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蔣經國來了 大陳人「咱沒被拋棄」

大陳過台灣「金剛計畫」啟動

五十六年前,大陳島上萬頭攢動,摻雜着一股不安與惶恐。代號「金剛計畫」的大陳撤退行動即將展開,揭開大陳人的遷台史。

捧著祖宗牌扶老攜幼上軍艦

當年岩壁上還漆著標語「我們要打回大陸」,這種慷慨激昂的標語,是國共交戰、爭奪主權的印記。但危急的情勢,迫使全大陳的壯丁背着棉被家當,婦女抱着新生的嬰兒,老人手裏捧著菩薩神像與祖宗牌,上萬人走過舢舨搭成的碼頭,登上小艇再轉到外海的軍艦,前往他們噎多次聽說、卻未曾親見的「寶島」台灣。誰也沒想到,這一去,再也回不了大陳,「打回大陸」成了實現不了的壯志。

運補艦中彈一江山全軍覆沒

三、四十歲以上的台灣人對大陳島撤退的歷史都還有印象。一九五五年一月十日,大陳一整天都被共軍猛烈轟炸。滿載物資的「中權」號登陸艦在灘頭中彈,艦上汽油桶拖着火焰飛到半天高。八天後,共軍發動三軍協同作戰,攻擊大陳北方門戶一江山,守軍全軍覆沒。

二月八日,蔣中正總統只好接受現實,下令「轉用」大陳駐軍,並且將島上一萬八千多位居民全部撤運來台。美方派出船隻協助運輸,還動員四艘航空母艦護航。

蛙人拆地雷別了大陳我的家

在探照燈與中外記者的鏡頭下,士兵們不停搬運多年來的裝備。蛙人拆除海灘的地雷與鐵絲網,美軍在灘頭指揮交通,喊著剛學的華語:「兩路!兩路!」國軍將領看着多年心血付諸東流,不甘的心情溢於言表。

二月十二日中午,最後一艘軍艦離開上大陳的灘頭,總計撤出三萬三千七百七十七名軍民,以及四萬噸的物資。

砲聲中 蔣經國來了 大陳人「咱沒被拋棄」

對於大陳人來說,撤退來台之前那一段時光,蔣經國是所有人共同的記憶。在國府據守大陳的五年中,蔣經國平均每兩個月就來一趟,「蔣主任」總是來無影去無蹤,搭著水上飛機就來到大陳。有時候一個人走在街上,跟民眾打招呼,和士兵下象棋。

住在下大陳西嘴頭的嚴正德回憶,有一回蔣主任到家裏,看到大鍋里煮著小番薯,便問:「我可不可以吃一塊?」別人回答他:「那些番薯是要餵豬的,不好意思給主任吃這種東西。」蔣經國說:「不要緊,番薯是好東西,豬吃了都會肥,人吃了更不得了!」

台商尚枝菊是大陳義胞的第二代,她噎是第三次回到大陳。她說:「我姑姑那年廿歲,留着兩個小辮子,蔣經國到村子裏來,摸着她的頭說:『小姑娘,帶你去台灣好不好?』」

這時大陳人幾乎天天躲空襲警報,政府已宣佈要疏散,但一條船也沒來,不免有人懷疑:高官們會不會一走了之,把他們留給共產黨?

蔣經國高調在大陳街上串門子,告訴大家「帶你們去台灣」。民眾心裏想,蔣總統一定不會拋棄大陳人,否則怎麼敢把「太子」派到最前線來?

根據當時中央日報記者劉毅夫的回憶,在二月上旬的幾天,船團一直未出現,蔣經國憂慮到晚上睡不着覺,只是不能在人前表現出來,甚至不敢爬到山頭上向東邊瞭望。直到二月七日美軍船團出現,蔣經國才鬆了一口氣。

對於被迫放棄大陳,許多文武官員痛心不已,深沉的蔣經國幾乎不曾表現情緒。二月十日他帶着部屬在下大陳,將最後一面國旗升上旗杆,有人忍不住掉下眼淚,他只說:「不要難過,總有一天,我們會打回來。」

回到人去樓空的專員公署,行政專員沈之岳報告,該搬的東西都噎搬光,蔣經國拿起一根木棍,遞給劉毅夫說:「你就發泄一下吧,今天打壞公家的財產不犯法!」

‍‍‍一九五五年二月中旬,大陳最後一批軍民撤離,蔣經國也返抵基隆港碼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楊秀

來源:聯合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