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北韓幣改意在摧毀市場

作者:
▲安德烈-蘭考夫

1月30日早晨,北韓亂作一團。因為,北韓政府實施了自1992年以來中斷的貨幣改革。從北韓的歷史上看,推行貨幣改革措施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但這也不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那麼北韓當局此次採取這一措施的原因何在?

大部分專家分析說,北韓貨幣改革的目的是通過減少居民手中持有的現金來阻止通貨膨脹。當然,不能否認北韓政權此舉確實有這樣的目的。但客觀來說,北韓的通貨膨脹並未嚴重到需要推行貨幣改革的地步。北韓2002年推行「7.1改善措施」以後曾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但近來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因此可以說,比起控制通貨膨脹,貨幣改革更傾向於其他目的。

將貨幣改革視為削弱過去15年裏挑戰管理主義國家經濟統治體制的市場勢力的措施更加恰當。儘管政府當局努力想要維護斯大林式經濟體制,但北韓社會上仍然自發成長起一批市場勢力,他們成為北韓精英們不共戴天的仇人。北韓幹部最畏懼的「敵人」就是依靠市場維持生計的人們。對於北韓統治階級來說,在家裏做豆腐或縫製便服的大媽們比「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更加可怕。

這是因為,市場勢力對北韓幹部的權力和特權構成威脅。集市是可以在無形中改變北韓人民意識的地方。市場的自發形成使北韓居民明白,即使不依靠幹部分配的東西也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對國家的依賴度也日益下降。另外,集市也是信息自由流通的渠道。在這裏,北韓居民可以了解被封閉的消息和禁止談論的事實。因此,統治階層的閉關鎖國政策搖搖欲墜。

中國共產黨幹部在面臨同樣挑戰的時候,放棄了對市場化趨勢的控制。但在南北經濟差距過大,又處於分裂局面的情況下,如果採取中國式改革和開放政策很有可能會像東德一樣造成體制崩潰和吸收統一的後果。北韓統治階層無法隨心所欲的控制,最後只能強行打壓市場勢力。因此,他們推行了貨幣改革,這一政策將給不少個人和中小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北韓特權階層理想中的社會是,幹部讓做什麼國民就做什麼,國民依靠幹部分配的糧食生活。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維持自己的權力和特權。

2005年恢復分配製度以後,北韓國內的統治基調簡而言之就是「反改革」。在過去4、5年裏,北韓政權一直努力限制或打壓自發形成的市場化趨勢並試圖恢復金日成時代的斯大林體制。貨幣改革就是通往這一目標的措施之一。

 
北韓政權選擇的100比1兌換比率也具有政治象徵意義。此次推行貨幣改革措施以後,物價和工資將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即金日成時代的水平。北韓目前的平均月薪為50朝元(新幣),在黑市上,一公斤大米的價格為25朝元。北韓體制開始發生動搖之前的20世紀80年代末,平均月薪為60至70朝元,當時黑市上一公斤大米的價格為15至20朝元。換句話說,北韓統治階層似乎要恢復他們認為是「自己的天堂」的20世紀80年代的生活。

貨幣改革使北韓又後退了一步。從2005年以後的動向來看,這並不讓人感到吃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朝鮮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