簡稱許):我覺得「善良心機」是以善為出發點,不損人,如果能利己利人當然最完美,但最少要做到「利己不損人」。

一個成功的職場工作者,又有所謂的「善良心機」,簡單說就是要眼利、心細、嘴甜。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開亞太區的會議,中午用餐時,通常大家都不想跟老闆吃飯,同事各自形成一小桌。老闆發現有同事的桌子都滿了,他就自己去沒有人的桌子,後續來的同事也沒人願意和老闆同桌,最後變成老闆自己吃飯。

這時我們新加坡的總經理自告奮勇:「老闆一個人吃飯,這樣好像不太好,有沒有人要跟我一起過去?」但大家都頭低低當作沒聽到,因為早上才剛被罵了3小時。

在別人心裏,這可能是心機的一種,覺得他想去巴結老闆,但我覺得他的出發點是善意的。

跟老闆一起吃飯,不在怕!

吳:我前陣子去一家公司演講,當天剛好是尾牙,他們在送我回來的路上討論,除了晚上尾牙,中午還有部門聚餐。其中有人不理解:「不是晚上要吃尾牙了,中午為什麼還要聚餐?」有一位資深同事就說:「因為晚上和中午的話題不一樣。」不能讓老闆聽到的在中午講,晚上講的,才是老闆可以聽的。

這是亞洲職場普遍的現象。我們從小被教育「高處不勝寒」,看到老闆就覺得他有權威感,除了尊重,甚至有些害怕。其實,如果平常和老闆有很好的溝通與互動,吃一頓飯根本不是問題。

像剛剛這個老闆一個人吃飯的經驗,也許2、3個人一起過去,聊些和工作無關的話題,感覺會更好。

從正向角度看,每個人本來就該多製造自己和老闆交流的機會。對於其他同事異樣的眼光,反而不用太在意。以我的職場經驗來說,那些不在意同事眼光的,最後都會高升。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反而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許:這點我非常同意。在職場上,不要幻想討好所有人,但有兩種人絕對不能得罪,第一是老闆,第二是同事間的意見領袖。

年輕工作者可能會覺得這些事很無聊,為什麼不能「做好自己」就行?但事實上,在職場中,位子愈高,「做人」就愈比「做事」重要。在基層看的是工作能力,隨着工作提升,都更需要做人能力,包括領導、溝通等。

[page]

會做人的員工,容易被看到

吳:從老闆的角度,會做人的員工真的比較容易被看到。

以我自己來說,過去當過廣告公司主管,有時候隔天報紙要出的廣告,看打樣都會弄到很晚,一定要有人確認過打樣才能走。只會做事不會做人的員工,看完就走,但有位很會做人的員工,發信息告訴我:「打樣確認過了,應該沒有問題。我想讓你放心,但因時間很晚了,就不打電話打擾你。」

第二天天早上看到信息,我才知道原來前一天晚上他忙到1點多,如果沒有那信息,坦白說,我可能不會注意到他忙到多晚。

從看書到發信息,這些例子要說的是,年輕工作者應該建立一種習慣,不是要你「作假」給別人看,而是認真去處理每件事。

對工作者來說,做人甚至已經成為做事的一部份。因為現在很少有一件事能靠一個人獨立完成,除非是藝術創作。辦公室的工作通常都需要橫向的人際聯繫,更應該把對人的態度放入工作的一部份。反過來說,做人成功,相對也會得到更多把事做好的資源與幫助。

:若以剛加入公司的新人來說,先做人比先做事重要,簡單說就是眼睛亮、嘴巴小。

比如說幫大家訂便當,這是大家都不想做的Dirty Job,我曾經碰過一位新人,剛報到沒多久,就主動幫大家訂便當,這馬上就會給大家好印象。

從這些小細節中,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因為新人做事的能力,可能需要時間驗證,但會不會做人,可能報到第一天就會被大家知道。

[page]

「尊重」的互動,就是出頭關鍵

吳:一般人常常覺得,會被老闆升職的人,一定是最巴結老闆的人,但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

老闆一定是升價值觀相近的人當主管,因為平常跟老闆互動很差的人,老闆不知道他到底想什麼。但沒被升遷的人總覺得:「我就吃虧在不會狗腿。」實際上,是因為老闆要找他確認過適合當主管的人。

許:從老闆的角度,的確是這麼想。比如說,下班了,誰會先跟老闆打招呼:「我要下班了,還有沒有其他事?沒有的話我要走了。」在別人眼中或許會覺得是狗腿,但對老闆來說,這樣的員工卻很棒,因為展現出對工作負責的態度。畢竟「職場如戰場」,有時候需要演戲的時候,還是得演。

站在老闆的角度,若3個同樣年資、能力的人讓他選,他肯定會升互動最好的那個。要讓老闆覺得他有存在的價值、他罩得住你,所以不妨經常請教老闆,即使心裏已經有決定了,還是可以多問,溝通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

吳:這點我很贊同,做人的基本就是尊重。就算有些老闆已經充分授權,不用事事請示,但也許可以每周給老闆一份報告,把當周做的決策讓他知道,有問題需要調整還來得及。只要是出於「尊重」,通常都錯不了。

有時候,不用一定非要跟最高階的老闆互動好,和他周邊的人互動也不錯。例如我最近認識一位企業主管,他就跟CEO的祕書互動很好。他也不是刻意的,是有次開會認識,後來常常一起吃飯,無形中對他幫助很大。

也就是說,與人互動好,是獲得更多關鍵資訊的最佳管道。例如常常有人抱怨,同事怎麼能把時間算得剛剛好,永遠比老闆早到1分鐘。那可能是因為他得到消息,知道老闆早上打球打到幾點。但不明究理的人,可能會覺得同事心機重,其實他只是善用這些資訊罷了。最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良好互動,更能讓他凸顯自己的能力,自然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心靈咖啡觀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好心做壞事」這恐怕是最常見和令人頭疼的了。這種擔心卻往往會出現在職場中,善良心機讓一些變得遲疑。在職業發展中要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學會觀察,而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做人不是簡單地討好別人,因為不管是職場還是社會,你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博得所有人的歡心。但是你千萬不能得罪兩種人,老闆和同事間的意見領袖。一個決定你的薪資和去留,另一個影響你的職業發展。事實上,與老闆相處往往比意見領袖更容易。老闆招人過來是幹活的,不是耍嘴皮子,只要你做好本職工作,然後多留個心眼,無須刻意的心機,把工作做好,人事處理好,這樣就行了。每個老闆都是人精,自然會看在眼裏放在心上,有升遷的機會,你的幾率會比其他人多幾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心靈咖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