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高校職稱評選潛規則調查:教授10萬副教授3至4萬

在一些地方,副教授職稱的評審,假如給評委送禮,總價大約在3萬~4萬元,正教授職稱則高達近10萬元,「只有個別相當出色和有一些影響力的教師,才不需要送禮。」

  原本聖潔的象牙塔,卻成為腐敗的重災區。據媒體報道,5月2日晚,湖南警察學院警體教學部主任、2011年度湖南省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審專家劉一兵居然在賓館高調「開房收錢」。

  湖南省教育廳迅速做出反應,6日在其官網上發文,稱「目前已終止劉一兵教授2011年度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審專家資格,有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

  而湖南警察學院也已對劉一兵做出處理,於6日宣佈暫停劉一兵警體教學部主任職務,並已成立調查小組,對其涉嫌違紀違規情況進行徹查。

  但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此案並非孤例,在歷年的各種職稱、獎勵、科研項目的評審、評估過程中,類似情況普遍存在,多名人士向本報表示:一些人為評上教授需要送禮10萬,副教授則需要3萬~4萬。

  職稱評審明碼標價

  「請準備3萬到4萬元,於今晚到新天賓館2408房間找劉一兵教授,晚了就送不進去了。」5月4日上午,新浪微博網友「馬山寨主」在其微博上貼出一張手機短訊截屏圖,對湖南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存在的腐敗現象予以曝光。

  隨後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在其實名微博「御史在途」上亦轉發確認,輿論譁然。

  陸群在微博中還補充說:「湖南財政經濟學院一青年教師剛剛給我打電話,該校一優秀教師去年申報副教授,材料十分紮實,條件遠超十年前的正教授標準,因過於自信而堅決沒有孝敬評委,結果在評審中名落孫山,自此不求上進,不務正業。」

  不獨湖南有此現象,廣東某重點高校的一名教授就向本報透露,評職稱送禮這件事情相當普遍。很多時候,有沒有「打點」評委幾乎對於評上職稱有着決定性的影響。該教授說,他認識的一名副教授想要評教授職稱,第一年由於出差沒趕上送禮而沒評上,第二年順應風氣送禮請客,結果順利評上教授。

  陸群分析:「從兩大不正常現象可以判斷出教師職稱評審過程中可能發生嚴重的、大面積的腐敗問題,一是本應高度保密的評委名單,變成了公開的秘密;二是本應與外界隔絕聯繫的評委,在評審基地可以隨意與外界保持聯繫。」

  湖南省勞動人事廳的一名官員也向本報介紹,不少行業,在職稱評定過程中都存在腐敗行為,一般的請吃請喝自然不在話下,送禮送現金也是常態。「不是說禮節性的,是必須。」他還強調甚至有「約定俗成」的價碼。

  多名人士也向本報表示,通常職稱評委為數人或十餘人,送禮則分兩種模式:一種是「搞定」某個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人,一種是所有評委都送。據他們介紹,副教授職稱的評審,假如給評委送禮,總價大約在3萬~4萬元,正教授職稱則高達近10萬元,「只有個別相當出色和有一些影響力的教師,才不需要送禮。」

  高校腐敗愈演愈烈

  「高校領域的腐敗已經不能低估。」復旦大學國務學院浦興祖教授對此也深有感觸,十多年前,他就撰文呼籲把學術腐敗納入到國家的反腐敗事業中去,當時苗頭已經出現,如今更是愈演愈烈。

  前述廣東某重點高校教授告訴本報,送了禮,就算條件沒有達到也可以弄成合格;而沒送禮,即使條件都合格,也有可能通不過。他還透露,涉及評職稱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本單位的人事處,另一個就是評委。如果想要評職稱而條件沒有達到,可以「操作」的環節也是這兩處,一是人事處,把材料弄好,若有某個地方不合格,弄成合格;另一處就是評委,萬一有某項不合格,評委也可以投票通過。

  即使條件都合格,也要找評委。因為評委有着絕對的權力,「你雖然合格,但評委可以認為你條件不夠硬,是勉強達標」,這樣也可以刷掉。「他們對於自己的投票不用做任何解釋,唯一的解釋就是沒有通過。」上述教授說,他自己也吃過評職稱沒有送禮的「虧」。

  除了職稱,還有許多領域也涉嫌這類腐敗,諸如高校申請博士點、碩士點,以及一些項目驗收、評估。浦興祖教授坦言,他多年前就體驗過這種評審「待遇」,不僅是現場的評委會收到「打點」,一些通信評委也會被「燒香」,「如果評委名單還沒有確定,一些可能入圍評委的人也會被提前『提示』關照。」

  上述勞動人事廳官員則說,職稱評審不只是在高校,一些事業單位或者政府部門也有要求,但是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職稱能夠帶來直接而明顯的回報,而且不同職稱的差別非常大,比如一個高級職稱所帶項目的經費隨便就上百萬,因此這種情況下要想「搞定」評委自然付出的代價就高。

  藉機推動評審改革

  「雖然通常說的腐敗是指公權力濫用和尋租,但是在高校,評審、評估也是一種權力,對這種權力的腐蝕已經司空見慣。」浦興祖介紹說,有些是直接送錢,還有些則是送禮物,比如發一台電腦作為評審辦公之用,但最後留給了評委。有些是個人來送禮,還有些是以機構或者單位名義來送禮,「高校發生這種事情,真是斯文掃地。」

  如今,輿論的反彈已經讓相關部門迅速應對。5月6日,湖南網站「紅網」發佈消息稱,湖南省教育廳已責成湖南警察學院紀檢監察部門調查,並在事件查清前,停止體育學科組的評審。

  陸群昨天也告訴本報記者,這個案子的查處有一定難度,「作為個案,此案不大可能查出什麼名堂來,收送紅包的人肯定都不會承認的。」不過,他也認為,即便案件查處可能不會如期望的那麼順利,這次事件肯定會推動職稱評審制度的改革,有助於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實際上,湖南省教育廳也表態稱,將對職稱評審工作中的違紀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陸群也告訴記者:「這類事情想大事化小沒那麼容易。我個人對此深惡痛絕,希望大規模地整治一次。」

  而在浦興祖看來,評審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路徑有兩條,其一是公開透明,將候選者的各種材料和情況都予以公開,讓業內或者公眾對他們有充分的了解,這樣評委們多少會有所顧忌;其二是擴大評審的主體,即便是教授職稱的評選,也可以讓教授、副教授乃至講師參與評審,只是各群體的權重不同。主體人數的增加,有利於抑制送禮的衝動和可行性,也可增加腐敗曝光的幾率。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泓則認為,應該評聘分開。現在大家不顧一切爭着上職稱,有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評聘沒有分開,評上教授的教師往往一勞永逸。評聘分開後,如果已評上教授沒有達到相關要求,學校可以不聘;相反,有些沒評上教授的教師,如果工作表現突出,也可以聘為教授,這樣就可以正常發揮職稱評審的作用。

  「高校、學術領域的腐敗是小環境的問題,也有背後大環境的影響。」浦興祖認為,應該大小兼治,大環境不好,讓行賄者、受賄者在小環境裏都心安理得甚至推波助瀾,而小環境的風氣又反作用於大環境,形成惡性循環。「非嚴懲不能遏制這種腐敗,非改革不能打破這種循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