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海應屆生迎來「史上最難就業季」 簽約率僅30%

招聘會上人山人海,畢業生就業壓力大。晚報何雯亞,資料圖片

晚報記者李征俞陶然朱蒙雪張騫肖波報道

近日,記者從滬上多所高校獲悉,今年是近十多年來就業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嚴峻程度甚至要超過發生金融風暴的2008年,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各校簽約率大多在30%左右,比往年要低10個百分點。在全國範圍,今年共有699萬大學生尋找就業機會,2013年也因此被戲稱「史上最難畢業季」。高校就業部門老師和職場專家指出,就業問題是社會大問題,需要社會和學校、學生共同重視。他們誠懇地建議,部分「90後」大學生切勿眼高手低,在當前就業形勢下,哪怕待遇差一些,也不妨先就業再擇業。

【學校現狀】

名校一經濟類專業簽約率不到10%

「今年是近十幾年來,就業情況最糟糕的一年!」外貿學院就業中心主任徐家儀告訴記者,截至4月25日統計數據,外貿學院的簽約率只有32%,而且近來增幅很緩慢,這個數字要同比去年低8個百分點。

外貿學院的就業一直在上海高校中較靠前,部分經濟類專業長期都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不過今年某經濟類專業當下的簽約率只有9%!去年此時已經超過了40%,也就是說,同比下降30個百分點。即使是歷年來的就業王牌院系金融學院,去年也低了15的百分點!「學校八大學院的簽約率,只有會展和旅遊兩個學院同比去年稍高一點,其他六個學院都下降不少!」

華東理工大學學工部部長王愛祥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校本科生的職場簽約率較去年同期下降5.6%,本科生與碩士生的平均簽約率較去年下降5%。「雖然這個比例不是很高,但從學生的絕對數量來看,還是不小的。」

事實上,今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已是一個普遍現象。在近日舉行的一次教育部會議上,教育部領導就談到嚴峻的就業形勢。「從我掌握的情況看,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包括國內外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國內就業人數增多及就業結構性矛盾。」王愛祥說。通過幾家大型國企的招聘變化,他感覺到了今年與往年不同。比如,中石化往年都會來到華東理工召開現場招聘會,讓這所以化工為特色的高校充滿人氣;而今年該公司沒有來,改成了網上報名,招聘人數則大幅減少。

上海海洋大學截至目前的就業簽約率,也比往年有所降低。該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朱克勇表示,目前該校60%的大四學生處於在崗實習狀態,這一比例比去年要低。談到原因,朱克勇的觀點與王愛祥類似,認為是宏觀經濟形勢、就業結構性問題造成的。他還指出,社會提供的崗位與大學生的要求不匹配也是一大原因,「這就是所謂的摩擦性就業矛盾」。

【案例】

日語專業學生找工作難上加難

上師大日語專業的小黃同學今年畢業,前不久,她進入一家做網絡廣告投放的傳媒公司。談起自己和同學們的求職經歷,小黃打開了話匣。「今年就業形勢不好,我們讀日語專業的又趕上中日關係冰點,找工作好難。」小黃嘆了口氣說道。據她介紹,許多企業來上師大開宣講會,他們都去聽了,但絕大多數企業招聘的人數只有個位數。「講了老半天我們企業怎麼怎麼好,最後只招五六個人,對我們畢業生來說,真的很殘酷,也很無奈。」

小黃告訴記者,目前,她的大部分同學都在實習過程中,還沒簽約。許多同學對目前實習的工作並不稱心,做前台的同學也有。「有個同學學習成績在班上數一數二,現在進了一家日本企業,只是做一些雜活,她覺得很沒意思。」

與許多同學相比,小黃還是比較幸運的。她沒有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而是憑藉在傳媒公司實習過的履歷,從去年10月份起開始應聘傳媒廣告公司。最終,在今年年初的一家公司的面試中被錄取了。「我的月薪是稅後3500元,還算比較滿意吧。」

歷經艱難找到一份兩千元月薪的工作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油畫專業大四學生小楊剛剛找到一份在電影公司的工作,主要從事電影道具的周邊開發。在他看來,這是一份讓他心儀的工作,但還稱不上滿意。「主要是收入太低,每月到手只有2千多元。我的理想工資收入是5千元。」小楊告訴記者,作為一名美術類的藝術生,工作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難找。他之前有過幾個工作,一個是教別人畫畫還有一個是在工作室搞設計,雖然收入都高些,但他都不喜歡。「我不想過那種學校家裏或者是辦公室家裏兩點一線的生活,太枯燥了。現在這份工作,雖然收入低,但我覺得很有意思。」

