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謝選駿:德國預測中共可能走向戰爭

2011年6月22日,「德國之聲」預測:中國可能正在身不由己地捲入對外戰爭。

    德國之聲多少代表了德國主流社會的觀點。它認為,最近圍繞着中國與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南海主權爭議又開始激化,直至近日越南公開在南海舉行實彈軍事演習,將中國的南海問題戰略再次推向了極其尷尬的境地。中國的南海戰略到底何去何從?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主權爭議,這幾年已經成為一個令中國十分頭疼的問題。由於南海底下石油資源豐富,再加上由於中國的崛 起,東南亞國家大都希望依靠美國來平衡中國的影響,而美國也希望藉助東南亞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東南亞國家近來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叫板的程度不斷增高。
    
    在中國方面,由於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上漲,北京高層之前確定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主權在我"的方針,幾已成為被人們嘲 笑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中國國內民意還是一些企業,都似乎有在南海問題上蠢蠢欲動,先下手為強的意圖和行動。因此,一段時間來,發生在中國和東南 亞國家的一些南海衝突事件,很難說清到底是誰的責任。5月26日,中國的海監船與越南的勘察船在有爭議的南海海面發生衝突,最後中國方面剪斷了海底的電 纜,從而引發了最新一輪的中越南海爭議。
    
    5月29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次對中國的行為提出抗議,並表示越南可能將動用海軍力量來解決爭端。這是東南亞國家第一 次將軍事打擊方案提上桌面,也使得中越之間長期存在的恩怨再次表面化,尤其是中越是否可能在南海開戰,成為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在東南亞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議中,越南和菲律賓是兩個比較行動最為激烈的國家。除了越南首先將軍事議題提上議事日程外,菲律賓最近正考慮將英文的"南中國海"改名為"西菲律賓海"。
    
    但面對這些行動,中國方面的舉措則似乎有些前後矛盾之處。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南海的先下手為強策略是導致南海局勢緊張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國官方的立場卻又相對比較曖昧,從而導致了中國民間的相當不滿。
    
    這一怪圈實際上也折射出今天中國的兩難和困境,那就是中國在崛起過程中,一方面過分不自量力,從而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崛 起的不應有的疑慮和警惕,而另一方面中國則對於國家的長遠發展又缺乏一個整體的規劃和部署。這一兩難的結果就是,崛起期的民意被煽動起來了,而盲動的民意 最終又無法得到良好的舒緩。
    
    在南海問題上,盲動的民意是令北京高層十分頭疼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南海風雲激盪,尤其是與越南的矛盾加劇,中國國 內主張對越開戰的民意不斷上升,令北京高層處於進退兩難之中。坦率講,今天的中國內外並沒有做好對外開戰的準備,甚至也並無此決心。但盲動的民意卻不斷推 波助瀾,令決策者也逐漸陷於迷茫,並繼而導致利令智昏。
    
    在這方面,北京比較顧忌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國內的穩定狀況,二是美國的態度。就第一個問題而言,維穩幾乎已經成為北京高層 的頭號目標。為了維穩,北京不敢與北朝鮮翻臉;為了維穩,北京對內動輒動用軍隊和坦克平定騷亂。但在外交戰略上,維穩之上的策略卻往往使得北京高層瞻前顧 後,不敢有所作為,並繼而導致日益盲動的民意的不滿。
    
    北京領導人面臨的這一內外困境,與歐洲工業化早期的現象頗有類似之處。不同的只是,今天的中國沒有象歐洲早年那樣經歷過思想啟蒙的洗禮,有的只是崛起期的盲動。
    
    人們千萬不可小看了這一盲動的情緒,它在危險的時候,很可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盲動舉措。中越是否可能開戰就是一個明 顯的例子。從表面上看,今天的中國既沒有開戰的決心,也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但在民意的不斷盲動和騷動下,尤其是在越南不斷緊逼,而中國國內矛盾又無法找 到出路和出氣口時,形勢就可能變得比較危險。若越南方面無法保持克制,若中國繼續不斷遭受心理刺激,那麼一個本來並沒有做好開戰準備的國家,完全有可能走 上對外戰爭的道路,並藉以轉移國內矛盾。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這樣的例子和教訓。
    
    ……
    
    對德國之聲的上述看法,我是不敢苟同的。
    
    因為,這是德國是一個習慣於對外侵略的國家,中國卻是一個習慣於被人侵略的國家。
    
    德國人不打內戰但擅長外戰,中國人卻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大家都說清朝腐敗無能,但滿清斃命之後,中國卻從來沒有能力從事過一次哪怕僅僅一次「邊境衝突」之外的對外戰爭。
    
    抗日戰爭要等到英美對日宣戰之後戰爭才全面開始;韓戰中國則是作為斯大林的馬前卒赴死的。
    
    現在,中國即使在南海與越南開戰,最多也是「邊境衝突」的水平;不會與美國發生衝突。中國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的唯一戰場,是在台灣海峽。
    
    這就是「內戰內行」的邏輯。
    
    
    2011年6月23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