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溫州動車事故湯先生:只接受境外記者採訪

七月二十七日,有大陸記者在網上的個人主頁里發出一篇長文:《真實就是力量,我問心無愧》,文中客觀敍述了他在溫州動車追尾現場所看到的一些真實場景。其中一段文字涉及受害者家屬對於大陸記者與境外記者的不同態度─「在他坐着蹲守的時候,很多大陸外的記者紛紛上前採訪,……很諷刺的一點是湯先生一家幾乎只接受境外記者的採訪,當然包括香港的媒體。他們說的話雖然有失偏頗,卻很實在:『你們這些吃政府飯的媒體,我就算說了你們敢寫嗎,還是不要浪費大家時間了。』湯先生說這句話的時候幾位大陸的攝影記者識趣的煺開了,那麼赤裸裸的諷刺卻淋漓盡致的真實。」

吃政府飯媒體的尷尬

  在大陸,大家都知道大陸記者在百姓心目中的這種尷尬形象,儘管近些年也有一些進步,但毫無疑問,要徹底擺脫這種尷尬形象,並不是中國記者的自身努力所能做到的,這牽扯到體制問題─「你們這些吃政府飯的媒體」這句脫口而出的話就準確地給出了問題的答案,即媒體是政府的媒體,而非真正意義上獨立營運的媒體產業。在這樣的特殊媒體生態下,記者以及他們所供職的所謂媒體顯然承受着兩種力量的夾擊,一種是管制他們的政府(或者政黨),另一種就是民眾(媒體受眾)。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記者以及他們所供職的所謂媒體就同樣顯得頗為尷尬,即一邊是「你們這些吃政府飯的媒體」不得不「吃政府的飯,替政府說話」,也就是做宣傳工具,另一邊就是這些記者和媒體需要做它的基本功課─客觀報道新聞和真實反映社情。河南的那位官員曾質問記者「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上述這位動車追尾受害者家屬抱怨大陸記者「我就算說了你們敢寫嗎」,就都是這種尷尬情形的具體表現。

  民眾訴求正日趨強烈

  中國在發展,宏觀經濟總量提升的同時,民眾的民主意識和訴求顯然也日趨強烈,而媒體既是一種社會監督力量,也是反映民聲的重要平台,因此媒體似乎面臨着越來越大的雙重壓力。眾所周知,大陸的電視頻道在每晚七點鐘幾乎就變為一個頻道了,那就是央視的《新聞聯播》,數十年如一日。然而,「領導很忙,祖國發展很快,外國很亂」─民眾給予其這種叄段式概括,顯然極盡嘲諷。作為黨報的《人民日報》或許因為改變了它的作文定式(居高臨下),幾篇平民角度的評論刊發之後,網路上便有了「《人民日報》說人話」的驚唿了。我想,這些都清晰地向我們傳達出了這樣的訊息:民眾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媒體,媒體也需要向它的塬本特性回歸。

  《真實就是力量,我問心無愧》─我不知道這位記者的這篇紀實報道是否可以通過他所供職的報社總編的「把關」,然而他選擇在網路上「我問心無愧」一番,我想這本身也可以解釋為甚麼「湯先生一家幾乎只接受境外記者的採訪」這個問題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楊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