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谷開來/黨媒:無法無天 大連人體標本工廠調查

編者按:就在谷開來殺人案即將開庭之際,始建於1999年,坐落在大連技術高新園區、佔地近三萬平方米的哈根斯公司,投資一億多圓人民幣的大連屍體加工廠的背景和黑幕再度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從1999年建廠至2003年間,大連屍體加工廠一躍成為世界最大,人體標本出口全球 獲利最高的「特殊工廠」。為掩蓋真相自稱「屍體從國外進口」。但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共從1999年開始迫害法輪功後,大批法輪功學員被抓捕或失蹤,直至2003年遼寧省瀋陽蘇家屯醫院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被曝光。人們才從驚愕中發現,這期間正是薄熙來在遼寧主政,谷開來在大連的律師「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以下這篇文章實地調查是新浪網2005年10月26日轉自2003年11月27日出版的《瞭望東方周刊》第2期。

關於人體標本的成本核算及經濟效益分析的語言仍然在公開場合出現

  「你的報道會造成什麼影響你應該最清楚。」9月2日,德國獨資企業、大連馮·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峰在電話里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你又來大連了吧?哈根斯董事長現在德國。」

  劉曉峰拒絕繼續回答記者有關人體標本進出口以及展覽的任何詢問,「新聞採訪的事情請與行政部蘆淑華部長聯繫。」

  2003年11月27日,《瞭望東方周刊》在創刊第二期以封面文章《屍體工廠調查》為題,對號稱全球最大人體標本加工企業的大連馮·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根斯公司)及其董事長、德國公民哈根斯進行了採訪;並披露了南京市蘇藝生物保存實驗工廠與江蘇省部分醫學院校及醫院存在地下屍源交易的事實。

  其時,據南京市公安部門問詢調查,2001年6月,日本解剖技術研究所以學術研究的名義與南京蘇藝工廠簽訂了總價為338.4萬元人民幣的銷售合同,購買人體不同部位的塑化標本162件。這批標本於2001年9月18日在日本東京銀座展出,引起軒然大波。

  而在中國美麗的濱海城市大連,投資1500萬美元的馮·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個屍體收集、加工、運輸和展覽的全球化網絡。

  事實上,從生物塑化技術的創始人哈根斯2002年在英國倫敦亞特蘭蒂斯藝術館首次舉行「人體世界」展開始,其所涉及的法律、宗教、倫理、科學和藝術之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作為一種高科技的產物,生物塑化技術在中國已經飛速發展,早在本世紀初,山東、上海、重慶、廣東、湖南以及遼寧大連等地已有多家生物塑化標本廠,而中國卻存在着相關立法空白:遺體捐獻者立法,人體器官捐贈法以及人體生物塑化器官的銷售立法等等尚未提上日程。

  這種狀況在《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兩年後,並沒有實質上的改變,關於人體標本的成本核算及經濟效益分析的語言仍然在公開場合出現。

  神秘工廠仍不為人所知

  「七賢嶺的人體標本加工廠?我從來沒有聽說過。」9月3日,大連市出租車司機老范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當天上午10時,老范開車帶着記者在大連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七賢嶺一帶轉了兩圈才找到這座工廠。

  和兩年前一樣,佔地近三萬平方米的哈根斯公司仍是一個靜悄悄的所在,紅色的六層行政辦公樓孤零零地矗立在荒草叢生的院落里,看不到人走動。一切似乎都沒有什麼改變,哈根斯公司圍牆外的大門上仍然沒有掛一塊廠牌。

  兩年前,哈根斯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雄心勃勃,計劃在五年內追加投資2000萬美元,並在廠區內再蓋一座生產大樓。但從記者觀察到的情況看,哈根斯公司似乎已經停止了基礎廠房的再建設。

  在大連採訪期間,《瞭望東方周刊》曾隨機在大連高新技術區附近抽樣調查了十幾名來往市民,幾乎沒有人知道在大連還有這樣一家「獨特」的外資企業,雖然,兩年前《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後,全國媒體曾廣泛轉載並作了後續報道。

  「我是大連醫科大學的研究生,我知道我們學校有一個生產生物塑化產品的公司,也去那裏參觀過。但我不清楚七賢嶺還有一家德國公司,其實生物塑化這種技術應用於解剖學領域對臨床醫學的教學來說是一項變革,我們學醫的這些都懂。」大連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二年級研究生李玉玲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我知道這家公司,聽說生產什麼人體標本,我拉過好幾個外國人,他們都在那裏上班。我一個哥們兒也在那兒開過班車,幹了不長時間就換人了。聽他說他們那裏的班車司機經常換。」出租車司機老趙說,「既然是合法企業,搞得那麼戒備森嚴幹什麼?」

