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富乞丐夫婦曝光:家有三層小樓 三菜一湯




  
黎婆婆正在乞討

  
    七旬乞丐的雙面人生

  成都昭覺寺汽車站附近,時常會出現一位老婆婆,跪在路邊雙手合十,不停作揖向路人乞討。而一位年紀相仿的老大爺,總是陪在她身旁不遠,不時還會領着個約兩歲的小女孩。兩人上午八九點鐘出來乞討,下午1點之前準時收工。如此規律的乞討,以及兩人整潔的衣着,不免讓人產生種種疑問,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了解,揭開了他們沿街乞討背後的 真實生活。

  A面

  自報家門

  夫妻結伴

  乞討幾十年

  6月20日,在昭覺寺汽車站附近,記者第一次見到了這對長期在此乞討的老人。

  老婆婆頭髮斑白,身穿一件灰藍色碎花布衣,下着一條大紅色的褲子,跪在路邊,身前放有一個圓口白色搪瓷碗。離她不足一米遠的地方,坐着一位光頭圓臉的老大爺,目光始終關注着這位婆婆。

  暗中觀察的兩三個小時裏,老婆婆雙手不停地揮動着向路人作揖乞討,幾乎沒有停止。只有當身前放置的搪瓷碗被好心路人施捨的錢裝滿時,她才會停下,拿出一個紅色的小方盒,小心地將錢收好。

  上前與大爺攀談,得知這位太婆姓黎,已經70多歲了,並且是位殘疾人,又聾、又啞、又瞎,很是可憐。

  說到與這位太婆的關係,大爺也直言不諱,稱二人是夫妻,但膝下並無子女。

  大爺說自己姓袁,和黎婆婆都是安岳縣人,自己已經73歲了,從老家出來幾十年,基本都是以乞討為生。

  袁大爺說,由於老伴有殘疾證,以前坐火車免票,所以兩人就全國各地到處乞討,但也多次被當地民政部門遣返。

  袁大爺表示,自己和老伴在成都沒有固定住處,有時一天只要得到幾元錢,夜裏就蜷縮在天橋下休息。但袁大爺身上雪白的襯衫,怎麼看也不像露宿天橋的樣子。見記者生疑,袁大爺只好解釋說,「在橋下面找點兒水就洗了。」

  眼見已臨近中午,記者建議袁大爺先帶黎婆婆去吃點兒東西。可袁大爺卻說,「要到錢再去吃,沒錢咋吃飯?」
 
  自稱有「家」

  吃的是糙米

  老人住在出租房

  接連幾天袁大爺和黎婆婆都沒有出現在昭覺寺汽車站附近。

  


  當再看見他們時,是在外曹家巷的一條路邊,黎婆婆依舊是跪在路邊,不停地作揖乞討,袁大爺卻在街道另一邊的長椅上打着盹兒,而他身旁還多了個兩歲左右的小女孩。

  原來他們偶爾還會到附近的幾個菜市行乞。「帶到娃娃要好要些」,問起孩子的來歷,袁大爺稱孩子是撿來的,並顯得有些不耐煩,不一會兒就牽着孩子離開了。

  


  多次跟袁大爺接觸,記者提出想要幫助他們,袁大爺立即熱情介紹起自己的情況,並且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證。

  身份證上顯示,袁大爺名叫袁德茂,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姚市鎮九峰村6組人,今年的確已經73歲了。

  袁大爺也承認自己和老伴並沒有露宿街頭,而是在昭覺寺附近租住了一間平房,一個月150元的租金。

  隨後,記者跟隨袁大爺來到了他們位於昭覺寺附近城鄉結合部的出租房。

  從門縫鑽進去,一股霉臭味撲鼻而來。七八平米的平房內,沒有一扇窗戶,透過微弱的燈光,只見屋子最外面擺着一個蜂窩煤,上面放了些鍋碗瓢盆,看起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用過了。袁大爺還刻意捧出一把糙米給記者看, 「只有吃這個」,袁大爺無奈地說。

  只是這間沒有窗戶的黴黑小屋,怎麼看也不像是有人長期居住的樣子。

  B 面

  記者暗訪

  帶過40多個徒弟

  大爺還是房東

  


