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默克爾訪京 難纏的主人 艱難的訪問

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必須適應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沒有任何一個國際性的議題能夠少了中國的參與。不管是氣候變化、敘利亞問題,還是朝鮮伊朗的核問題。而現在,中國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釋放出來的「萬有引力」是如此強大,它甚至關係到我們歐洲人的錢袋子問題。

倡導互信

在訪華之前,默克爾還極力否認自己這次是帶着為歐元體系尋求幫助的「請願」使命到北京去的。但事實上,這位德國女總理還是以歐洲投資關係經理人的形象出場了。她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呼籲中國人對歐元保持信心。她還在社科院的演講中,非常仔細地就不久前歐盟峰會表決通過的財政公約進行了闡釋。不過,她最終得到的,也只是中國總理溫家寶的一個含糊表態:中共政府將會考慮在歐元拯救傘及其後續穩定機制ESM中參股,以此幫助歐元區擺脫債務危機。

儘管如此,默克爾總理應該對此行的成果感到滿意了。她已經和三名中國最高層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和吳邦國)進行了會面,而且溫家寶還親自陪同她到廣州去參觀,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友好姿態。這是默克爾第五次訪華,而這一次則釋放出兩國之間格外緊密的互信信號--這也為德中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當局對默克爾行程也要審查?

唯一令默克爾有些不悅,也令所有認為利益外交和價值外交應該同等重要的人感到失望的,可能就是中共政府出面阻止默克爾與南方報業記者的會面計劃這件事了。眾所周知,以《南方周末》為首的南方報業集團對政府持相對批評性的態度。此外,默克爾與維權律師莫少平的會面也遭到阻撓。莫少平曾經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的代理律師。北京當局的這種做法,對於默克爾來說,似乎有點家長管束孩子的感覺,也有點侮辱的意味。

在中國問題觀察員當中,有這樣一個說法:現在能比中國經濟增長得更快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中國領導人的自信。然而對默克爾訪問行程的類似審查的干涉行為顯示,這種自信還是不穩固的。假如默克爾能夠按照原定計劃參觀南方報業集團,展現中國的記者擁有一定的自由空間,這將是提升中國國際形象的一個絕好機會。可惜他們錯失了良機。而阻止默克爾與知名維權律師會面的做法也透露出,北京對自己的法治國家體系是多麼的不自信。假如中國真的想要躋身世界一流強國行列,光有錢是不夠的。北京還必須在對待持不同政見者的方式上,表現出更多的自信。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