  事實上,與在國外進行人體標本展覽時的高調宣傳相比,大連馮·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在國內一直非常低調,很少在國內媒體上曝光,更不會做任何產品宣傳。而哈根斯公司的企業網站也是英文網站,並沒有中文版本。

  質檢部門的困境

  「兩年前,你們雜誌對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的生產情況進行報道以後,引起了國家質檢總局、衛生部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大約是在2004年過年過後,相關部委下派了一個調查組。對哈根斯公司的生產、產品進出口等環節進行了調查。」9月4日,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衛生檢疫處李建訓處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據李建訓介紹,該處對遼寧省進出口商品的生物安全性負責,主要對產品有無傳染病進行檢驗檢疫。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針對哈根斯公司入境的屍體和出境的人體標本曾專門請大連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和遼寧省疾病控制中心的解剖學、傳染病學、消毒學、生物學專家進行過生物安全性的調查和論證。「論證表明,這些物品沒有傳染病,符合進出口生物安全的國家標準。」

  《瞭望東方周刊》從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大連哈根斯公司自在大連市建廠以來,共從國外進出境人類屍體及人體標本13個批次,其中入境屍體八個批次。

  「2003年11月《瞭望東方周刊》對大連哈根斯公司進行過報道之後,該公司只有兩個批次的人體塑化標本出境,至今為止還沒有人類屍體再入境。其實對這些敏感物品的出入境,誰都不敢鬆懈,檢驗檢疫部門是嚴格按照國家230號文件和國家質檢總局關於特殊物品出入境的管理規定進行的。」李建訓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李建訓介紹,質檢部門對哈根斯公司入境的人類屍體在進行嚴格的檢驗檢疫過程中,對每具屍體都標了號,人體標本出境時也特別注意是否與入境時的屍體數目相符。

  「質檢部門這樣做是希望藉此能夠監督該公司是否會有偷運中國屍源出境的問題,但事實上這不可能。因為出入境的屍體和人體標本都是按重量計算批次的,而且該公司出境時的人體標本已經並不完全是一具完整的人體標本,也會有人體器官標本、器官或骨骼、肌肉切片標本等等。即使是完整的人體標本,廠家進行生物塑化製作過程中也不一定完全採用這具屍體的器官,而很可能把另一具屍體的器官安上去。」李建訓說。

  他表示,事實上對廠家屍源及是否存在地下屍體交易這類問題的監管應該是公安部門的管轄範圍,質檢部門只對出入境的這類特殊物品的生物安全性負責。

  據李建訓介紹,目前哈根斯公司的屍源及人體標本在出入境過程中已經嚴格按照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的要求進行,需到衛生部及國家質檢總局辦理《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審批單》和准出境證明;地方質檢部門憑此受理報檢,經檢驗檢疫合格後,再發給《出入境貨物通關單》。

  關於本刊有關2003年11月時止哈根斯公司未拿到衛生部及國家質檢總局的出入境批文就得到《出入境貨物通關單》的報道,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解釋是,「國家230號文件是2003年8月26日下發的,在此之前沒有此規定。」

  爭議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生物塑化技術的國產化過程發展非常迅速。

  1994年,大連醫科大學教授隋鴻錦以訪問學者身份赴德國海德堡大學研修,師從生物塑化發明人馮·哈根斯博士,專門研修生物塑化技術,隋最後也促成了哈根斯公司落戶中國大連,擔任哈根斯公司與大連醫科大學合作的國內首家生物塑化技術研究所所長。

  1999年,隋鴻錦出任大連哈根斯公司總經理,但一年後辭職,致力於民族生物塑化事業的發展,2002年6月,隋鴻錦成立了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

  據該公司網站介紹,隋鴻錦曾先後赴奧地利、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參加國際塑化技術學術研討會,全面掌握並改進了生物塑化的各項技術,先後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遼寧省科技廳、教育廳科技進步獎多項。2004年末,隋鴻錦被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科學時報》和科學網評選為「科普十大公眾人物」之一。

  事實上,關於生物塑化人體標本的爭議除了屍體及人體標本進出口是否符合中國現行法律之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人體標本的來源是否合法;人體標本進行商業或科普展出捐獻者是否知情,是否有悖於人類倫理道德等。

