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胡舒立:證券界「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財經》創始人胡舒立入職中大將擔任中大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紐約客》的胡舒立專題7月20日出版的《紐約客》上有篇胡舒立專題,作者是駐紮中國的美國記者Evan Osnos。文章詳細介紹了胡舒立在新聞領域的成績,她的新聞之路、《財經》之路,並且在結尾寫出胡舒立對《財經》的看法:《財經》是一隻啄木鳥,永遠在敲打一棵樹,不是為了把樹擊倒,而是為了讓它長得更直。

   胡舒立,54歲。祖籍上虞豐惠。由於胡舒立領導的《財經》多次刊發揭黑報道,被稱為是證券界「中國最危險的女人」。胡舒立辭職的消息昨日一傳出,就有網友如此評論:唉,剛續訂了一年《財經》,後悔啊。

  作為《財經》的創始人和靈魂人物,10多年來,《財經》獲得「國內最好的財經雜誌」的美譽。業界普遍認為,《財經》的成功帶着很深的胡舒立烙印。此次離開雜誌界,殺入教育界,胡舒立能為中大傳播學院帶來什麼新風頗令人期待。不過,多名接受記者採訪的媒體人士則認為,相對於媒體來說,高校中的條條框框或許更多,個性嚮往自由不受束縛的胡舒立是否適應高校環境,仍是未知之數。

  籌辦新雜誌一事擱置?

  此前有消息指,胡舒立及其採編團隊從《財經》正式離職之後,將會創辦一本新的雜誌,可能命名為《財經新聞周刊》。

  知情人士透露,胡舒立一度忙於籌備個註冊資本在百萬左右的公司。這一公司名字可能為「財新有限公司」,將由《財經》30多位離職人員出資組成,包括《財經》管理層以及編採骨幹。

  有消息稱,著名私募股權基金厚朴投資創辦人之一的方風雷擬出資協助《財經》創辦人兼主編胡舒立另起爐灶,與浙報集團共同創辦一家新的財經媒體。而且有媒體言之鑿鑿地提到,小超人李澤楷也將為胡舒立的新媒體出一部分資金。

  前述原《財經》經營系統A先生說,「舒立是一個有新聞理想的人,她總希望在國內辦一本觀點獨立的雜誌,一本純粹的新聞性的雜誌。並且這本雜誌能夠不受政府和資本的影響。」

  「此前有些媒體曾報道,舒立為了本人的利益而離開《財經》,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根本就是對她的攻擊。」A先生如此說道。但A先生提到,作為靈魂人物的胡舒立接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後,「財新有限公司」不一定可以繼續籌辦下去。

  不過,《財經》一名記者昨日卻稱,胡舒立在中山大學任職,這將不會影響她對新的出版業務的領導。上述記者還提到,預計編輯團隊很大一部分員工將跟隨胡舒立一起走,並表示他們很快就會搬到新的辦公地點。

  另外,有媒體報道,胡舒立將要新創刊的雜誌已經在北京大望路的某寫字樓租下辦公區,並已有十餘位員工入駐開始辦公。但該消息目前尚未得到確認。

  對於胡舒立在中山大學任職的同時是否還將籌辦其他雜誌,中山大學傳媒及設計學院有關人士則含糊其辭。

  揭露「基金黑幕」引發「證券市場大地震」

  她多次刊發黑幕報道,被《商業周刊》稱為是證券界「中國最危險的女人」。比較著名的報道有:「基金黑幕」報道、「銀廣廈事件」報道等。此前美國的《商務周刊》評50位「亞洲之星」中,中國女性佔6人,其中一位就是胡舒立。

  胡舒立,54歲,祖籍上虞豐惠。據百度百科顯示,她的大外公是中國新聞出版界的開拓者、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愈之,外公胡仲持也是新聞出版界的老前輩。她的母親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工人日報》編輯。

  1982年,胡舒立進入《工人日報》國內部當了一名記者,第一篇文章便是1985年關於河北省華北油田的揭露性報道。

  1987年,胡舒立獲得美國事件新聞研究所(WPI)獎學金,赴美國做了歷時4個月的採訪,她的足跡踏遍了美國25個州,40多個城市。

  1992年,胡舒立離開了任職10年的《工人日報》,到中國第一家民營報紙《中華工商時報》任國際部主任。她告別了黨報,選擇了一個能對經濟發言的小舞台,成為「中國財經記者第一人」。

  1998年4月,胡舒立創辦了《財經》雜誌,自己擔任了雜誌主編。《誰控制了馮明昌?》、《成敗陳久霖》、《瓊民源》、《君安震盪》等一篇篇報道相繼問世。這些文章不但以其調查之縝密、敘述之簡潔而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嘆服的是報道揭露了中國股市界的黑幕,尖銳地批評了證券市場那些醜惡的現象。

  由於《財經》確立了「獨立、獨家、獨到」的辦刊方針,發表的報道又鋒芒畢露,從而引發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大地震,同時《財經》雜誌也一夜成名,胡舒立也因此被《商業周刊》冠以證券界「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為此,圍繞中國股市的一場大辯論席捲而來。胡舒立又在《財經》推出了《莊家呂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國股市的種種劣跡,這場辯論的結果:促使高層痛下決心整肅證券市場的違規行為。

  楊浪接任《財經》副總編輯

  除同意胡舒立辭職外,聯辦同時還接受了副總編輯戴小京的辭職報告,並任命楊浪為副總編輯。此外,執行主編王爍昨晚也透露,已遞交辭呈。

  胡舒立的接任人選也是關注焦點所在,不過《財經》雜誌有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具體人選,但相信很快會有人進來。」此前有傳《投資者報》高層集體進駐的消息,但上述人士予以否認,同時也稱《證券市場周刊》主編接任的消息也不確切。

  11月9日面世的2009年第23期《財經》雜誌仍有署名為胡舒立的評論文章,這是胡舒立作為《財經》雜誌主編的最後一篇社論。在這篇社論中,胡舒立直言創業板「這種越俎代庖的呵護,恰恰扼殺了市場自身的活力,並必然會出現各個層面的逆向選擇」。

  胡舒立的《財經》大事記

  1998《財經》創刊

  200010月號刊出封面文章「基金黑幕」,在資本市場引發強烈反響。

  2001《財經》刊出「股市憂思錄」、「莊家呂梁」、「誰在操縱億安科技」、「銀廣夏陷阱」等重點報道。

  2002《財經》「誰來接管銀行」、「開平之劫」、「貸款黑洞」、「接管深發展」、「東亞:銀行涅槃」等一系列封面文章引起轟動。

  2003《財經》憑藉SARS系列調查報道,獲「2003年度傑出國際調查新聞獎」榮譽提名獎。「周正毅興衰」、「盧萬里案真相」、「馬招德賣官鏈」等文章,標誌着《財經》將觸角伸向反腐領域。

  2004 以「礦難探源」為起點,《財經》雜誌在每年的最後一期推出「年度特別話題」。

  2005 從對「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等深度報道開始,《財經》全面關注中國的環境與科技問題。

  2006 8月,封面文章「上海社保:危險的投資」刊出,在國內媒體中率先全面揭開了上海社保大規模投資背後交織的權力尋租「灰幕」。

  2007 「誰的魯能」、「內部人關國亮」等封面文章,表達了《財經》對「灰色地帶」的關注,並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調查處理。

  2009 11月9日,《財經》雜誌創立人胡舒立辭職,副總編輯戴小京辭職,同時任命楊浪為副總編輯。此前,《財經》雜誌的採編團隊60多人已離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信息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