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北青:文懷沙靠吹捧河南、由鳳凰衛視捧紅

鳳凰衛視,文懷沙居然神侃:「小流氓叫耍流氓,大流氓不叫耍流氓,到了皇帝那叫臨幸。」而主持人也要求觀眾放下自己,「任憑他帶着你雲裏霧裏地去作逍遙遊」。
    
    文懷沙背後的「大師解決法」
    
    近日,傳記作家李輝先生爆「國學大師」文懷沙的料,說他涉嫌年齡、經歷和學術水平造假。一個「國學大師」轟然倒下。也許很多人沒想過,沒了這位大師,還有很多人的日子會不好過。
    
    文懷沙是何時戴上「國學大師」這頂高帽的,恐怕李輝先生現在也未弄清楚。獲得「大師」稱謂,除了文懷沙自己的努力與汗水外,還有一股力量,把他推上「國學大師」寶座,這就是消費「大師」的需求,是一股水滴石穿的「市場力量」。
    
    大師是一種權威,有了大師,目的是搬出大師,以便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有一段時間,國內有一種不好的風氣,有些人做了壞事就往河南人身上推。文懷沙到鄭州演講,宣示了一些「黃河是母親河,中原文化就是母親文化」,「罵河南就是罵自己的親娘,而罵親娘的人就是壞孩子」之類的高見,當地媒體即對他進行整版專訪,見報標題就叫《國學大師文懷沙鄭州演講稱罵河南就是罵娘》。人們在想像:大師出列,即可「橫掃千軍如卷席」。
    
    我們現在是一個轉型社會,經常會碰到一些問題,一時找不到解決之道,會有一種無力感。但我們也不想進行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來龍去脈,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獨立思考,公開討論,理性探求,我們還比較缺乏這類習慣。這時候,有大師出列,自懷中取出定論,授以所謂錦囊妙計,使十年痼疾霍然而愈,可謂「一師定乾坤」,可謂省事省力。至於大師有多大說服力,也許別人未必真信服,但有人信服了,就可以把問題放下,算是達到目的了。
    
    這幾年,呼喚大師的聲音不絕於耳,人們尤其呼喚「國學大師」。我們渴求國學大師,大概是因為這些年關於國學的爭論很多,需要大師做出裁決、消除疑惑、指明方向。「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這本是極大無邊的空話大話,可是誰家掛這麼兩句文字,就被認定為「國學大師」。以前,我們有很多這類「國學大師」,現在大師凋零,未免讓我們和時代感到落寞。在一個沒有權威的時代,呼喚表示一種絕望,意味着有人等待着精神救援。

於是大師的供給應運而生,而且日漸興旺起來,研究中國文史哲的人,年紀一大,把握機會說幾句話,就有可能晉封大師。給某人戴上「國學大師」的高帽,報紙就可以推出整版專訪報道,抓住了一事一地的話語權;記者完成了工作量,拿到了計件稿酬和獎金。文懷沙有了「國學大師」的名頭之後,他的某些胡說八道就成了「妙語連珠」,成了金玉良言,成了中國人生存的文化語境。
    
    「國學大師」成了一樁買賣,你給我大師名頭,我給你報道事由;我給你大師高帽,你就要向讀者和觀眾說點什麼。文懷沙在鄭州演講後,當地媒體津津樂道,文大師有這麼一種觀點:中國人和人對罵時喜歡「罵娘」,以後和人對罵的時候,應該來一句「你爸爸的」。在鳳凰衛視,其人居然神侃:「小流氓叫耍流氓,大流氓不叫耍流氓,到了皇帝那叫臨幸。」而主持人也要求觀眾放下自己,「任憑他帶着你雲裏霧裏地去作逍遙遊」。也就是,你有自己的意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就只好悶在自己的肚子裏。
    
    這確實可以算一種「大師解決法」,但它只是「解決」了讀者和觀眾,「解決」了市場,「解決」了話語權,而壓根兒沒解決真問題。這類格調低下的「大師」,居然要帶領大家「去作逍遙遊」,他們到底是要游向何處?摘自《北京青年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北京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