  哈根斯已在日本、韓國、奧地利、比利時、瑞士、德國、英國等七個國家的20個城市進行了「人體世界展」,並引起巨大轟動。在展覽進行期間,各種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有醫學教授從倫理角度提出了批評意見:

  「死去的人不是什麼展品,我們應該敬而畏之。」也有一些人反對天主教會對展覽的批評,認為展覽傳達了科學啟蒙和人體主義的思想。

  全國展覽

  儘管哈根斯把「全球最大的人體標本加工廠」設在了中國大連,但他在2003年11月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便表示:並沒有在中國舉行展覽的計劃。這也是這家公司不為國人所知的原因之一。

  但中國解剖學會和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做到了。

  2004年4月8日,經衛生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准,中國解剖學會作為中國解剖學界的最高學術團體,在北京中國建築文化中心主辦了「人體世界科普展覽」,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則具體承辦了此次展覽,兩院院士吳階平為科普展覽題了詞。

  此次共展出人體器官標本160餘件,各種造型的整體標本17具。關於屍體的出處,承辦方對當地媒體的解釋是,用來做標本的屍體全部是通過有關部門合法渠道提供給醫科大學用於醫學解剖實驗的,基本上是自然死亡的、無主或被棄屍體。

  此後,該展覽相繼在上海、廣州、南京、西安等地舉行,所到之處,褒貶不一。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陳克銓表示,這項技術絕非對遺體進行人為的毀滅,而是這些死去的人在繼續用自己真實的身體來為科學的發展做貢獻,完全不牽涉倫理道德的問題。而該展覽經衛生部和中國科協的審批,完全是為了科學普及和提升人們對健康的關注。-

  屍體工廠調查

  (節選,原文載《瞭望東方周刊》第2期,2003年11月27日出版)

  10月14日,馮·哈根斯(大連)生物塑化公司地下屍體冷凍固化車間。

  100多個巨大的鐵皮箱疊摞着,排成幾個縱列。這些鐵皮箱裏裝着用酒精及福爾馬林溶液浸泡着的人類遺體,每個鐵皮箱上都用紅漆標示了號碼。

  「這些人體標本都是進口的,每個鐵皮箱裏平均有兩具人體標本。」在哈根斯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的同時,兩個工人合力啟開一個鐵皮箱蓋,兩具被白色屍布包裹的屍體在溶液里漂浮起來,看不清屍體的面部和性別。

  這些屍體從海路或空中被運到大連後,便保存在這裏。車間對溫度和通風有着嚴格的要求,並嚴禁吸煙,因為酒精和甲醛都是易燃品。甲醛還是一種慢性中毒藥物,車間的牆上貼着「嚴防中毒」的白色警示牌,並提示工作人員在操作時應戴口罩。

  目前,哈根斯大連公司有一個研發中心以及固定、解剖、鋸切、脫水、脫脂、定型硬化六個標本製作車間。

  解剖和定型硬化兩個車間是公司的核心所在。

  儘管預先已有了心理準備,進入解剖車間時,一溜排開的20餘張解剖台還是令人有一剎那間的眩暈。

  解剖是人體塑化標本製作的重要環節,所有的人體塑化標本都必須以遺體為基礎「原料」,解剖後再經過脫水、脫脂、定型硬化等一系列環節,屍體就成為了一具完整的人體標本,絕非一些媒體所說的「人造」,更不是某媒體所說的「塑料」製品。

  解剖人員一言不發,聚光燈打在屍體的某個器官上,觸目驚心。一個老人正在臨窗的解剖台前用電鋸切割開一具遺體的頭蓋骨,老人原為大連醫科大學教師,退休後被返聘到哈根斯公司,負責解剖車間的工作。

  這裏的解剖技術人員幾乎全部畢業於國內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系,30出頭的生產部負責人丁娜女士便畢業於大連醫科大學,已在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服務了三年。

  「一樣拿手術刀,醫生救死扶傷,我們則是人體標本加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2000年畢業於蘇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的王超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目前他是公司屍體冷凍固化車間的一名技術人員。

  「你更想看哪一部分?」哈根斯對記者介紹完人體塑化標本的製作流程後反問記者。「當然是固化定型車間。」記者回答。

  「Very good!」哈根斯豎起大拇指,「你是第一次看人體標本吧?你很有勇氣,我的固化車間才是創造的策源地。」-《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於津濤/大連、北京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