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國下任總統的中國政策

作者:

何清漣推特:這篇報道中美國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將成為世界第一的看法,再次證明了我一個多年前的論斷:日本對現實中國的了解滯後三年,美國五年,歐盟多於十年。這個時差對北京的外交非常重要。

卡內基研討會(美國之音楊晨拍攝)

華盛頓 — 雖然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現在都在對中國表示強硬,但是他們一旦上任還會堅持這樣的強硬態度嗎? 下一任美國總統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 請看美國之音衛視報導。

在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h)的討論會上,外交協會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說,目前兩位總統候選人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是大選年政治姿態。

「我的忠告就是不要太在意這些候選人今後四個星期說些什麼,因為他們現在說的話根本不能反映他們一旦上台後會採取什麼政策。」

她說,美國現在應該討論的是美國如何相對於中國的經濟地位,改善雙邊關係,探討是否有機會在國際議題上合作,美國的向亞洲轉移政策是否正確。

與會的其他學者基本上都同意奧巴馬羅姆尼針對中國的強硬言論是大選年的老生常談。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孝儉還批評說,兩位候選人針對中國的言論犯了兩個根本錯誤, 第一人民幣匯率不是問題,因為人民幣2005年以來已經升值30%以上;他說真正的問題是知識產權保護和中國的投資環境。

芮孝儉說他們犯的第二個錯誤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關係,你不應該讓這個關係更加困難。我們希望和中國有一個建設性、強有力的關係,但是兩位候選人的言論恰好是在削弱民眾對於和中國建立強大、合作關係的支持。」

*美中矛盾*

研討會上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學者,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閻學通。

他說中國學術界和民間注意到了美國總統候選人對中國的批評:「對老百姓來說這反映了美國的反華勢力很強大。他們為什麼不拿別的國家來說? 第二在學術界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這是美國大選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將來中美之間的矛盾一定是美國對外關係的主要矛盾。」

閻學通提出了一個新型關係引起人們很大興趣。

他解釋說這個新型關係「主要是說我們不要重複當年蘇美冷戰時的關係。我們承認這是競爭,希望這個競爭是和平和良性的競爭。將來中國和周邊國家矛盾越來越多的時候。中國要改善和它們的關係,這些國家原來是美國的盟友。」

他說,未來美中的競爭包括爭取友好國家,看誰的朋友多。

*美國淪為經濟第二?*

這次研討會學者大部分對中國的繼續發展都抱有很大信心,並以此為前提預測未來的美中關係。

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傅立民大使說,中國和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也許應該從心理上適應這種可能發生的轉變。

他說:「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外國的好經驗,把它們用於美國,我認為吸引外國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其它國家的人到美國創造就業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從2011年的30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80億美元。

外交協會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說,她並不懷疑中國的經濟意圖,也不擔心中國投資會對美國造成威脅。

但是她說,美國必須了解中國經濟崛起給美國帶來的挑戰:「例如我們面臨的挑戰包括中國經濟中不斷變化的法規,使得美國企業很難預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什麼樣的投資會受到歡迎,另外還有網絡間諜,知識產權保護。」

*崛起? 崩潰?*

有些美國學者提出了中國崩潰論。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另一場討論中,著名美國作家托馬斯.弗雷德曼就提出比起中國的崛起,他更擔心中國的崩潰。

對此,前美國駐華大使芮孝儉說他不擔心中國崩潰:「我們對於能不能推進中美的前景不一定意見都相同,但是我們是站在樂觀的立場。「

他還開玩笑地說,這可能因為他是一個所謂的中國專家,而且是一個不太合格的中國專家,所以他的看法有可能是錯誤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