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親歷:非洲人給中國貨取的外號讓人羞愧

在某些人的眼中非洲也許只有貧窮和落後,飢餓與愚昧.其實非洲的發展比任何地區都更加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南非的開普敦甚至與歐洲的任何城市相比都好不遜色-高樓大廈自不必說,即使是與號稱歐洲浪漫之都的巴黎比這裏的浪漫之處也絕不輸分毫.岸邊上沖狼;深海中潛水;山地里騎車;懸崖邊劃傘;沙灘上燒烤等等等等都是開普敦人的業餘愛好.至於隨處可見的咖啡酒吧更是坐滿了閒情逸緻的本地人和外來客.
 

 
 
南非的大城市裏有很多大型購物中心,而坐在廣場邊觀賞露天表演則是當地人在購物中心裏除了吃喝玩購以外最愛做的事情.
 

 
 
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我們就會發現,購物中心裏其實還是難見中國商品-即便是寫着Made inChina的也多是國內企業為外國品牌來料來樣加工的OEM產品
 

 
 
不過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購物中心裏並不缺乏那些所謂世界級的大品牌,而來自日本韓國的商品也佔有一席之地-這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中國,我們從那時就已開始進口日本生產的電視冰箱和洗衣機-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那時候日本人賣給我們的多是質量低劣的產品的話,還會有後來我們中相當一部分人的對"日本製造"這四個字的迷信嗎?
 

 
 
購物中心裏難見中國貨,道是市中心的小攤上不時可見十分熟悉的中國造-遺憾的是來自中國的商品卻被非洲人起了個不那麼雅的外號...
 

 
 
開普敦的景色是世界一流的,然而站在這裏我的心境卻多少有那麼點五味雜陳的感覺...記得三十年前國內有一種極受歡迎的商品叫做"出口轉內銷"商品.所謂出口轉內銷商品往往大都是在工廠里檢驗出一點小毛病,為了不讓帶着毛病的商品給咱xxx丟臉進出口公司寧可重做一批貨-每當百貨商店裏標着"出口轉內銷"的牌子往櫃枱上一掛,一遛長隊馬上就能排起來.這種由國營進出口公司主導下的商品出口一度為中國貨帶來了極好的聲譽.記得在羅馬尼亞的一部電影中就曾有過這樣的台詞(一個母親對兒子說):商店裏剛剛進口了一批中國產的襯衫,我托人好不容易才給你買了一件呢...可見那時候的中國貨的名聲有多麼的好!(扯得有些遠了...)
 
 
 
 
 
    在南非旅行期間常常遇到非洲人(不僅是南非人-因為生活在南非的還有多達上千萬非洲其他國家的人)問我來自哪個國家,還有的甚至連問都不問上來就直接說:Hi,Chinese!或者用簡單的中文說一句:你好,你好嗎?
 
 
   和非洲人接觸多了才知道,咱中國的商品在非洲還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FengKong".起初我還不大明白FengKong究竟是什麼意思,後來向常住非洲的華人詢問才得知,FengKong的意思是說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都是些便宜沒好貨的東西-一個非洲小女孩指着自己腳上穿的一雙破趿拉板兒對我說-這就是 FengKong的意思.說實話聽了這樣的比喻之後我的心裏真有些不大是滋味-如果說在非洲人眼裏日本貨代表着高質量,韓國貨代表着新潮時尚,歐美貨代表着奢侈而昂貴,那麼惟獨那些寫着Madein China的小商品小家電等等意味着低檔和劣質.
 
 
   我們都知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當中國小販把用後不久就會發臭的帶着雞屎的羽絨服(實為雞毛服)成批地出口到俄羅斯之後不久,中國商品在這個世界最大國家人民的心中就變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那些無良的商人們在自己掘得第一桶金子之後就把中國商品在俄羅斯的前途給無情地葬送掉了.我不知道中國商品在所謂落後的非洲到底還能走多遠-我只希望那些正在從事小商品生意的商人們不要繼續用假冒偽劣把中非貿易的前途再一次葬送吧.或許,我們中國常駐非洲各國的使領館的 xxx們應該多與散落在非洲各地那些吃苦耐勞的商販們溝通溝通,告訴他們不要以為非洲人就真的不識貨!更不要為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而把粗製濫造的破爛貨運到非洲來吧.常言說的好-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天涯社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