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唐德剛推動專業口述史 拷問張學良被拒

作者:

89歲的唐德剛先生罹患腎病多時,飽受折磨,最終決定不再洗腎,10月26日在三藩市家中安詳辭世。

眾所周知,唐德剛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但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不可勝數,唐德剛卻只有一個。他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具有「專業的歷史說書人」的氣質。當年黎東方巡迴講史,四方轟動,有次從貴陽到香港,沒有買到機票,用門票收入包了一架飛機,成為一段佳話。唐德剛沒有這種輝煌往事,我甚至沒怎麼見過他出現在電視上,但是閱讀他的文字,依然有「滿村聽說蔡中郎」的感覺。比如在一些作品中,他仿佛不是在寫作,而是在說書,常常直呼讀者「諸位」、「朋友」,親切得像是拍着你的肩膀說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楊天石先生,表示唐德剛的書很生動,「讀唐先生的書有時候會笑出來」。

這幾年,隨着《百家講壇》以及類似節目的興盛,只要打開電視,就能看到一個個學者模樣的說書人。學者在電視上講歷史,這本來不是什麼壞事,可是除了極少數專業和口才俱佳的學者,絕大多數歷史說書人和歷史毫無關係,只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選裏面的好玩故事講一講,成了「故事會」。唐德剛不同,他的作品很有趣,很好看。他對於歷史有着非常深入的把握,不管觀點是否值得商榷,他在有意識地把握歷史背後的精神和脈絡。他認為中國政治社會制度存在兩次轉型:一次是秦朝「廢封建,立郡縣」的創舉,進行了從封建制到郡縣制的轉型;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又在西方文明的挑戰下,進行第二次轉型。這次轉型被唐德剛稱作「歷史三峽」,他認為通過這個「三峽」,大致需要兩百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不能出現大的政治軍事偏差。

唐德剛的成績不僅限於他的著作,他還推動了口述史在中國史學界的發展,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顧維鈞、胡適李宗仁等在20世紀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人物,不用嚴刑拷打,都在唐德剛的「拷問」之下對自己的歷史一一招來。很多名流一掃名士風範,主動屈尊申請接受唐德剛的 「拷問」,比如宋子文並不認識唐德剛,卻找過他多次,並且委託顧維鈞代為說項。根據唐德剛的回憶,「國民黨那時流亡國外的有幾百人,他們都想做自己的口述歷史」,這一方面是因為唐德剛主持的口述歷史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項目,口述對象可以獲得經濟收入,另一方面與唐德剛的能力也逃脫不了干係,像顧維鈞、李宗仁,都沒有獲得任何費用,他們依然接受了唐德剛的「拷問」。

目前國內也有口述史熱,但能跟唐德剛相比的很少,甚至沒有。唐德剛做的口述史不僅對象非常重要,而且做得非常專業。今天很多人做口述史,好像有個錄音筆就可以了。但是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口述史要對口述對象和相關歷史有着深入的把握,當事人所說未必準確,有些話會有一些出入,唐德剛做了大量的注釋和研究。「拷問」實乃考問,一邊考證,一邊提問。所以,唐德剛雖然曾與張學良有過對談,而且錄音也有所保存,但是唐德剛並不認為他做過張學良的口述歷史,因為兩人在對談時,張學良拒絕唐德剛在史實層面上的質疑和糾正。在唐德剛看來,口述歷史需要經過考辨,不是有聞必錄即可。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歷史說書人,通常只能面向沒有專業基礎的觀眾,一旦面對專業人士或者歷史當事人,就會啞口無言。比如號稱「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的袁騰飛先生,據說有很多學生粉絲,可是講稿出版之後,不僅很多史實錯誤被一一發現,還涉嫌抄襲小說,幾乎成為「史上最差的歷史老師」。唐德剛也曾對個別史料判斷有誤,他的文章時時會有一些情感色彩過於鮮明的句子,但與那些單靠講故事取勝、以至於把小說當做歷史的說書人有着天壤之別。唐德剛的「歷史三峽」說,和黃仁宇的「潛水艇三明治」說(黃仁宇把中國比作潛水艇三明治,上層是龐大而沒有分化的官僚制度,下層是巨大而沒有分化的農民,黃仁宇認為中間階層的缺乏使得中國無法進行數目字管理)一樣,在讀者之中具有廣泛影響。他做的口述史,是研究20世紀中國無法迴避的歷史資料。可以這樣說,唐德剛不僅研究歷史,也會成為歷史研究的對象。

可惜,這麼專業的歷史說書人,走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東方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