小楊是安徽人,每月2千多元的收入如何在上海工作生活呢?小楊告訴記者,對於他想目前,仍是父母為他解決租房子的問題。但他也知道這並非長遠之計,接下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就目前來看,他覺得工作喜歡與否比收入高低與否更重要。「我真心覺得對一名大學四年裏認真學習的大學生來說,要找到一份工作並不難,關鍵是要找到一份既喜歡又能得高收入的十全十美的工作很難。要在其中做出選擇。」小楊說。

【學校措施】

開通手機App推送招聘信息

為了推動就業,華東理工和海洋大學都採取了很多舉措。

據王愛祥介紹,華東理工啟動「就業引導工程」。該工程給每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發了一封公開信,希望他們不必把目光只盯在上海和長三角,要志在四方,目標長遠,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該校聯繫了10個中西部省份的80多家化工型企業,鼓勵學生去那些企業就業,簽約後就給予獎勵。學校還開展了「全員送崗位」「給校友寫信」「企業走訪」等活動,挖掘學校老師、校友們的各種資源,從而讓更多的學生早日找到工作。

為了讓學生及時了解招聘信息,華東理工建立了手機短訊平台,向每位畢業生推送招聘信息。

海洋大學建立了「上海海洋大學就業速度」App,已在安卓和蘋果系統上發佈。已有600名左右學生在App上填寫了自己的專業,這樣他們就會收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求職信息。據介紹,這是海洋大學「基層就業引導工程」的一個項目。該校還開通了熱線電話,為學生提供求職個性化諮詢,並定期舉辦講座,傳授應聘面試技巧。對於異地求職的學生,學校會給予經濟補貼,鼓勵畢業生「放眼全國」。

「已進入5月份了,我建議同學們一定要主動利用學校資源,多渠道應聘,把握好一切機會。」朱克勇說道,「另外我想說的是,能簽就簽吧,不要再挑來揀去了。先就業,再擇業,後事業嘛,先走出這第一步,一步步來。」

【建議】

當前就業形勢下,不妨先就業再擇業

中智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認為,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主要因為國際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導致不少企業招聘預算縮減;比起應屆生,一些企業寧可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以降低培訓成本。「老生常談」的高校擴招也是繞不開的一個原因,根據教育部去年發佈的數據,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在這樣供過於求的背景下,企業也越來越習慣於「挑挑揀揀」。

不過,專家及業內人士強調,導致應屆生就業難的主觀原因也不少。在前不久滬上舉行的多場應屆生招聘會上,許多企業HR表示,如今不少應屆生找工作目標不明確、缺乏清晰的職業規劃,盲目「海投」——這在簡歷里體現得最直觀,一些應屆生簡歷里寫的求職崗位與應聘的崗位不符,或是完全看不出來對某個企業有針對性的求職意向,很容易在海量簡歷中被淹沒。

曾有調查顯示,近七成應屆畢業生都希望在一線城市發展,他們看中一線城市工作機會多、薪資高,有的希望通過一線城市的激烈競爭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過,求職區域集中加劇了競爭的殘酷程度。此外,應屆生對工作期望值太高,有些應屆生「薪水低的不考慮,職位低的不考慮,無明確發展前景的不考慮,非500強企業不考慮」,往往陷入相互攀比,使求職屢屢碰壁。

專家建議,大學生應重視實習與社會實踐,在此過程中積累實際經驗、提高綜合能力,畢竟企業非常看重大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學習能力及適應能力。同樣十分重要的是,大學生職業定位要清晰、發展方向要明確,要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市場缺什麼,並分步分階段地逐步向自己理想的崗位目標去努力靠近。

專家強調,在當前就業形勢下,應屆生不妨先就業再擇業,不要眼高手低、過分糾結公司的規模大小、薪水高低,要看公司提供的職位是否與自己條件相符。先找一份自己能做的、能累積到實踐經驗的基層工作,有了這些寶貴的經驗後再去選擇理想工作。

IT、電商、金融、生物製藥等行業機會多

儘管看似寒風凜冽,但應屆生就業仍有廣闊空間和良好機會。日前,中智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專家對應屆生就業的行業情況做了一番調研和討論。專家透露,對應屆生需求較多的行業主要有IT行業、電子商務、生物製藥、金融行業等。

從IT行業來看,歐美等發達國家將大量的軟件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隨着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需要軟件開發應用來實現,業內預計,未來幾年國內軟件服務外包產業人才需求量至少要達100萬。隨着傳統行業涉足電子商務,如蘇寧、國美、萬達、正大集團等,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也要進入電商領域,更多的投資者及創業者投身該領域使電子商務行業未來就業空間變得非常可觀。就生物製藥行業來看,我國新醫改方案提出後,跨國企業加快進入中國市場,且以基因工程為主要標誌的生物製藥在我國尚處於發展期,正需要大量人才。此外,雖然跨國金融企業需求減少,但國內的金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依然高企,留給應屆生的機會也不少。

另據專家透露,製造業、食品行業、機械加工等傳統行業,目前由於產能萎縮,就業形勢堪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