袁大爺家三層小樓 


  幾天後再次來到昭覺寺汽車站,這次,記者遠遠地等着老兩口收工回家。不出所料,老兩口「收工」後並沒有回到附近的出租屋,而是搭乘公交車離開。最終,老兩口來到了位於熊貓大道附近的石嶺村,走進了一處三層高的小樓。

  返回昭覺寺汽車站,附近一位擺地攤的老婆婆告訴記者,袁大爺之前帶我們去的那間出租屋其實是他徒弟以前租的房子。「他 帶過40多個徒弟,徒弟沒有出師之前,要了100元錢,要分50元給他。」

  又過了一天,記者再次來到石嶺村。在村里一打聽,幾乎人人都認識袁大爺,而且知道他和老伴長期在村外行乞。

  一位抱小孩的婦女說,「他們屋頭都有錢,一樓的三間鋪面拿來出租,以前開的超市搬起走了,現在開的賣雙星鞋子的。」

  為弄清真相,另一名從未與袁大爺正面接觸過的記者,佯裝想租用樓下的鋪面,來到袁大爺家樓下,一個穿着紅裙子的小女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就是被袁大爺曾經帶在身邊行乞,據說是撿來的那個小女孩。而一旁的鄰居卻說,小女孩其實是袁大爺的孫女。

  真實生活

  晚餐三菜一湯

  老兩口兒孫滿堂

  


  
  袁大爺家境不錯  


  讓小女孩上樓找爺爺,告訴他有人想租他們家一樓的鋪面。不一會兒,從樓上走下一位赤着膀子的年輕小伙,自稱是袁大爺的兒子。小伙將記者引到小樓二層的天井處。

  此時,袁大爺身穿一件大紅底色,繡有金色銅錢的唐裝,正在一張木桌上享用着三菜一湯的晚餐,而一旁站着的正是他的老伴黎婆婆。

  袁大爺說自己的房租收得低,130平米的鋪子,一年才收3萬多的租金。

  交談的過程中,袁大爺一再保證房子是自己的,並聲稱有房產證。

  隨後,記者聯繫了當地的村委會,村委會工作人員和記者一道再次來到了袁大爺家。誰知袁大爺立即又稱自己並不是屋主,一旁的紅衣男子說,自己是老人的女婿,房子的確是老人的,但他表示自己並不知道老人在外行乞的事情。

  最終,袁大爺承認了房子是自己修的,每年能收入一筆3萬多元的租金。另外自己有兩個兒子、3個女兒、4個孫子,並非孤寡老人。

  經過村委會工作人員的教育,袁大爺表示要「金盆洗手」,不會再帶老伴到街上行乞了。 早報記者袁玥攝影趙霞(翻拍視頻)

  靈魂「缺鈣」兒孫怎麼站得起來

  古琴

  「嗟來之食」,語出《禮記·檀弓下》。

  寧可不吃富人黔敖之施捨,饑民也要保持作為人的最後尊嚴。經過幾千年的演變,人對物質的渴求漸漸戰勝了自我尊嚴,誠信的缺失和金錢至上的觀念影響漸深,更有甚者將行乞當做致富的捷徑。

  其實,乞討也不是一項好勝任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叩頭作揖,冰冷的水泥地都被磨破一層,他們辛苦的目的就是要「不勞而獲」。但是,我們不應忽略袁大爺身邊那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她從小耳濡目染的是怎樣一種生活法則?她的人生會怎樣被改寫?

  金錢之誘,蒙蔽了人本來的智慧,留給下一代的是瞞與騙的教材。袁大爺兒孫滿堂,本應享天倫之樂的小康之家,成了村里眾所周知的「乞討致富者」,子孫有何尊嚴可言?生於斯、長於斯、得教於斯,成年之後,怕也加入了瞞和騙的隊伍,靈魂「缺鈣」,再也站不起來。

  每一次成功的乞討,就是對善良的欺騙。當人們的愛心一次次被敲碎之後,就容易變得冷漠、麻木,不再為苦難悲憫,不再伸出溫暖的手。

  袁大爺表示要「金盆洗手」,這是一個對家庭、對子孫重拾尊嚴的重大決定。富也好,窮也罷,尊嚴在,人就會頂天立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四川在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