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1946年遣返日僑:婦女擔心遭強姦臉抹鍋底灰

葫蘆島日僑大遣返

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日本政府在國內貧困地區動員工人和農民組成「開拓團」,到中國種地。

1945年,日本戰敗。中國香港、台灣及朝鮮、東南亞地區的日僑和被繳械的日軍,陸續由政府接運回國。唯獨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僑,遲遲得不到歸期。

他們被自己的祖國拋棄了嗎?根據前蘇聯國家檔案館的資料記載,其實早在8月15日之前,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就已決定了讓「遺留中國民間的日本人定居在當地」的政策。為了捲土重來,日本政府將100多萬僑民拋棄在寒冷的東北。關東軍敗了,不甘心的日本還不想撤回他們的「開拓團」。

大遣返

然而,蘇軍統帥華西列夫斯基對有關報告根本不予理睬,「我們決不允許,在我們臨界的國土上,生活着一群與我們有着宿仇,而且像狼一樣險惡的人。」至於美國,「他們既擔心中共利用日僑打內戰,又擔心將來中國和日本兩大民族,因由日僑聯絡而團結合作,影響和動搖美國在遠東的地位」,也竭力反對日本人留居中國。中國國民政府也很快做出回應:完全贊同美、蘇兩國關於遣返日僑的決議。

1946年1月,中美雙方在上海會晤,決定自4月份起,全面遣返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僑俘。

就這樣,滯留在東北的日本僑俘,終於等來了回國的消息。他們奔向葫蘆島,經由那裏開始他們返鄉之路。時任東北行轅日僑俘管理處處長的李修業中將在回憶錄中寫道,「日僑中婦女佔70%左右,兒童佔10%,老人佔5%」。「年輕婦女擔心途中遭遇蘇聯人,都把腦袋剃成禿子,臉上抹了鍋底灰,把胸脯緊緊束起,想方設法把自己打扮成男人模樣。運送日僑俘的列車多是敞篷的貨車廂,日曬雨淋,人又擁擠,車速又慢,種種艱難苦處自然不少。」此外,還不得不提防土匪及傳染病的威脅,而預想中的中國人大規模的報復行為卻很少發生。

勞 工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回到祖國。儘管之前《波茨坦公告》明白無誤地宣稱「日本軍隊在完全解除武裝以後,將被允許返其家鄉」。

據統計,直到1946年末,美國扣留了將近7萬名投降的日本兵做勞工,用於逐步淘汰在菲律賓群島、沖繩島和太平洋海域的戰時設施。

對日俘扣留時間最長的則是前蘇聯。據估計,加上被俘的平民,大約有160萬到170萬日本人落入蘇軍之手,很多被運往了西伯利亞。

一篇題為《日本武士的俄羅斯墳墓》的文章,記載了當年日本僑俘到達俄羅斯的情形:「1945年11月,第一批5000名關東軍戰俘被蘇軍專列押送至潭波夫州坦波夫市,」作者卡捷琳娜·薩日涅娃援引一位市民的回憶說,「我們在車站等了好多天,日本人剛下火車,我們所有的人立刻就向他們撲去,搶奪他們的東西。一會兒,他們就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了。」

歸 國

與滯留在外的同胞相比,能夠返回國內的也不見得更好。在每一個海港,到岸的船隻上擠滿了失去孩子的母親和失去父母的兒童。他們少得可憐的行李中,最為常見的是親人或戰友的骨灰盒。「許多成年人,數年後從海外歸來,發現自己的家已經無跡可循。城市中的街區整個被夷為平地。父母妻子在空襲中被炸死或疏散到了鄉下。」當時,日本有近900萬人無家可歸,從海外歸來的人們又不斷加入難民的行列。

一些老兵回到家鄉後,竟見到了自己的墓碑或是傷心地發現妻子已經改嫁他人。而「對於絕大多數原陸海軍士兵來說,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發現自己歷經千難萬險,卻被當作賤民對待」。約翰·W·道爾在《擁抱戰敗》一書中說,「到1946年歸國潮蜂擁而至之時,國內的民眾已經持續了解到帝國部隊在中國、東南亞、菲律賓,乃至對盟軍戰俘令人髮指的暴行。結果,許多退役軍人發現,他們不僅被看作是沒能完成使命的失敗的群體,而且被假定為參與了不可告人的壞事的個體。」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南京報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