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寒山:古巴見聞錄(二) 一國兩幣

中國有「一國兩制」,古巴有「一國兩幣」。這裏的「幣」是貨幣的幣。中國的一國兩制指的是大陸允許香港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而古巴的一國兩幣是說在古巴經濟中有兩種貨幣在流通。一種是普通古巴人使用的,就叫古巴比索;另一種是給來古巴旅遊的外國人使用的,我們不妨叫它外匯券。外匯券這個名詞中國人並不陌生。

(照片說明:上面一張是一元面值的外匯券,下面一張是五元面值的比索。實際上這張一元面值的外匯券可以兌換五張五元的比索。)


在70年代,當中國有一點開放,外國旅遊者和華僑可以來中國時,中共政府就想出了這個主意。當時中國老百姓從大米到草紙樣樣東西都要配給,那麼外國人來了以後怎麼讓他們消費並把帶來的外匯留在中國呢?於是專門向外國人和華僑開放的商店就出現了,裏面有外面市場上見不到的商品,外國人和華僑把他們帶來的外匯兌換成中國的外匯券以後就在裏面購物,不受限制。外匯券和人民幣之間是不能互換的,沒有比率。

但是時間一長,很多中國人就從他們的華僑親友那裏得到了外匯券到外匯商店裏去買外面看不到或者緊缺的東西。這實際上也是他們的親友接濟他們的一種形式。慢慢地,在中國市場上實際上就產生了人民幣和外匯券之間的黑市交易。

古巴今天的情況和中國40年前很相似,只不過外匯券流通的程度比中國當時要廣泛,這既是因為來古巴旅遊的外國人和古巴本地人口之間的比率要小得多,也是因為古巴很多人都有親戚在美國,他們把外匯券帶進來接濟親友。

古巴的外匯券主要和兩種西方貨幣接軌,一是歐元,一是加元。如果是美元,那要交百分之二十的兌換費,這是古巴政府專門用來反擊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的。所以美國人去古巴前一般都把美元先換成歐元或加元,不然一百美元到了古巴就只等於八十美元。歐元和古巴比索之間的比率大概是一比一。

和過去的中國不同的是,古巴的外匯券和比索之前可以互換,比率是一比二十五。外國人只能用外匯券消費。商店價碼上往往都標明是古巴比索還是外匯券,但即使不標明,一般人一看商品就知道這個價格用的是哪一種貨幣。例如,在大街飲食灘上,兩片麵包夾一根紅腸標明10塊錢,那肯定是古巴比索。在中高檔旅館裏,一個房間一晚100塊錢,那肯定是外匯券。

那麼古巴人現在的收入情況如何呢?一般來說,如果有三四百比索一月就不錯了。那就是說二十元外匯券就相當於他們的一個月的工資。而二十元外匯券一般是外國人在古巴飯店裏吃兩頓比較節省的飯的價錢。住在專門招待外國人的旅館裏,按照西方的習慣每天留一元錢作為小費就相當於清潔工百分之好幾的月工資。兩三個人一起在飯店裏用餐完畢後,如果按照百分之十的標準留小費那更為可觀。

一國兩幣使得古巴社會在經濟上分為對比鮮明的兩個世界。來自資本主義世界的外國人在享受一個共產黨政府為他們提供的消費特權的時候,一方面時時刻刻都感受到如芒刺在背的經濟不平等,但另一方面在找回零錢時又常常要留心看一下是否是外匯券,因為對於外人,兩種貨幣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習慣地分辯出來。一般來說,國營的商店、飯館和旅館不太可能欺詐顧客,但小商販和個體戶就難說了。有的人力車夫常常就把比索當作外匯券找給顧客,等顧客發現時他們早已蹤影全無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