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溫家寶叫停的怒江水電項目將重啟 什麼信號?組圖

中國國務院本周發佈《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到了將重新啟動怒江水電基地的建設。2004年,溫家寶總理曾一度叫停該項工程。如今項目悄然重啟,又將釋放怎樣的信號呢?

中共政府在本周三(1月23日)發佈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在2015年將中國的水電裝機容量提升到2.9億千瓦,年均增長5.7%。《規劃》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水電開發與移民致富、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利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強流域水電規劃,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有序啟動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怒江水電基地建設"。

怒江水電開發計劃,最初出台於2003年8月,計劃裝機容量2100萬千瓦,採用13級梯級開發方案。然而,由於擔心生態破壞、以及工程移民問題,該計劃遭到了眾多專家的強烈反對。2004年,溫家寶總理對此表態,稱"在社會和環境影響得到認真討論和科學認證之前,項目必須暫時擱置下來。2009年,溫家寶再次表示,在充分了解大壩對生態和當地社區的影響之前,不能重新啟動大壩的建設。"有關部門應廣泛聽取民意,深入研究,謹慎決定"。

環境影響、庫區移民、地質安全

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環境影響以及水庫移民問題。曾經多年跟蹤怒江水電計劃的環保人士姚謠向德國之聲表示:"建設水電站時,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類影響,在我國之前建設水電站時已經出現過,我們不希望在怒江上重蹈覆轍,繼續犯更多的錯誤。"

姚謠進一步表示,水電站建設必然導致大量移民,對這些人的生活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此前,有媒體認為,怒江水電資源是中國最具開發價值的水電資源,13級梯級開發,淹沒耕地約7萬畝,拆遷5萬人,損失"非常少"。對此,姚謠指出,在怒江修建水電站,確實可能已經考慮到了該地區"整體上的淹沒損失相對較少":

"'整體的損害最小',這是集體主義的觀點。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我們關注的是每個個體的生存權益。"

姚謠說,此前三峽庫區移民造成了許多問題,比如不同氣候下的農業生產習慣不同,移民短期內無從適應;以及遷入地原居民對外來群體的排斥,讓水庫移民成為弱勢群體:"整體而言,水庫移民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三江匯流區域已經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

河流保護專家、環保組織"綠色流域"主任於曉剛博士指出,怒江水電計劃還牽涉到地質安全問題。他說,梯級水電站選址恰好位於怒江深大斷裂帶上,一旦發生地震,各級水電站會發生多米諾骨牌似的垮垻事故,對沿岸城市造成巨大的災難。於曉剛透露,雲南省政府曾經做出結論,認為怒江水電"風險可控"。他認為,政府方面應該秉承信息公開的原則,公佈相應的報告。

姚謠也認為,怒江水電的環境影響、地質安全、庫區移民都是應當對所有公眾公開的信息。

環保專家於曉剛也注意到,中國近期也同樣面臨着較大的溫室氣體減排壓力。他認為,大型水電站固然能夠提供清潔電力,有助於減排,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節能潛力其實非常大。如果中國能夠在節約電力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各企業更好地推行節能措施,也就不需要破壞河流修建電站了,怒江等河流就有望得到更多的保護。

公眾意識十年來大有提升

根據此番《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曾經因爭議而擱置的怒江水電項目將重啟。姚謠認為,近年來,在大型工程項目上,民間組織與政府方面博弈的力量有所削弱;怒江水電最終可能還是會得以修建。但是,姚謠同時也指出,十年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公民對此類大型工程的了解也更加的全面。他說,從前公眾可能更加側重認為水電站是清潔能源,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也通過網絡等渠道,開始關注環境影響,也更關注水庫移民的權益:

"所以說,這十年來,雖然水庫的問題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整個公眾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