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風塵: 論相聲 論中國 五十年之現狀

在所有的相聲段子中,台詞裏明確帶有具體「年月日」的很少。似乎每個段子都像敏感的「妙齡」女子,不願意讓聽眾得知、推斷自己的年齡和歷史,從而能夠流傳下來。
  
有一個系列的段子明顯地特立獨行,需要在每次演出之際留下明顯的時間痕跡。那就是──「今晚開始」系列。
  
這個段子的起源是在20世紀50年代,正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黃金時代。英雄的中國人民和勤勞的「中國人民公僕們」團結一致,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整個中國充滿了活力,奔馳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康莊大道上。
  
當然,我沒有趕上那個年代,無法感知當年真正的時代脈搏。只是從當時的幾個段子中有所領悟。
  
由於互聯網的力量,在2009年,我聽了劉寶瑞、郭全寶老先生在1956年說的《今晚九點鐘開始》;在這個段子裏,劉老明確的說出了演出的日期是1956年的6月6日。
  
以及同一時期,還有馬三立、張慶森的《今晚十點鐘開始》。
  
我個人比較喜歡劉老先生的那個版本。
  
在這個段子裏,劉老真心實意地流露出他對這個時代的讚揚和感謝。在演出的過程中,他們興奮地說起「一日千里」,「蓬勃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討論着各行各業的「大進軍」;在頌揚蘇聯老大哥的豐功,親切稱呼赫魯曉夫為「同志」。
  
「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一直在倡導和實踐「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是整個段子的核心。
  
可以想像,他們二位在說這個段子的時候,在無限憧憬着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美好生活。
  
只是很可惜,沒過多久,那個著名的「大革命」來了。在1968年的10月8日,劉寶瑞老先生在房山接受了批鬥,當晚去世。
  
我曾看過邢文昭(劉寶瑞徒弟之一)的一段錄像,在錄像中邢先生說道──劉老死的時候,屍骨無存。
  
在80年代,年少的我從收音機里聽過馬三立、王鳳山的《今晚十點鐘開始》。最近也是在網絡上重溫了這個版本──這個是有錄像的。
  
從浩劫中活下來的馬老,已經聰明多了,沒有在這個段子裏直接說出具體的年月日。只是他們提及的是「七五計劃」了。轉眼,六個五年──三十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這三十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在馬老的身邊又有發生了什麼?
  
重新煥發了青春的馬老,和王鳳山,毅然地撿起了這段塵封許久的相聲。並給予了其新時代的演繹,在這個段子裏,我們聽到了「四化」,「七五計劃」,聽到了馬老對下一個世紀──2000年的憧憬。我想起來,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和我們天真無暇的同學們、老師們無不共同地期望着新世紀的來臨。
  
同時,在這個段子裏,我們又一次重溫「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
  
時光轉眼,我們真的進入了21世紀。在這段日子──即80年代中後期,到2000年以後。相聲演員們越來越不願意(不屑)說這個段子了。
  
我一直有這個想法,把這段時間(尤其是由1989年開始至今)稱之為「經濟大革命」。這也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運動,大變革。這次運動也是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2007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我坐車回北京。看着外面陰暗的城市,淒冷的燈光。想着最終要必然因為這個(經濟)原因,離我而去的她。忽然由來這個想法──我們都身處於這次「經濟大革命」。無論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現在我們身處的;所有的「大革命」有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很多年輕男女之間的「愛情」總是必定無法純真,他和她的結合總是要考慮其他更多的因素,總是必定要摻夾着「利益」──「革命利益」。
  
還是要感謝民間的相聲演員郭德綱,他和于謙終於「敢面對慘澹的人生」,他們的段子改名為《今晚開始》。具體的時間,在段子裏也有明確的交代──在2005年的年底。
  
這是版本深刻地反映了二十一世紀初的社會現實狀況,這是一個頹廢、無厘頭版的「今晚開始」。
  
我們沒有了希望,沒有了憧憬,沒有了社會主義美好明天的藍圖,沒有了國際國內「無產階級革命」的形勢一片大好。
  
只有郭德綱的調侃和反諷,更加犀利,更加一陣見血。
  
從來沒有參加過「組織生活」的郭德綱,在這個段子裏,再也沒有提及在新世紀更加需要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
  
從1956年的6月,到80年代中期,再到2005年的12月。將近50年的時間,中國發生了什麼?中國又有了怎樣的改變?
  
劉寶瑞老先生可謂是「一代宗師」,他也有很高深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眼光。在1956年,他老人家就已經把目光放得很遠。這個段子裏,他就明確的指出了──「在這個時代,批判與自我批評,就像空氣一樣重要。」?多好的幹部,要是沒有堅持批判與自我批評,那麼也會變成很壞的幹部」。
  
  
我寫到這裏,忽然想起了。如果在2005年,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能夠聽到這段相聲,能夠幡然夢醒。
  
上海的房價,乃至整個中國的房價,也許就不會猶如野馬脫韁了吧──目前這篇野馬拉着全體中國人奔馳在陡峭的懸崖上。那個人,目前,卻悠悠然在監獄裏安度晚年。
  
還有其他的幾座大山,還有更多的野馬。我們怎麼辦?中國怎麼辦?
  
希望我們能夠繼續堅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如果,我們的幹部(人民公僕)們,堅持開展自我批評運動,我們會有「甕安事件」嗎?會有「貴州嫖幼」事件嗎?會有「巴東洗腳」事件嗎?……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遇到了兒時的一個夥伴。就「麻將現象」展開討論,以此來分析「我們小時侯」和「現在」的區別。我們小時候(1980年代中後期),閒人很少,大家的生活都很充實。現在(2000年代的中後期),閒人很多,大家生活很空虛,因此「家庭式麻將館」遍地開花 (http://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九評退黨有獎徵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