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中國大陸經濟究竟哪裏不對勁?



  我們不止一次地提起過北京在披露經濟數據時報喜不報憂的傾向(很難說僅限於中國)。從下面任何一個理由來看﹐如此蓄意粉飾財務數據對中國來說簡直就是非做不可的事情:要強化中國作為全球增長動力的形象﹐這種相對晚近形成的形象來之不易﹔中國的龐大人口正在對不可抗拒的資本主義成果快速形成一種貪婪的胃口﹐要防止這種胃口因為對經濟的擔憂而一去不復返﹔要安撫外國投資者﹐畢竟中國之所以取得驚人的增長﹐外國投資者貢獻了相當大一部分的動力。

  表面看來﹐一切似乎都在正常運轉﹐只是有可能不像以前那麼活躍。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0.3%﹐低於今年一季度的11.9%﹐但顯然是華盛頓和西方其他國家十分艷羨的。我們在羨慕之外﹐也老是惦記著﹐這些數字所反映的那個經濟體當中有地方不太對勁﹐而這些不太對勁的地方可能是今年以來上海股市下跌 26%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膨脹﹐政府正在恪盡職守地採取緊縮措施﹐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取得多大成功。然後惠譽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上週發佈了一份非常說明問題的報告。報告談到中資銀行及其不謹慎的貸款習慣﹐標題之直接讓人眼前一亮﹐叫做「非正規證券化日益扭曲信貸數據」。

  惠譽的報告說﹐貸款的放緩完全沒有達到官方數據所顯示的程度﹐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信貸通過非正規的證券化﹐被轉移到了中資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外﹔所謂證券化﹐就是將貸款重新包裝為投資產品出售給投資者。

  這些現象所喚起的記憶﹐哪怕是在這個病痛中的星球最遙遠的角落﹐也都讓人不寒而慄﹐而在我們自己引以為豪的國家﹐更是如此。

  這種狡猾的行為多與私人信託公司合謀而為﹐沒有被中資銀行披露﹐所以就不要浪費時間在它們的財務報表裏尋找蛛絲馬跡。這一切導致的結果就是信貸增速被普遍低估﹐進而意味着﹐銀行的貸款損失撥備與資本金對信貸損失的風險敞口遠遠高於你的想像﹐不管你如何仔細研讀它們的資產負債表。

  惠譽最大的擔憂﹐理所當然地是中資銀行承擔的流動性風險和「越來越多的潛在負債」。惠譽分析﹐以信貸為支持的貸款產品常常被當成銀行存款的替代品來推銷﹐而投資者一般都相信銀行有一種隱性保證﹐即在產品到期時會償還他們的投資。

  呵呵﹐那可不一定。惠譽指出﹐由於這些債務在銀行財務報表的任何地方都沒有體現﹐它們「代表的是一種隱性的流動性需求」。大銀行或許還能夠應對可能出現的現金緊張﹐但一大堆小銀行有可能會非常艱難。

  而且我們在里說的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數千億上萬億美元的事情。所以﹐當該發生的發生﹐房地產泡沫被擠破﹐衝擊可就大了去了﹐而且受衝擊的不只是中國。

  對上面做一些補充。感謝財經博客「Zero Hedge」﹐它引用了《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最近的一篇文章﹐文章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經濟學家報告說﹐根據電錶讀數計算﹐中國共有6,450萬套城市公寓和別墅空置。

  Zero Hedge宣稱﹐這個數字是美國約1,200萬套空置住房(包括開發商囤積的「影子存量」(shadow inventory))的五倍。Zero Hedge說﹐換句話說﹐中國正在隱蔽地「資助並造就」一個樓市泡沫﹐而這個泡沫至少相當於美國最近泡沫的五倍﹔美國這個泡沫的破滅﹐將其樓市和整個經濟都擊得粉碎。

  作為死不悔改的樂觀主義者﹐我們認為﹐事實或許證明﹐中國樓市泡沫破滅造成後果的嚴重程度﹐可能只相當於美國樓市破滅後果的兩倍。但這樣想之後﹐我們還是沒有覺得更加寬慰﹐這是為什麼呢?

  ALAN ABELSON

  本文譯自《巴倫週刊》(Barron's)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