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孩子長不高 背後的原因家長了解多少

現在的生活水平好了,孩子們的個子普遍也比以前高了,但是有些父母也會遇到孩子長不高的問題,這個現象絕對不能忽視
現在的生活水平好了,孩子們的個子普遍也比以前高了,但是有些父母也會遇到孩子長不高的問題,這個現象絕對不能忽視,因為孩子長不高,背後有許多原因,父母要逐個了解。

  性早熟骨骺提前閉合

  琳琳的家庭環境挺不錯,經常跟着父母出去吃大餐,魚、蝦、蟹、鰻、鱉不說,蛋白粉等保健品也不少吃。琳琳尚在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常被人誤以為是個初中生。當時8歲的她身高已達140厘米,加上體形也偏胖,看上去有點像大姑娘了。

  但到了初三,班上其他同學的個子一個個超過了琳琳,她卻遲遲沒有動靜,到了14歲,身高只有152厘米。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因性早熟,她的骨骺已提前閉合,不會再長個了。

  點評: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雖然當時的身高並不矮,但他們的骨齡已超前,而且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使骨骺提前閉合,導致身高增長過早停止,最終身高普遍矮小。家長要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徵過早出現、9歲以下孩子身高增長突然加速等現象,不要盲目給孩子進補。

 生長激素缺乏

  小強從小一直個子較矮小,而小強的父母總認為:我們身高都不低,兒子以後肯定也不會矮的。可是當小強長到14歲時,身高仍然只有120厘米,父母開始着急了,帶他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小強是因生長激素缺乏而導致的身材矮小。而且由於發現得太遲了,即使進行積極的治療,最多也只能長高到160厘米左右。[next]

  點評:大多數家長認為,小時候孩子長得矮不要緊,只要在青春發育期加強營養,就能在身高上有個大飛躍。尤其是父母身高中等偏上的,更容易忽視這個問題,以至於將治療的寶貴時間延誤了。據統計,平均8646名新生兒里,就有一名是生長激素缺乏症。這類矮小者,只要做個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即能確診。確診後可及時進行生長激素注射治療。得了這種病的孩子只要在7歲前開始治療,完全可以有正常人一樣的身高。

  亂用增高保健品

  看着鋪天蓋地的增高產品廣告,小葉的父母為小葉選購了某增高保健品。剛開始時果然「療效顯著」,第一年小葉一下子長高了1厘米,但第二年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效果了,後來索性就停止了長個。小葉的父母帶他到醫院檢查,發現其骨骺已提前閉合,不會再長個了。原來是增高保健品中添加了激素,小葉吃了後只會在短時間內長個。

  點評:對於矮小兒童的診斷和治療,應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千萬不要自我診斷後,盲目輕信所謂增高術,購用「增高藥」。

  甲低等病在作怪

  李冬從5歲起,身高就增長緩慢。上了小學後,他的身高差距和同學們越來越大。如今10歲的他只有115厘米,遠遠低於同齡兒童140厘米的身高標準,而且反應較為遲鈍,總給人一種懶洋洋的感覺,學習成績也慢慢下滑到班裏最後一名。家長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讓家長大吃一驚,原來李冬患了晚發性甲狀腺機能減低症,遲鈍、懶得動、個子矮等一系列症狀都是因病而起。

 點評:有些孩子矮小是一種疾病的狀態,但是父母往往卻不知道。如果孩子是甲狀腺機能低下、內分泌異常、染色體異常、中樞神經異常等原因所導致的矮小,吃什麼增高藥,使用什麼增高產品都沒有效果的。所以當發現孩子的身高、生長發育緩慢或者遠遠落後於同齡人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以免延誤時機。

  小知識

  剛出生的新生兒平均身長為50厘米,0~6個月時平均每月增長2.5厘米,後半年每月平均增長1.5厘米,1歲時達75厘米,2歲時達85厘米,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長5~7厘米。因此,2~12歲的兒童身高可按此公式推算:身高(厘米)=年齡×7+77。孩子的實際身高若不低於此數值的30%,就屬於正常。一般來講,女孩從9歲或11歲、男孩從13或15歲開始,青春期的孩子身高每年可增長7~9厘米,少數人可達10~12厘米;青春期(16歲)後,發育逐漸成熟,骨骼開始鈣化,增高減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愛美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