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改造自然結惡果 昔世界第四大湖將亡

——昔日美麗大湖即將消失 鹹海隱退進行時


昔日的鹹海,如今已經成了一個乾涸的盆地。

       近日,一組讓人頗感驚訝的風光照片在中文互聯網上引發熱議:位於前蘇聯境內的鹹海的有些部分已經幹得見底了,曾經沉入其中影兒都找不見的漁船現在躺在乾乾的「海底」享受陽光。而衛星圖片顯示,鹹海的面積正在迅速萎縮,目測就可以感覺到它將會很快消亡。鹹海為什麼會迅速萎縮?這種萎縮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幾張「刺激性」的圖片,可以引出「湖泊保護」這個嚴肅的話題。

 

    1 美麗大湖將消失

 

    鹹海位於前蘇聯境內,現在處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這兩個國家之間。雖然名字裏有個海字,但鹹海並不是海,而是一個美麗的大湖。鹹海是一個內流湖,也就是湖水不能流入海洋的湖泊。因為流入的水量(徑流量)小於湖水的蒸發量,鹹海的含鹽量比淡水湖高得多。在鹹海全盛的時候,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積將近7萬平方千米。鹹海雖然很咸,但裏面還是有活魚的,這點和著名的「死海」不同———從約旦海進入死海的魚會立刻死掉,變成「鹹魚」。在全盛時代,鹹海曾經有發達的漁業,沿岸的從業者超過4萬人,捕撈量占前蘇聯總捕魚量的1/6。鹹海的英文名字「Aral Sea」可以大致翻譯成「島之海」,因為它曾經在一公頃的範圍內有過1500個島。

 

    就是這麼一個美麗、富饒的大湖,從上世紀60年代起卻走上了迅速萎縮的凶途。在1960年,這個鹹水湖的面積是6.8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大湖;在1998年,已經縮小到2.9萬平方千米,並且被分割成了兩個小湖;而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1.7萬平方千米了,成了由3個小湖組成的湖群。到了2007年,3個小鹹海的面積綜合只是鹹海極盛時的10%。不但如此,因為水量縮小,鹹海的水也越來越咸,3個小湖中的兩個已經把所有魚都咸死了,活魚都上了天堂,剩下的只有鹹魚了。

 

2 「改造自然」結惡果

 

   鹹海為什麼會遭到這樣的命運呢?原來,這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行動造成的。

   

     1918年,剛成立的蘇維埃政府設想將鹹海南部的阿姆河和北部的錫爾河改道,以灌溉水稻、瓜類、穀子和棉花。這是前蘇聯的「棉花計劃」,或者叫「白金計劃」的一部分。當時,計劃的制訂者希望棉花能成為新興的蘇維埃國家重要的出口產品。

    

      上世紀40年代,大規模的水渠工程開始興建。不過,水渠的很多區段質量很差,很多水蒸發或泄漏,白白浪費掉。有人估計,中亞最大的水渠「夸拉昆」(Qaraqum)渠中流過的水中有30%-75%都被浪費掉了,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水渠中只有12%是防漏水的,由此可見鹹海兩大水源周圍水渠漏水現象也會相當嚴重。

    在上世紀60年代,每年大約有20-60立方千米的水從阿姆河和錫爾河改道,流向鹹海附近的沙漠地區。

    

     1961年到1970年間,鹹海的水平線以每年20厘米的速度下降;在上世紀70年代,這個速度達到了每年50-60厘米;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個速度達到了每年80-90厘米。從1960年到2000年,從阿姆河和錫爾河抽出用於灌溉的水量增加了一倍,相應棉花產量也增加了一倍。1987年,鹹海分成兩部分:北鹹海和南鹹海;而到了2003年,南鹹海分成了東鹹海和西鹹海。「鹹海」其實已經不復存在,而「各自為戰」的幾個「小鹹海」處境更加危險。

 

   3 環境惡化,居民受困

   

      而鹹海也用自己的方法對人類進行了「報復」。乾涸的鹹海成了一個大鹽庫,風把這些鹽吹到周圍,嚴重地污染了農田,並且含鹽量奇高的空氣也對周圍的居民健康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很多人因此患了各種癌症和肺病。烏茲別克斯坦因為漁業的倒閉造成6萬人失業,漁船在乾涸的湖床上隨處可見。還有人認為,水面積的縮小已經嚴重改變了當地的氣候,讓當地的夏天更乾熱,冬於更長更冷。

    

     實際上,過度取水會讓鹹海成為無源之湖,使之快速消亡,這很容易想到。但是政策的執行者依然不考慮修改此前的計劃,並在上世紀60年代初把取水列入「五年計劃」。一些參與該計劃的前蘇聯專家甚至認為,鹹海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的錯誤」,消亡不可避免。與其把它放在那裏任憑太陽把水蒸發掉,不如動手利用這些水。看到鹹海縮小的負面影響之後,前蘇聯還曾想過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來拯救鹹海,修建巨大的引水渠把西伯利亞河流里的水引到鹹海里,結果這個工程太過浩大,最終不了了之。 
 

 

 

4 兩個鹹海,兩種命運

   

      鹹海的悲劇往往被作為環境大災難的典型案例。不過,現在鹹海的命運似乎有了轉機,哈薩克斯坦政府採取行動,致力於拯救北鹹海。該國政府重修了錫爾河的水渠,減少了水流的浪費。2003年,該國政府又修建了大壩,它阻斷了鹹海兩部分的流通,以保護北鹹海。

   

      北鹹海恢復的速度讓人喜出望外。現在北鹹海的深度已經從不到30米上升到了38米,達到42米的合理深度指日可待。如今,這裏恢復了漁業生產,許多漁夫恢復了他們一度中斷的工作,捕到的魚還被出口到烏克蘭。這種變化甚至可能使多年不見的積雨雲又回到這個地區,給當地農業的復甦帶來一線希望。

   

      南部鹹海所在的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狀況並不很好,因此,南部鹹海看起來只能自力更生解決自己的「死亡難題」了。不幸的是,2003年南部鹹海在水面持續下降之後成東鹹海和西鹹海兩部分。它們水中的含鹽量已經達到了每升水100克,而一般海水的含鹽量只有每升水35克,現在東西「兩鹹海」的含鹽量正快速向死海的每升水300克的水平靠近。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每年有4立方千米的地下水會湧進鹹海。豐富的地下水量出乎專家的預料,但這也沒法阻止鹹海的乾涸。從2003年起,南鹹海的水面開始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下降。現在鹹海南部底部的水的鹽度大於上部,而且兩者不再融合,這樣只有上部的水在夏天被太陽烘烤,溫度上升得比整個湖的水充分對流要快得多,所以蒸發速度也驚人的快。根據現在的數據估計,東鹹海將會在15年內消失。

    

      現在仍存在一線希望。烏茲別克斯坦政府決定定期打開河流上的閘門,讓一部分水流進南鹹海。有人督促烏、哈兩國政府共同恢復死海,不過看樣子近期實現這個計劃的可能性不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