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中共沒有的是值得效仿的國家模式

中國的軍事預算逐年增長引起了西方的不安,但《明鏡》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自進攻越南後,三十多年沒有進行過戰爭"。中國領導人認識到,"戰爭作為政治工具已成為歷史",當前重要的是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中國人確實在征服世界,他們做得很有成效,採用的方法是對西方執行進攻性的貿易政策、向非洲和拉丁美洲發放廉價貸款、給自己的夥伴施加外交壓力、以一種近似文化帝國主義的活動反對我們視為具有普世價值的人權、派遣士兵參與聯合國維和使命,其數量在安理會成員國中名列第一。中國用的是軟實力,而不是硬實力。

北京目前在全球各大洲進行的這場戰爭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戰爭,至於它使用的手段是否可以完全稱為'和平手段',則是另一個問題。共產黨當權者隨心所欲地利用國際協議:如果遊戲規則妨礙他們,他們就會'有創造性地'繞過這些規則或藉助聽命的友邦重新制定規則。"

文章接着列舉了中國的貨幣匯率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嚴格限制稀土出口、不平等對待外國在華企業等問題,並特別注意到中國以金錢支持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踐踏人權的專制國家。文章最後寫道:

"中國的外交武器發揮了作用:世界貿易組織內,現在沒有人能抗衡由非洲國家牽頭的親華投票聯盟。聯合國內,支持中國往往形成了明顯一邊倒的形勢:過去十年內,在人權問題上支持中國立場的國家已從50%上升到70%以上。在一些重要機構中,華盛頓甚至已經沒有代表。"

孔子學院難以輸出國家模式

"當然,這一切並不意味着西方在爭奪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精英的競爭中已經遭受失敗。西方雖然不能、也不可以象北京那樣偏愛獨裁者,但除此之外,歐美還有一個完全可以與之競爭的領域,這就是值得人們學習的、理想的國家模式。

就算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實可以獲得一些專制統治者的垂青,但它只能成為少數人的模式。中國在國外設立了近五百所孔子學院,想以此表明自己在文化上的優越性。在中國把獎學金名額提高十倍後,在中國各大學留學的印度尼西亞學生是該國留美大學生的兩倍。不過,西方在世界大多數地區一如既往仍然是一切事物的標準。

對中國國家控制一切的做法,許多人持曖昧立場,他們把這種做法視為經濟上有意義的過渡模式,認為中國最終會象韓國一樣走向擁有有效機構的民主體制。但現在第三世界許多人把德國視為榜樣,為了獲得更多的好感,我們需要增加、而不是減少傳播我們價值觀的歌德學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