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埃塞俄比亞饑荒:不是天災是人禍 政府導致

百年不遇的大旱波及非洲東部大片地區,除索馬里之外,埃塞俄比亞也是重災區。該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常年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它從聯合國糧食計劃署領取的救濟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

 

"我剛從埃塞俄比亞的歐加登地區回來,親眼看到那裏的婦女帶着孩子走五個小時的路,就是為了尋找食物和衛生用品。越來越多的孩子營養不良,牧民失去了牲畜,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聯合國緊急救助協調員阿莫斯(Valerie Amos)上周在亞的斯亞貝巴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各界為埃塞俄比亞捐助更多的食品。

過於重視出口,政府好高騖遠

儘管大力投資農業領域,但這個自稱「非洲之虎」的國家卻始終無法擺脫饑荒之國的名號。埃塞俄比亞總理澤納維(Meles Zenawi)去年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我們希望,在未來五年內,不僅能生產出足夠自給的食品,而且還能出口。"現在看來,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是存在着天壤之別。從今年2月分歧,他的政府就不得不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一道為300萬饑民請求救助。專家認為,這個數字可能還是比實際饑荒人數低。

究竟是"非洲之虎"還是"乞丐"?數年來,埃塞俄比亞一直都自稱經濟增長率高達10%以上,當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般都會把這個增長率進行下調修正。與此同時,在這個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十分之一的居民都要依靠食品救濟維持生存。

聯合國官方認定的食品供應問題原因是去年年底的雨季大旱,但是救援組織抱怨,在饑荒尤其嚴重的歐加登地區,由於政府軍和所謂"歐加登民族解放陣線"的反叛武裝之間持續爭鬥多年,很多地方救援人員根本無法進入。有時候,該地區還會將所有的救援組織驅逐出去。

慈善組織樂施會(Oxam)非洲之角地區負責人麥唐納德(Alun McDonald)也認為,氣候的影響只是造成饑荒的部分原因。

"執政不當、缺乏危機的政治應對能力,是背後隱藏的原因。有大量的人為因素造成了這場危機的產生。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往往也是最貧窮、最不發達、政治上最為邊緣化的地區。假如雨水不降臨,那裏的人們就毫無安全保障。"

大量兒童嚴重營養不良

耕地外租造成本地供應不足

在"世界有糧"救濟組織(Brot für die Welt)擔任非洲部主任多年的東非問題專家海斯(Helmut Hess)進一步闡述了"人禍"在埃塞俄比亞饑荒中扮演的角色:

"政府農業政策的首要目標不是自給自足,而是支持出口。另一個因素就是,許多耕地被包租給外國投資者,這些土地不是用於耕種糧食,而是為了生產有機燃料,或者即使是耕種糧食,也不用於滿足本地需求,而是銷往國外。"

在這種將肥沃的耕地外租給來自印度、中國和沙特的農業公司的行為受到廣泛批評之後,埃塞俄比亞投資機構目前已經將部分租用合同宣佈無效,並且未來將租用合同上網,更加透明化。目前,僅僅在甘貝拉州就有將近900份土地耕種許可證發放給耕種大豆、水稻或有機燃料等出口產品的公司,而每公頃每年的租金才折合2美元。

八成的埃塞俄比亞人直到今天都一直是農民。假如這個國家要解決自己長期的饑荒問題,就必須把精力集中在這些人身上。"世界有糧"組織的海斯認為:

"必須儘快將糧食生產分散化,通過相應的措施為那些小農戶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

作者:Ludger Schadomsky,編譯:雨涵

責編:洪沙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