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人物專訪:龍應台談《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作者:

六十年前,中國共產黨於內戰打敗了國民黨,成功取得政權。今年在六十周年慶典一片歌舞昇平,鑼鼓喧天之際,有沒有想過這段歷史的背後,在兩岸平民百姓當中究竟有多少辛酸的故事呢?(李若清報道)

 

龍應台。(圖片由龍應台提供)


台灣作家,香港大學"傑出人文學者"龍應台的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就是要讀者在她那感情細膩的筆下細味在國共內戰下那一代人--也就是讀者的父母或祖父母輩--在戰爭中的如何飽受生離死別及顛沛流離之煎熬。

她的書中講述的,是海峽兩岸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的命運,如何在那個兵慌馬亂時代不由自主的被永遠改變。當時,有大約二百萬人逃往台灣,留下了摯愛的父母,妻子,甚至是兒女在中國大陸。匆匆離別後,兩岸隔絕了通訊差不多40年,很多人也再沒有見過他們的親人。

龍應台說,她寫這本書是出於一種緊迫感,因為她的父親幾年前去世,母親最近幾年也失憶了,這兩扇歷史的門都永遠關上了,所以她很希望在其他還在世的倖存者沒有離開之前趕快記錄他們的歷史。

她說她寫這些故事是出於幾個願望:一個是我為幾千萬犧牲的人上一柱香,第二個就是那些活下來的人,就是我的長輩,希望向他們說一聲謝謝,第三個是,用文字的藝術處理,是我無論如何要讓20歲這一代的人沒有文字的障礙。

 

 龍應台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龍應台講述自己父母親從大陸輾轉逃難到台灣的故事作為開首卷, 她的父親龍槐生來自湖南衡山, 1949年是國民黨駐江蘇常州的憲兵隊長, 隨國民黨先撤兵到海南島,1950年抵抗不了共軍的追擊,再撤退到台灣。

其中最令人感慨的一幕,是龍應台的母親在離開大陸前想把暫托祖母照顧的一歲兒子帶走,然而,火車要開啟那刻,孩子哭鬧不肯跟她走,她就在那一煞那間決定把他留給祖母.

當時大家都以為去台灣只是暫時去"躲躲雨",龍應台的母親也以為很快就能回大陸,但結果一去,就是幾十年. 她再見到長子時,他已經是一個40歲的中年人,在家鄉種了一輩子的田。

重逢後,這位被留在大陸的哥哥強忍着淚訴說,小時候總是被人說他父親是國民黨,又沒有父母親在身邊保護他。每次火車經過他們家門前,他便從屋子追出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喊:「媽媽,媽媽……」以為母親就在火車上。

龍應台的父親去台灣後也一輩子抱着遺憾,1949年他行軍路過家鄉,只能匆匆的跟自己的母親(龍的祖母)在火車站碰個面,此後,再也沒有見過母親。即使是到年邁的時候,他仍然經常拿出母親親手做的一雙布鞋底,一邊描述最後一次跟她見面的情景,一邊流淚。

龍應台父母親的遭遇,其實也在其他千千萬萬的家庭中發生。龍應台除了在書中寫自己的家庭的故事以外,更講述她的同代人,如台灣總統馬英九,港大校長徐立之的家庭,是如何在60年前的戰亂中逃離大陸,奔向陌生的香港,台灣或是其他地方艱苦地重建家園。

書中更以大量篇幅記錄了多名老兵對龍應台親口講述的故事--他們當中有曾經給國民黨或共產黨打仗的,或是本來是原來是國軍,被俘虜後又變成解放軍的老兵,更有是原籍台灣,但在日本人統治下被徵兵入伍變成為天皇服務的日本兵。

龍應台說,面對這些人物,她不想下一個價值的判斷,因為在她的眼中,不管他們是那一方的軍人,他們當時其實只是18歲的青年。他們根本沒有個人的權利選擇參不參軍,或參加那方的軍隊,他們很多人也只是在歷史的洪流下的犧牲品。

龍應台說,她就是要把"國家民族"這個機器拆開,讓讀者看裏面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讓海峽兩岸的人民能用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對方。因為她認為,互相理解對方的創傷及感情,才是兩岸長久和平的基礎。她寫這本書就是希望讓大陸的讀者,特別是年輕人,可以通過一個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既有的歷史觀念。

她說:這本書很明顯的就是它把所有的機器都拆解掉,國家這個東西,甚至民族這個東西,是希望個大陸的讀者一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你會發現到在裏頭國軍跟解放軍是放在同一個平台上,我不去作判斷,誰是對,誰是錯,甚至把中國軍跟日本軍放在同一個平台上,然後讓你看到裏頭孤零零的個人,然後不單是個人,而且是個人流血的地方,傷痛的地方,我是很希望大陸年青的一代人,你從這個角度看很多事情,思索很多事情,那你對你原來的思維會不會有不同的看法。

龍應台認為,由於政治的原因,中國的近代史有很多的黑洞。比如,她在書中提到1948年共軍圍困長春五個月,導致 10萬至65萬人餓死的悲慘史實,就是兩岸人民很少人知道的史實。當時,長春還是在國民黨控制下,林彪率領解放軍對該城採取軍事包圍,要把它攻陷。解放軍的口號是:「不給敵人一粒糧食一根草,把長春蔣匪軍困死在城裏。」

當時城裏邊的人斷水斷糧,大量的饑民擁到封鎖線央求士兵讓他們逃跑,但不被允許,於是有人把小孩放在士兵面前就走,希望士兵會對他們網開一面,有人在崗哨前上吊,更有很多人一家大小的一起餓死,長春到處都是遍野橫屍。

然而,這麼慘痛的歷史,龍應台驚訝地發現,不止很多今天的台灣及大陸老百姓不知道,原來大部分的長春人也不認識這段歷史。大陸的年輕人在歷史教科書學的,只是共軍「解放」長春的「偉大勝利」,而長期在國民黨統治下長大的台灣人民,也沒有被告知這段令國民黨不光彩的歷史。

龍應台認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打開了很多傷痛記憶的黑盒子,也撫平了很多歷史的傷痛,在台灣,有原籍大陸的老人看這本書時從頭哭到尾,也有中年的讀者寫信告訴她,看了書才真正體會到父母輩從大陸去台灣後的寂寞孤單,以及當年拋下父母親人的內疚跟無奈。她說:可是這個傷,從來沒有好好的打開過,去認識過,那你就帶著對彼此的不理解,而且那個傷沒有處理過,所以後來看到政治發展的那種鬥爭的激烈,還有在社會的 DIVISION 「分歧」,非常的嚴重。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自九月初在台灣及香港發行後,至今已經售出了超過17萬本, 龍應台認為這本書受歡迎是因為內容在許多讀者當中引起了共鳴。

最後,我想以書中的前言作為這節目的結尾跟聽眾分享:

"正因為,他們那一代承受了戰爭的重壓,忍下了離亂的內傷;正因為,他們在跌到流血的地方,重新地播種,我們這一代,得以在和平中天真而開闊的長大。"

「如果,有人說,他們是戰爭的《失敗者》,那麼,所有被時代踐踏,污辱,傷害的人都是。正是他們,以《失敗》教導了我們,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

「請凝視我的眼睛,誠實地告訴我:戰爭,有『勝利者』嗎?我,以身為『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