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金三角 神秘源於遠離文明

在阿卡人的村莊裏,每家基本都養有三五條狗

  這個位於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邊境地區的三角形地帶,曾因盛產鴉片而聞名於世。同時也是東南亞原始森林保護得最好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的後花園」。它的範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老撾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好不容易有10天長假,我提前與在雲南從事紀實攝影的朋友約定去拍攝金三角的環境與生態狀況。


  搭乘深圳航空的航班經昆明轉機飛往西雙版納,晚上與十幾個家人在景洪歡聚一堂。


  早上9點我們在路邊購買了必須的水和食物,驅車直奔勐臘磨憨口岸。160公里開了兩個小時,找了一個餐廳準備吃飯,朋友突然問沒有帶駕駛證。我們兩個人一下都傻眼了,我的駕駛證還在深圳,侄子的在景洪。要是回去肯定沒有時間了,最後找了個在老撾開賭場的朋友派了個馬仔過來幫我們把車開過去。


  進入老撾我們沿着昆曼公里前行,十幾公里後到了老撾的一個關卡,所有車輛都要在這裏辦理進入老撾的臨時通行證。窗口是黑漆漆的小口,上面粘貼一張收費標準,五座車25,000.00元老撾幣(人民幣1:1250),我給他30,000.00元他說要10萬,我說上面寫的是25,000元,他說過年要10萬過節費。沒有辦法我們只有給了。

她們在村子裏面裸露上身洗澡,根本不迴避男女老少 
 

  阿卡人婦女都以裸露上身為美


  我們這次算是在國外無證駕駛,不過在金三角我們走了五六天沒有見過一個警察,一天碰不到10輛車,一路上都是少數民族的村莊。我們去的地方主要是愛尼族的村子,他們稱自己是阿卡人,這個民族的婦女都以裸露上身為美,裙子也穿得非常低。


  大多數民族學家認同阿卡人起源於中國的說法。阿卡人最早生活於我國西藏高原,後逐漸遷徙於雲南地區,再從雲南進入緬甸和老撾,自19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泰國並發展定居至今。而阿卡人的語言實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阿卡人種植罌粟就是他們被認為是神秘民族並受到其他民族關注的原因。溫暖而不潮濕正好符合罌粟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所以,在世界眾多種植罌粟的國家中,唯有金三角地區的氣候條件得天獨厚。

阿卡人婦女都以裸露上身為美


  在阿卡人的村莊裏,每家基本都養有三五條狗。各家的小孩也特別多,年齡差距不大,五六歲的哥哥充當家長的角色照顧兩、三歲的弟妹都是常見的現象。孩子們都不穿衣服和褲子,或許是裸露的習俗,也或許真的是貧困所致。我們行至山上的一個村子時噎是下午4時左右,陽光還很充足,整個村子給我的感覺就像我 20年前去過的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他們沒有種植技術,至今還沿襲着「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遠離文明的阿卡人在生活方式、農耕生產上原始落後,長期與貧窮為伴。


  金三角的學校都是由歐盟資助的,每一個村莊都有一所小學校。 

早上7:30的小縣城市場


  晚上8點左右我們到了豐沙里的小縣城,縣城非常小,這裏的電力匱乏,整個小縣城就像星星點燈。我們到朋友上次住過的酒店吃飯,一間非常簡單可以供4桌人用餐的小餐廳,餐廳中央有一盞燈可能只有5瓦左右的節能燈,時亮時暗,桌子上點着燭光。在老撾的餐廳里都有幾種野味出售。


 

凌晨5點在小酒店陽台上拍攝的鄉村夜色

  飯後我們在小縣城到處找有電的酒店充電,在一個小雜貨店裏看到了來自中國的湖南人。打聽得知縣城所有的酒店都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


  在不遠處有霓虹燈閃動,我們以為是一個酒店,過去一看是一個非常小的酒吧,只可以做十幾個人全部的歐洲面孔。據說他們大多是吸食毒品的「癮君子」。


 

砍柴歸來的阿卡人婦女

  沒有辦法我們又回去剛才吃飯的小酒店入住。雙人間3萬元老撾幣、單人間2萬元老撾幣。金三角的酒店都是不用先付錢,也不用登記證件。這裏的人都非常厚道,據說有人曾經測試過把1000元錢放在車內,沒有關車窗,第二天錢還在車裏面。小老闆告訴我們晚一點就可以充電了。我們還是不相信她的話,而在房間裏偷偷地插上了筆記本電腦,頓時整個酒店的燈全部熄滅。為了這個我一晚上都沒有睡着,凌晨時在陽台上拍了幾張很漂亮的鄉村夜景。

 
 

沿途有很多賣山貨的老撾小商販

  老撾比我們晚一個小時,7點半天才蒙蒙亮,我們到市場去拍一些民生的照片。市場非常小但是人氣足。蔬菜和早點都與中國有一些差異。

歐盟參與項目的廣告牌


  「替種」——歐盟與當地政府在金三角推行的禁毒政策


  早上我們準備去拍種植罌粟,走了100多公里都沒有找到,沿途經過十幾個村莊都說不敢再種植罌粟,所以在金三角的禁毒替種工作還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聽說要走幾十公里山路在原始森林中是可以找到一些小面積種植罌粟的地方。


  在歐盟重金推動下,現在金三角地區噎沒有種植罌粟和毒品加工了,據說在非常偏遠的原始森林裏面還有一小部分種植罌粟。取代的是種植橡膠、茶葉等等經濟作物,成片的原始森林成為新一波替種狂潮的犧牲品,生態環境遭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種植橡膠、茶葉的都是中國人,因為金三角的民族根本就沒有種植技術。在這裏種植橡膠、茶葉的都是中國湖南和一些雲南、四川人。他們從當地人手裏低價購買或者承包土地過來。


  環境保護的另一個問題是毀林燒荒問題。這已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燒荒就是把一些荒地和一部分森林用火燒掉,變成耕田,耕種幾年後,土質變貧,耕田被放棄,10~30年後才能再耕種。有的燒荒者採取輪耕辦法,固定在自己的田地里。但也有的燒荒後又遷移到其他地方去燒荒。燒荒使森林減少,土地受到侵蝕。


 

漢家,他們垻住的地方按照中國地圖修建

  在中途我們經過一個講漢話的村莊,他們自稱叫漢家,一個70歲左右的長者告訴我們他從小就出生在這裏,這個村子有150戶人家。他們保存了講漢話的習俗,並且他們的村莊就是按照中國地圖在半山腰修建的。


  他一生中一共搬了5次家,都是因為村莊周圍在資源用盡後不得不搬。他讓我們給政府說現在的生活非常艱苦,讓政府去幫助他們。我們告訴他這是老撾的管轄範圍,有機會我們向老撾政府反映一下。


  我們走過的幾十個村莊周圍的森林都被不同程度的破壞,到處是都是被荒廢的土地雜草叢生。據說要20~30年才可以恢復耕作。如果不解決金三角原住民的經濟和生活方式,原始森林的毀滅只是時間問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旅遊縱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